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传统”?

(2010-01-06 00:54:34)
标签:

传统

文化

思考

马经义

分类: 中国文化辨析

 

   “传统”这个词,被我们赋予了太多的“神秘”,从而当我们一提到“传统”,仿佛距离我们有十万八千里之遥。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当经济快乐地奔驰着,我们有享不尽的繁华,但是当震耳欲聋的摇滚之声散尽之时,我们的灵魂却不知归属!于是,我们开始呐喊——回归传统。因为只有“传统”才能拂去“喧哗”与“浮躁”,才能让灵魂与身心和谐统一,才能让我们回归到思想的本源。

 

    这一切似乎并没有错!于是“国学感悟”“读经心得”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什么是“传统”?就在我们打着“回归传统”的旗号之时,却尴尬地让我们又远离了“传统”。

 

    当我们标新立异地穿着长衫,“抱着”孔子,“拉着”庄子,摇头晃脑地读着孟子,这就回归了“传统”吗?不是!“之乎者也”那不过就是一种表达形式,就如同当年大家休闲唱昆曲,如今娱乐进“KTV”一样,没有根本性的区别。

 

   “传统”到底是什么?它不是一种怀旧的情绪,也不是烙在千年之前的格调,更不是用来炫耀自己的谈资,而是一种永恒的“活物”。今天唱昆曲并不是回归“传统”,明天进“KTV”也不代表“反传统”。“传统”是贯穿于过去、现在、将来的一种精神气脉,而不是被凝固了的实体,更不是被僵化了的外在表现。所以“传统”和“现代科技”并不矛盾,相反还能相互融合。大资本,大科技不是飘向无限,而始终需要回到“传统”中来,这样才能实现资本与科技的终极意义。

 

    我们现在继承“传统”被简单地演化成了“复制过去”,发扬“传统”也被误认为是喋喋不休地述说从前,所以这一切都有可能让年轻的一代茫然而又不知所措。

 

    真正的“传统”是一种具有超大“包容性”的存在。是跨越时空的一股“气场”。所以继承发扬“传统”恰恰不是去复制它的外在,而是用这种“包容性”去切入当下的生活状态,用这股“气场”激活我们的思维,让这股“气脉”散发在我们的举止投足之间。

 

   “传统”的传承,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叙述”,而应该是在新型的社会状态下被赋予崭新生命力的常见形式。只有一代一代的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不同环境之下为已有的“传统”增添新的内容,换上新的“衣服”,“传统”才能真正地被保存下来。也只有这样的“传统”才能适合当下,才能融入现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当下的每一个人都是“传统”的传承者,虽然不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是当“传统”的“气脉”指引着我们为人处事之时,这就已经尽到了我们的那份责任。

 

    “传统”归根结底就是一种看不见的“文化基因”,是潜藏在我们大脑之中的思维方式,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是可以流淌在任何形式之下的生活惯性。虽然它需要外在的表现作为躯壳来依托“生命”,然后“生命”的传递不是抱着躯壳依依不舍,而是守住灵魂,让它生生不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