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我在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讲座《漫谈<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治理红学这么多年,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研究红学往往会演化成了一个“无用”文人,用来孤芳自赏,聊以自慰的工具。很坦诚的说,我也不例外。为什么会这样?此问题就像哲学的终极追问一样,如果不根据一种社会的现状,民族思维意识的走向,一个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来做出诠释的话,这样的问题恐怕只能成为一个“伪问题”。
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红学并不离奇古怪,《红楼梦》也非玄妙莫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她是那么“和蔼”“体贴”,她要教会我们的不外乎就是像书中的贾宝玉一样,用“情”来关照世间万物,用“爱”来对待芸芸众生……
《红楼梦》与“红学”不能完全画上等号。我们平常意义上的,研究四大家族的兴衰际遇,关注宝黛的爱情悲剧,体会金陵十二钗的情与感等等,这些都只是“红学”研究中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如果红学就是这些,那么她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真正的“红学”是以《红楼梦》作为窗口和引子,透视、欣赏、研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人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启迪人类新思想、新思路、新视角、新方法,最终使人了解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学问。
如今的“红学”是那么炙手可热,与此同时她的真谛又鲜为人知,“红学圈子”的管理员蜂子大哥曾经对我说:不要以为《红楼梦》赫赫扬扬两、三百年,她需要的是不断的推广……
可以说“红学需要推广”这句话,一语中的地道出了红学的生存状态。红学的推广是我们这些研究红学的人,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但是传承红学,却需要每一个生命个体连成一线,让红学的基因穿过我们的身体,顺着我们的血脉,永远流淌下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