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儒与道”的心得

(2008-10-28 20:41:34)
标签:

马经义

庄子

孔子

读书

感悟

文化

分类: 中国文化辨析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代表人物是孔子

   《庄子》是道家的经典,代表人物是庄子

   《庄子》也称为《南华经》,因为在唐代,国人崇尚道教,于是唐明皇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所以《庄子》就有了《南华经》的别称!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常引用《南华经》上的文句,例如“巧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贾宝玉也曾直接明言他最喜欢的书是《庄子》。其实这也代表着曹雪芹的思想和持有的道家学说。

   《论语》和《庄子》其哲学观和阐释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儒家注重于人的“入世”,力求在有生之年“建功立业”“治理天下”,他在乎的永远是“大圣”“大贤”的心得与人生感悟。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八小时之内”。《庄子》它强调的是人性本身,它注重的是人内心的“自我超越”。庄子的至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我到认为这是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的源头。道家在乎的也就是人的本身。这就是所谓的“出世”和“八小时之外”了。

    孔子和庄子在对待生与死的态度上是完全不同的:孔子曾以:“未知生焉知死”的态度来回答学生。这话的本身包涵了一种“务实的精神”。但我们现在也很难去判断孔子当年是不是以“务实的心态”去说这句话的。庄子对生与死持自然乐观的态度,他认为生命的源头本没有生命,生命的存在是天地之气附于躯壳而产生。天地万物助其生,风霜摧其残,生到死的过程就是劳累到休息的过程。他没有直接去解释死,而对死的态度确是豁达的,并没有儒家“未知生焉知死”的避讳。庄子的学生准备在他死后给他买一副棺材,庄子却淡淡地说到:天地皆是琏壁,日月星辰都是珠玑,世间万物作为随葬之品。这是庄子对生死的超越,对人生的领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又是一场婚礼
后一篇:礼物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