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专业并非文学,但是我对文学的热爱却是一片痴心。我常常自问,学文学有什么用?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又有什么用?其实这样的问题时时纠缠着我,我相信这样的“纠缠”不仅仅是我,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人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劳动改造了世界,劳动也创造了人类自身.这已经成了常识.但是人之所以为人,人类区别于别的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案却可能是千差万别。人会直立走路,会劳动,会说话,会思考,有社会交际……还可能列出很多条。但在众多的区别中,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最本质的应该是:人类有思想、讲情操、能审美。三方面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人类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
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生相伴,不可分割的,两方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没有物质文明做基础就很难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来;反之,没有精神文明的渗透、浸润、滋养,要创造出更高的物质文明也将是十分困难的事。然而,精神文明的创造依赖于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容易被人感知和认识。而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推动和对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却常常被人忽略。事实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的生活是不可能须臾地离开精神文明的。不可能离开既有的精神文明的传统,也不可能离开精神文明的新的创造。要是一个人没有对客观世界的科学知识,没有正确的思想,也不讲究情操。更不懂得审美。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精神残疾,或至少是一个精神空虚的人,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也必然会丧失生命的活力。走向衰亡,哪还能谈得上物质文明的创造?
人类精神文明的创造,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就以哲学来讲吧。哲学是人类对整个世界认识的思想体系;是人类思想经验的高度概括。一般认为他是比较抽象的,很难和人的日常生活发生联系。但实际上哲学也会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中去,也会使人产生亲切感。
比起哲学来,文学不仅更贴近人的生活,更能做到雅俗共赏,而且包容了思想、情操、审美三个方面。更能体现人类的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于人的精神境界影响尤大。试设想如果我们的社会里没有人从事文学创作,没有诗歌、散文、小说、戏曲。或虽有人创作却没有人去阅读、欣赏,那这个社会一定是不健康的社会。
文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依靠的是艺术的感染力,是一种熏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候说不清道不明。却可以使人刻骨铭心。作为诗人和唐诗研究专家林庚先生。经常谈到过他欣赏唐诗的体验。他小学时候就读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印象很深。到年老时读起来仍然感到那么新鲜。他说“这新鲜并不是哪个道理,道理是早就知道的了,新鲜的是对它的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仿佛每次通过这首诗,自己就又一次感到是在重新认识着世界”一首小诗。竟能给人留下这样深的印象,对人的一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一种让人“重新认识着世界”的影响。文学的艺术感染力确实是不可低估的。至于孟浩然的《春晓》,是从前和现在很多小孩都会背诵,却又很难说出什么是“思想性”的作品。林庚先生说:由于它写出“一种雨过天晴的新鲜感受”,并且通过花开花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就给人以“一个新鲜的启示”。这样的对于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新鲜而且充满生命力的感受。几乎是凡读过文学作品的人都会有的。只是不能像林庚先生那样鲜明的将它提炼和表达而已。
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还不仅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对于世界认识与感受的一种情感交流。而且因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读者在阅读和接受时要进入到作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去,常常会达到物我交融,读者和作者交融而为一的境界。因此,共同欣赏音乐,绘画,戏曲等艺术作品一样。文学阅读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既是一种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也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经常的、健康的审美活动,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净化人的灵魂,一个人能鉴赏美,追求美,也可以经艺术的熏陶而变美。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的,也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共同体验。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和发展,都须依靠积累和传承。无论是对一个人还是社会来讲,正确认识和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历代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是本民族文化创造和精神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灿烂的文化,有着及其丰富的文学遗产。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许多精品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从屈原开始,中国历代第一流的作家和作品,如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汤显祖,《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都成为世界人民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中国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论学习的是何种专业,如果对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学历史一无了解。对中国文学史上属于世界一流的文学名著都没有读过,或是读过却没有正确和比较深入的认识,那我们的人文素养就基本上是一个空白。而一个对祖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缺乏认识的人,一个缺乏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的人,他在事业上的眼光和襟怀,他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也必然是狭隘、肤浅和盲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