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其作者以及成书年代已失落无考证了,许多研究者认为,它成书于明清之际,即《红楼梦》问世之前。《三十六计》共分六部——胜站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部又分六计,所以称为“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中国文化不可缺的一部分,其中的计名现在已成为了人们熟知的成语,它反映了古代军事家灵活机变的思维方式。《三十六计》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信手拈来之物,曹雪芹的许多思想与创作手法可以说都直接来源于《三十六计》。例如《红楼梦》中目录章回的名称:“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绛芸轩里召将飞符”、“弄小巧借剑杀人”等等,俨然一部军事作品的风格。
范传新先生认为:《红楼梦》中差不多每件事都要谋断,每有动作必先运筹,先谋而后动。甚至许多故事直接引用《三十六计》或《孙子兵法》。如第二十七回,宝钗在滴翠亭旁扑蝶,听到了正在亭内的丫环小红和坠儿说的悄悄话,为避免小红对她的怀疑,逐装作捉迷藏,来找黛玉,“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让小红去怀疑黛玉;第五十九回,宝钗的丫环莺儿和何妈的女儿春燕在大观园掐柳条编篮子,被管园子的婆子看见,不愿意。春燕的妈妈气得骂春燕。莺儿忙道:“那是我编的,你别‘指桑骂槐’的!”。第六十九回,“凤姐虽然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用‘借刀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第七十三回,黛玉笑道:“这倒不是道家法术,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谓‘守如处女,处如脱兔’,‘出其不备’的妙策。”
所以由此可见,《红楼梦》的创作方法,编述故事的技巧与《三十六计》中的“军事”思想有一衣带水的关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