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莹莹姐群里给我的留言中,谈到教育孩子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家长学习和借鉴:
1、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意见统一,语言精炼、在聊天的气氛中渗透读书的重要性,遇到摩擦,家长一定要冷静,以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方法与孩子交换意见。
2、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孩子复习功课时,家长阅读资料和书籍。
3、与孩子说话的语气一定要温和简洁,着重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我最近在工作室接待的几位家长可以说喜忧参半。有的家长自我觉察意识很高,而有的家长一直处于“执迷不悟”状态。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培养的孩子在性格、品行、品质方面必定存在截然不同的差异。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不少家长在养育和教育孩子时,容易忽视孩子心理发展的个性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成长中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在不断自我修正中逐渐完善。同样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是不是允许孩子犯错误?是不是能发自内心的倾听和接纳孩子?有一份宽容和容忍的心量?有一份延迟等待的耐心?有一份理解和尊重?是不是反思了:作为家长,是不是在不经意间忽视了孩子作为个体的感受?是不是把自己的愿望和期盼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无辜的被一味追求完美的你扣上了沉重的大帽子?
昨日下午在我工作室举办的家庭沙龙,围绕“好关系才有好的教育”这个话题,家长们纷纷发言。
睿智的家长们从自身反思存在的问题:
1.五年级学生家长说:孩子如今做什么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和她总让孩子换课外辅导老师有很大关联,每次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她听到别的家长说,还有一个如何如何好的班级,自己就动摇了,随之也不和孩子商量,就给孩子送到这个班级,变相给孩子造成“还有最好的再等着我”的这个概念,所以孩子养成做事总是不专心。
【寒梅点评】做好当下事,不给自己找借口。
2.六年级家长说:轻易许愿,不兑现。孩子考试之前许愿考好了,给孩子买自行车,结果孩子考得很好,妈妈去商场一看,答应买的的这款车需要千元以上,于是改变主意,告诉孩子,换一个轮滑车吧。类似这样的事情做过多次,看似简单,但是无形中给孩子一种错觉:说了可以不做,言而无信。
【寒梅点评】以身作则从家长做起。
3.初一家长说:过高的期望导致儿子自信心不足。儿子学习很努力,但是自己就是不满意,总拿儿子和自己年轻时比较,感觉儿子处处不如自己,抱怨唠叨孩子不要强,导致儿子如今做事没有劲头,什么都不在乎。
【寒梅点评】给儿子设置的“标杆”高度放到适合孩子的位置。
4、初二家长说:大包大揽使得女儿缺乏没有责任心。之前总是什么都替女儿想到了,如今什么事情已经养成了是妈妈替她操办,自己在单位工作忙,回到家里还要陪伴辅导女儿写作业,自感身心俱疲。自我反思:自己包办太多,孩子自我能力缺失了。
【寒梅点评】家长要学会放手,把孩子自身所具备的能力交还给孩子。
教育孩子,家长首先要自省:
一、要了解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协助、引领孩子而不是大包大揽,禁锢孩子自己的思想,延误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0-6岁,吸收母爱的关键期,这阶段是孩子情感部分的深层安全感,亲密能力形成的关键,此时的母亲们要用最温柔的爱与哈子相伴,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给予孩子和风细雨般的呵护。
6-10岁,建立良好的家庭规则,注意性角色培养。防止家庭三角情感关系,如母子或者父子联盟,另一位家长出现情感游离。在夫妻情感不良的家庭(婚姻分裂),避免让孩子成为夫妻间的传声筒(替罪羔羊)。母亲角色太强,父亲角色太弱的家庭(婚姻偏斜),不利于男孩子的个性成长。
11—18岁,青春期的孩子,家庭的规则和教育要具有弹性,父母的情感要变得相对紧密,保持与孩子的界限并留出感情空间,以培养他的社会情感。对孩子的行为不再用简单的是非判断,而要采取积极认同和理解的方法,鼓励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当出现家庭冲突时,要把孩子的行为问题看成是成长的问题,不要轻易就上纲上线。
二、家长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家长自己问题的投射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长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当家长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其实就是家长自己问题的内在投射。没有你的角度、判断、认为,你的眼中会有“问题孩子”吗?要寻找“问题孩子”的问题,先反过来,在你身上寻找问题。就如你看到影幕上有一些瑕疵,先检查一下投影仪的镜头上有没有问题。
三、家长的恐惧越多,要求孩子就越多
家长恐惧越多,眼中小孩的问题就越多。
恐惧导致掌控。如果你越恐惧,你越倾向于去把握住某种东西,以让你自己有安全感。孩子都是自由的心,像水一样流动,他们很难难被掌控,这使你越想抓住、越想驾驭、越想掌控,就越抓不住,越驾驭不了,越掌控不住。没有你的恐惧,没有你的压制或判断,他是一个很难教育的孩子,这是真的吗?问一问你自己。
四、家长以自己“走的路比你长,吃的盐比你多”控制孩子走什么路
在孩子面前,我们家长扮演着上帝的角色,把你认为好的或对的东西强加给孩子,这是挟持和“心理强奸”。挟持孩子的生命自由,“心理强奸”孩子的心。当你还是一个问题多多的家长时,你怎样教育出一个和你不一样的孩子?你管的越多,他越成为你。你管的越多,他越成为你不希望他成为的那部分——他就成为你内心中你所讨厌的自己的那个形象。
【案例】高中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平等,没有尊重,没有爱与被爱,有的都是等价交换。陪孩子看一场电影回到家就说:我都陪你看电影了,赶快学习吧;给女儿买几件衣服,回到家,我都给你买衣服了,赶快学习吧。和女儿之间三句话不离开学习二字。女儿物理暂时落后,名次一下降落下来,就焦虑不堪,说是这样怎么参加高考?女儿身边可以倾述的人,都让妈妈给堵死了,在老师眼中这个女孩打妈妈,不懂事,老师不喜欢孩子;在亲朋眼中女孩学习不上进,对妈妈不尊重...,孩子的所有路口都被妈妈封死了,妈妈不许女儿反抗,总感觉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这位家长来到我工作室,和我说:寒梅老师,实话说吧,我元旦听你讲座之后受益很多,半年了这是第二次见你,我到你工作室就是问你“有没有好的办法让我和女儿关系融洽,像你和儿子之间那样和睦相处?”我说:接纳并理解孩子从你开始。她反问我:寒梅老师,你说我有错吗?我辛苦挣钱,供她吃穿,结果如今换来她恨我并打我,和我大喊大叫,我真的搞不明白。我说: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您和妈妈的关系如何?她立即回答:我和妈妈的关系很不好,所以我奇怪和纳闷,我和我妈妈之间的关系不好,为什么我和女儿关系也不好?寒梅老师,我试过多次,每次我对女儿发火时,我都想过先忍住不发火,结果每次都没忍住,反而发火更加激烈,房盖都要揭开的感觉。我们母女俩吵得很凶很凶......你说改变从我做起,可是我错在哪里?请大家回答互动回答一下,这个案例中,这位妈妈的“心结问题”在哪里?
孩子成了她的私有产品,成了她的“奴隶”,孩子感受不到母爱,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和理解。孩子不像在单位,不适合自己可以辞职,可是对于自己的母亲,她如今没有半点权利,唯一的只剩下愤怒,通过和妈妈“对抗”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我问这位妈妈:“女儿如今在外面被人无理欺负,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您愿意吗?”
她回答:那可不行。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换到您身上就不同了?”
她沉思起来,还是不解的表情。
当天我给她留作业,让她回去先自检自查。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类似这样的案例在我们身边很多很多,孩子自杀;孩子杀父母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的家长不要把孩子当“人质”,把孩子变成自己内在安全的要挟物。好的家长应该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先改变自己。对于有觉悟的家长来说,教育孩子只是一个借口,自我成长才是真的教育。当您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自然变好,别忘记了,孩子是您的影子。
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没有要求,里面没有任何恐惧的阴影,不隐藏任何掌控的企图。就如太阳给予万物光和热一样给出本性的能量。
五、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先自省
教育是一种自省,人类的自省,个人的自省。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
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圆满你自己。同样的道理,你在圆满自身的过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圆满。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结果,内在世界给予外在世界美好的能量。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长,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教育孩子先从自身上下功夫。教育是一种自醒的途径,当你准备向外劝导你的孩子时,请记住,先向内劝导你自己。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扇门,您只要找到进入孩子内心的那把钥匙和通道,奇迹就会发生。改变孩子先从家长开始。家长成长一小步,孩子进步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