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复旦学生家长的高考估分方法的经验文章
(2009-08-26 12:13:51)
标签:
教育考研估分考生高考 |
分类: 【高考专栏】助力与您 |
目前,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的形式有三种:考前填报、考后估分填报和考后公布分数填报。
一、准确地自我定位
一是准确地估分。准确地估分是填报高考志愿制胜的秘诀。每科考试结束后考生要充分调动记忆,将自己的答案迅速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缩小估分误差。估分时,针对不同的题型所采取的方法也应该是有区别的。就客观题来说,你选对了就该得分,如果选错了,就一分不得,这也是没法变更的。所以,对客观题来说,一定要估分准确。而主观题则应按步骤、推理、判断和描述的过程估分,千万不要看到结果错了,便整道题都不计分,要按照标准答案一步一步地评估,要做到不要太保守也不要太乐观。同时,考生可以请参加指导过高考阅卷的教师当参谋,尽量减少估分失误。
二是准确定位自己要报考的院校。全面掌握高校招生录取的各种信息,是估分恰当填报志愿的前提,也是考生科学地把握填报志愿的依据。因此,主要应了解以下情况:(1)掌握学校近几年(最好是近3年)在考生所在省(区市)的录取分数线,如调档线、各专业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等。掌握到这些数据,再结合自己的估分成绩,就可以初步确定自己的成绩可以上哪个分数段的高校,这样就会减少盲目和失误。(2)招生政策及法规。包括教育部及当地省(区市)招生部门制定的当年的招生政策、录取原则、当年的招生计划结构、特点。(3)各招生院校的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等情况。比如要想报考某所大学,考生首先要了解该校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考研比例、就业动态等等。
三是准确定位自己要报考的专业。填报志愿时,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专业的选择要做到所谓“热门”和“冷门”兼顾,以增加录取机会。特别是估分后觉得自己的分数不太高,稍有不慎就可能落选的那部分考生,尤其要注意到选择“冷门”的重要性。
二、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志愿是考生意愿的体现。志愿是考生本人意愿的体现,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自己喜爱的、感兴趣的专业。另外,在是否服从学校调配、专业调配的问题上要慎重。今年,在考试之前考生要签诚信协议书,协议书中就包括填了志愿被录取后考生放弃的,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这既浪费了录取指标,占用了其他考生的录取机会。因此,在是否服从学校调配、专业调配的问题上要谨慎,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条件地服从调配。
3、志愿与就业相结合。志愿专业的填报要有预见性,前面提到要“热门”和“冷门”兼顾,“热门”专业也许几年后会“变冷”,“冷门”专业过几年也可能会“升温”,专业的“冷热”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有相互转换的趋势,应该相信这是根据社会需求而变化的。现代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很多行业在不断被淘汰,一些新的行业又在不断出现。有些专业刚开始可能无人问津,因为大家都没有认识到,你若先学了,若干年后你就有优势;相反现在盲目追求“热门”,4年以后的事情谁也主宰不了,何从把握其还会不会成为社会急需的专业呢?
总之,考生应重视高考志愿的填报,尽量避免因为填报志愿失误而造成与理想院校失之交臂,甚至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