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美国的真实心跳 ——读《走进美国社区报》

标签:
美国社区报西方报业社区报辜晓进文化 |
分类: 新闻学 |
《走进美国社区报》并不如我事先猜测的那样,概念化和全景式地谈论美国社区报纸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脉络,而是通过对北卡罗来纳州一批社区报的深入调研,向我们展示了美国社区报鲜活的样式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书中生动翔实的描写及随处可见的思维亮点,使我几乎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全书,且思绪良多。
11年前我在美国访学时,已经注意到社区报的力量。我居住的纽约市斯塔藤岛区就有一份百年老报《斯塔藤岛前进报》。就其创刊背景和发行范畴看,这是一份典型的社区报。但从报社规模和运作模式看,它又与其他都市报纸无甚区别。限于当时的时间与精力,我未能深入小型市镇去了解美国大量存在的社区报纸,迄今引为憾事。
相比之下,中国似乎一直未能形成类似的社区。过去,中国城市的社区形态固定,邻里关系密切,却没有关注社区的报纸。如今大中城市的老居民纷纷迁居漂亮舒适但互同陌路的新社区,破旧的老社区多由外来暂住人口填补,人际关系支离破碎,即便有了社区报纸,也很难得到“社区”的认同。按理,广大乡村可以找到很多相似之处,如熟人环境、世俗传统、共同利益、家族承续等,但过去绝大多数县区报纸并不关注这些。2003年的全国报刊大整顿将大多数县区报纸关闭之后,乡村社区的阅读空间成了更大的盲点。指望城市报纸通过创办地方版来覆盖乡村及偏远区镇的想法,因报纸的急功近利而屡屡落空。
事实上,只有土生土长而对本社区有很高忠诚度的报纸,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报。这时,办报者只有与社区建成利益共同体,有足够的耐心与亲和力,将赢利置于次要地位,千方百计与社区居民交朋友,对社区报道精耕细作,报纸才有成功的可能。因为从美国的经验看,这类报纸的生存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社区民众的支持关注,而非对眼前利益的急切撷取。
当然,在商业化、集约化大潮的冲击下,美国很多社区报也面临困境。大量社区报被报业集团吞并后,导致其社区忠诚度锐减,与居民的纽带断裂。书中对此现象有深刻而活泼的解读。如《教堂山新闻报》曾是北卡最优秀的社区报,1995年被麦克拉奇收购。麦克拉奇公司本是西部一家历史较久但规模不大的报业集团,前些年急于扩张,投资激进,曾于2006年上演“蛇吞象”奇景,将综合排名全国第三的老牌报业集团奈特-里德报团兼并,但很快便“消化不良”,又将旗下报纸成批卖出,进而大量裁员,迄今债台高筑。《教堂山新闻报》遭受波及,记者人数从最多时的8人减至2人,采访捉襟见肘。这样一份原本偏安一隅的社区报,若无报团折腾,断不至于如此狼狈。书中还详细记录了麦克拉奇CEO加里·普鲁伊特到北卡被其收购的另一家社区报《新闻与观察家》讲话及与员工的精彩对话。对话中双方唇枪舌剑,报团与被收购子报间的矛盾暴露无遗,成为全书亮点之一。
美国社区报数量巨大,占报纸总数的八成以上。这些报纸深入民众,与社区这样的社会小单元融为一体,因而如美国传播学家赵克所言体现了“美国的心跳”。要想了解美国人民,社区报便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美国社区报纸的发展历程也给我们以启迪:在强势主流媒体的参天大树下,必有社区媒体健康发展的玲珑空间。
(刊于2012年5月13日《新京报》)
http://s6/middle/4ff19ddbgc03b16b21485&690——读《走进美国社区报》" TITLE="感受美国的真实心跳
http://s3/middle/4ff19ddbgc03b1442f342&690——读《走进美国社区报》" TITLE="感受美国的真实心跳
http://s8/middle/4ff19ddbgc03b1509df97&690——读《走进美国社区报》" TITLE="感受美国的真实心跳
http://s11/middle/4ff19ddbgc03b15d1fd3a&690——读《走进美国社区报》" TITLE="感受美国的真实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