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线表现法
动画片中,表现大风、狂风、旋风的运动。例如:大风吹起地面上的纸、沙土、碎石;狂风猛烈地冲击茅屋、大树、;旋风卷着空中的雪花、树叶;以及猛烈旋转着的龙卷风,可把地面上的人、畜、器物卷到空中等等。在表现这类现象时,便可采用流线的表现方法来解决。流线表现法是:按照气流的运动方向,速度和形态,在动画纸上,用铅笔画成疏密不等的流线。在流线范围内,画上被风卷起跟着气流一起运动的沙石、尘土、纸、树叶等物体。一般来说,用流线表现的风,速度都是偏快的,风势的走向和旋转的方向应当一致。在化学板上描线上色时,除了根据动化原稿可用钢笔色线描线以外,亦可采用毛笔的枯笔直接上色。还可辅以喷笔喷色的办法,加强风的效果。(图
62)
http://www.chinadhxx.com/UpFile/UpAttachment/2007-11/20071118145936.jpg
4拟人化表现法
某些动画片里,出于剧情或艺术风格的特殊要求,可以把风直接夸张成拟人化的形象。在表现这类形象的动作时,既要考虑到风的运动规律和动作特点,又可不受它的局限,有发挥更大的想象和夸张的余地。(图
63)
http://www.chinadhxx.com/UpFile/UpAttachment/2007-11/20071118145956.jpg
火的三种表现方法:
小火苗运动。例如:油灯和蜡烛火苗。小火苗动作特点是:琐碎、跳跃、多变。在表现这类小火苗运动时,可以由原画一张一张直接画成,不加中间画或少加中间画。一般以10到15张画面,作顺序循环或不规则循环。(图
65)
http://www.chinadhxx.com/UpFile/UpAttachment/2007-11/2007111815016.jpg
中火运动。例如:柴火和炉火等。这些稍大一点儿的火,实际上是有几个小火苗组合而成的。表现方法与小火苗基本相同,由于火的面积稍大,动作相对比小火苗稳定,速度也就略慢。在每张原画关键动态之间,可以各加一至三张中间画,顺着次序拍摄,也可以做循环动作使用。(图
66)
http://www.chinadhxx.com/UpFile/UpAttachment/2007-11/2007111815043.jpg
中火运动。例如:柴火和炉火等。这些稍大一点儿的火,实际上是有几个小火苗组合而成的。表现方法与小火苗基本相同,由于火的面积稍大,动作相对比小火苗稳定,速度也就略慢。在每张原画关键动态之间,可以各加一至三张中间画,顺着次序拍摄,也可以做循环动作使用。(图
66)
"
表现大火动作时,就应当注意以下四点:
"
1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大火的整体运动速度略慢,每个局部小火苗动作则略快;小火苗的变化要比总体形态的变化多。
2由于火势面积大,底部可燃烧物体高低不一和可燃程度不同,因此,火焰的顶部形态,就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
"
3表现大火的运动,每一张关键动态原画,每一张中间过程动画,都应当注意符合曲线运动的规律。同时,必须保持火焰运动动作流畅,形态应有多种不同的变化,切勿始终保持同一外形状态下的多次循环,这样就会显得运动呆板而且单调。
"
4为了表现大火的层次和立体感,并便于加动画,火的造型可以分成二~三种颜色。靠近可燃烧物体燃点部分,可用较亮的黄或橙色;中间部分可以用橙红或红色;外圈靠近火焰部分,可用深红或暗红色。
"
附:蜡烛火被风吹灭的动作。(图 68)
http://www.chinadhxx.com/UpFile/UpAttachment/2007-11/200711181517.jpg
"
雷
"
闪电是打雷时发出的光,闪电光亮十分短促。在动画片中,闪电镜头有下述两种表现方法。
"
1不出现闪电光带,只出现天空中电光闪亮的效果。这种镜头的处理方法是,原画在摄影表上填写闪电效果的地位和格数,在摄影师拍摄或电脑扫描时,做特技效果处理。但是背景必须有两张,一张是雷雨时的暗色天空或景物(这种景物亮部和暗部的对比必须强烈,构图地位及画面中的景物应完全相同)。另外还需准备一张白纸,必要时还可准备一张黑纸。
"
一次闪电效果的全过程,大约7至10格。第一次闪电之后,相隔10到16格,紧接第二次闪电。拍摄的次序是:1.暗色景;2.电光景;3.白纸;4.和5.电光景:6.黑纸;;7.
电光景;8. 暗色景。
"
2出现闪电光带的表现方法:一种是树枝形闪电效果,从无到有再到消失,全过程大约七张动画。1~7这七张中,除第4张可以拍摄两格外,其它均拍一格。拍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一次暴光法。第二种是两次暴光拍摄法。电光部分不涂色,而其余部分全部涂满黑色(亦可用黑卡纸将电光部分镂空)。拍摄时,第一次先拍景物,然后把胶片倒回,第二次再拍电光画面,拍摄时,第一次先拍景物,然后把胶片倒回,第二次再拍电光画面,拍摄时可以在画面下打上白光或淡色光,焦点略虚。这样做出来的闪电,亮度强、效果好。另一种是图案型闪电效果,除闪电光带造型与前一种不同外,绘制和拍摄方法都是一样的。(图
69)
http://www.chinadhxx.com/UpFile/UpAttachment/2007-11/2007111815129.jpg
"
雨
"
雨的运动规律是:空中无数大小不等的水点不停地朝下落,由于雨点自高空下落的速度很快,根据人的视觉残留原理,人们所看到下鱼时的水滴就成一条条直线形状。只有雨点较大或离人的眼睛较近时,才能大致辨认水点的形态。因此,在动画片里表现下雨是在一个广阔的范围中,有远近纵深的雨区,特别是表现在空间比较大的环境之下,所画的雨应当分为二到三层画面。方法如下:前层:用较粗的短直线,可以夹杂一些水点。前层雨应该速度较快,每张动画的间距要大一些。一般一个水点或一条短线,从上面进入,穿过画面中间到全部出画面,只需6到8张动画(拍一格)中层:用粗细适中、较长的直线,线条相对可以密一些。这中层雨是中等速度的运动,雨线从进入画面到落出画面,全过程约8张10张动画(一格)。后层:表现离视线较远的雨。可以采用细而较密直线,组成片状。后层雨速较慢,一片雨线从进画到出画,需要画12张到16张动画(一格)。拍摄时,将前、中、后三层画面合在一起,拍出来的效果就产生了远近层次,是较有真实感的下雨景象了(图
70) 雪
雪花的体积较大、分量轻,在飘落过程中受气流的影响会随风飘舞。雪花的运动无一定的方向,飘落的速度也比较缓慢。雪和雨的表现方法有相似之处,也可以分成前、中、后三层。每一层的雪表示离视线的远近,前层雪花呈较大的团状,数量可较少,飘落的速度可略快。中层为中等大小的雪花,可以略微密一些,速度要比前层慢。后层雪花是以无数大小不等的雪花点连成片状缓缓向下飘落。因为离眼睛视线较远,速度就更慢。在画下雪动作时,应该先设计好运动线(主要是前、中两层),使每一朵雪花都按照指定的轨迹运动。因为雪花飘落的速度较慢,画好一套雪花动画,可以发复循环运用,原画设计好雪花的运动线,确定每朵雪花的原画地位,计算出两张原画之间的中间画张数,动画只要按照雪花的运动路线顺着运动的方向,一张一张画出雪花的中间画来即可。(图
71)
http://www.chinadhxx.com/UpFile/UpAttachment/2007-11/200711181527.jpg
"
水
"
水在动画片中是经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水往低处流,这是水的基本运动规律。水是液体,它的运动又是随着不同的环境和情景而变化,可以是一滴水珠,也可以是大海中的波涛。尽管水的形态因为环境不同而变化很大,但是,表现水的运动规律,运用到动画工作中去,仍可以归纳为以缕咧只径1聚合;2分离;3推进;4“S”形变化;5曲线形变化:6扩散形变化;7波浪形变化。
"
我们运动以上七种基本动态,来对照水所产生的一些动作变化。
1、
水滴:水管中少量的水积聚到一定的数量,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它就会下滴。当水滴落到地面受阻,就会向四面扩散、飞溅。就是上面所列的聚合、分离、扩散,三种基本形态的变化。(图
73)
http://www.chinadhxx.com/UpFile/UpAttachment/2007-11/2007111815231.jpg
"
2、
水圈:一件物体落入平静的水中,水面上就会形成一圈圈水纹向外扩散。它的基本形态就是上面所列的分离、推进、“S”形变化和分离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