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
“白鹿教堂”,全称叫“领报修院”(俗称上书院),因建在四川彭州的白鹿镇,人们很多也叫它为“白鹿书院”。
据《彭县志》和《白鹿乡志》记载:十九世纪末,一个姓洪的传教士,带着圣经和他法国式的浪漫理想,千里迢迢来到白鹿镇,被这里纯朴的民风和优美的环境所感染了,他自认为找到了一片“文明的净土”。
于是,四处呼吁,八方募款,云集了众多的能工巧匠,终于在19世纪末(1895--1908),历时13年建成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天主教的圣殿,并且做为培养高级神职人员的重要场所。

P2 “白鹿教堂”附近的山乡民居(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3 白鹿教堂(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白鹿教堂”修建在彭州白鹿镇“学堂山”半山腰的山坳里,坐西向东,四周九座山峰呈弧型排列,人称“九龙归位”。建筑中西合璧,既具典型欧洲哥特式建筑特征,又兼有中式的四合院落式结构。

P4 教堂院门(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在我的潜意识里,完全想像不到在离成都不是很远的大山深处,居然有着这样一座气势恢宏的欧式建筑。当我第一眼看到它时,整个人都被这种建筑的庄严与美感所深深憾动。
也因为自己生活的空间里,少有看到这样建筑精美的教堂,傲立于群山峻岭之中。在整个人惊叹、折服的同时,我喜爱上了这个让人思绪可以无限拉长的境地。

P5 教堂外观(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6 教堂周边的建筑(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有了第一次的发现,就有了再一次的拜访。
兴许是因为这座教堂的建筑有别于城市中那些建造统一的林立高楼,我每来一次这里,总会发现不少新人前来这里拍婚纱照。
黑色礼服的新郎、白色婚纱的新娘,都将人生大喜日子就要到来时最美好的微笑瞬间留在了这里。

P7 教堂的裙楼(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8 裙楼的走廊(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在我拥有了第一台单反照相机以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来这里拍摄。
好友Alex经不住我的左缠右打,终于答应陪我又一次来到了这个让我有些痴迷的地方。
面对着日益衰败,依然气宇轩昂的“白鹿教堂”,我们百思不解的是:一个法国传教士在100多年前,是如何找到中国西部这个大山深处、交通极其不便的地方?
又是什么样的使命促使着他在这里兴师动众,耗时13年时间修建起这样一座精美的教堂?
仅仅是传教?仅仅是他心中的那份浪漫的法国理想?
找不到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答案时,我对这位远道而来的法国传教士生出许多崇敬。

P9 同一天在教堂里拍婚纱的新人最少都有6对(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10 (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前来这里拍摄婚纱的人多了起来。当地村民也自发地端个小凳子坐在门外守住大门开始收费起来,每人五元钱,说是以后这里的维护费。
大家都很自觉也乐意掏钱,毕竟有如此佳境、如此便宜的门票,实在是太难找了。
P11 (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有时候,山里的村民也会将自家种的蔬菜、山里挖的野菜背来这里售卖。但凡来这里的人,都会因为这些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新鲜、便宜而一抢而空。
P12 (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看到现在的年轻人如此幸福的样子,我和Alex都笑谈自己结婚太早。如果我们再年轻一回,我想我是愿意来这样的地方拍摄一次婚纱照的。
P13 主教堂侧面(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14 裙楼内部(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15 (拍摄于2008.4.19日)
Alex好似看穿了我的内心想法,取笑着对我说:“时光倒流是不可能的了,拍不成婚纱照了,那就多拍拍这里的所有建筑。像这样的老建筑无人维修管理,指不定哪天说没就没了!”

P16 (拍摄于2008.4.19日)
真没想到,在离开这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Alex的话就应验了。
“5.12”大地震将这里完全摧毁。。。。。。
在躲过了那场灾难后,第一时间告诉我“白鹿教堂”被毁的人,正是Alex。
我除了在电话中骂了一句“乌鸦嘴”后,便是长久的静默与一声无奈的叹息。
P17 (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有种感觉叫心痛,在没有完全抚平地震带给内心的创伤之时,这份痛又在流血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P18 主教堂内部(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我用我人生中的第一台单反相机记录下了这里曾经的美好。
我感谢冥冥中的上苍,在地震将要毁灭这里时,传递信息让我前来这里。
P19 主教堂内部(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20 主教堂内看裙楼(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21 生命之光,生生不息(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22 主教堂内部(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23 裙楼墙壁上,依稀看到游人留在这里的联系方式(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24 主教堂外侧(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25 裙楼围栏(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26 教堂外部围墙上,文革时留下的标语(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27 教堂的装饰(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28(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29(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30 主教堂(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P31 进入教堂的石梯(2008.4.19日地震前)
P32 教堂外坐在石梯上拍摄婚纱的新人(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5.12”大地震那天,前来这里拍摄婚纱的人竟有33人之多。当灾难降临的那一刻,大家全都跑到主教堂前那块不大的空地上避难。双手紧抱着头,在煎熬中求生。
山崩地裂、砖瓦横飞过后,奇迹也在那一刻发生了。
当山摇地动平息下来后,33个人毫发无损,幸运了站了起来。。。。。。
P33 教堂外部
这座教堂落成于1908年,毁于2008年,刚好整整100年。

P34 教堂廊柱上依稀可辩1908年落成日期 (拍摄于2008.4.19日地震前)
一位曾多次来过“白鹿教堂”的成都网友得知教堂被毁的消息后,曾在贴子里这样写到:“独坐在屋檐下的台阶上,斜倚着立柱,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冥冥间,自己已经在百年中飘溢了。
。。。。。。
如今忽闻书院坍塌,猛地有些揪心,看看图片上只剩门框的教堂和已经一片瓦砾的教室,不禁扼腕垂叹。
算算从1908年建成到今天,正好百年,古话道已是喜丧,残楼坍塌,却未伤人,也算是书院的善终吧。”

P35
地震过去4个月后,终因放不下这个慰藉我心的地方,在同年9月,再一次与Alex来到这里。
眼前青山依然,但是这座在山腰就可以看得见的教堂身影已经看不到了。

P36
(以下照片全部拍摄于2008年9月)

P37
道路比震前更加崎岖、更加破烂,以前路两边熟悉的村舍早已不见了。。。。。。

P38 震后景象
倒塌的教堂已被木栏圈住了,有专人把守着不让进。
说了半天好话,依然是公事公办。最后在掏出10元钱递给他的同时,我骗守门人说‘我是天主徒’才得以放行。

P39 损毁的裙楼
离开这里才4个月时间,记忆中的美好全部于毁一旦,这种剌痛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像是看望一位久违了的老朋友,在见面的瞬时,有些哽咽,发不出声。
黯然神伤之时,唯有目光去抚慰它的伤痛。。。。。。
P40
裙楼外部

P41 遍体嶙伤

P42 石梯

P43

P44

P45

P46 损毁后的主教堂

P47

P48

P49 每一块砖瓦都标了号做了记录,听说以后重新修复

P50
以前立于教堂外的石碑现在移进了保护区里
P51
P52

P53
P54
P55

P56

P57
我更多及时的旅行动态,请关注我的新浪微博:托斯卡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