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
如果不是成都市启动了城市“北改工程”,我是不会想到要去曹家巷这个地方拍摄的。
很多时候,成都在我的镜头下,全是以美丽、休闲、舒适、惬意的画面出现。
很多外地人,包括很多成都市民可能根本就没有看到过,在繁华的背后,成都竟然还有着一个名叫“曹家巷”的地方。
曹家巷,就在成都市区一环路之内,从“曹家巷”步行到成都最繁华热闹的“春熙路”,最多二十多分钟的时间。
多年来,这里自发形成了一个农贸集市,无论什么样的季节,在这里都可以买到时令的新鲜蔬菜与各种农副产品。
做为一个成都人来说,我到是很喜欢这里的。除却了各种蔬菜品种的齐全,主要是这里的菜价极其便宜。

P2
从喜欢摄影的朋友口中得知:因为城市“北改工程”和市政的需要,这里很快将要折除。权当是为了留存一份记忆,很多喜欢摄影的人都来这里拍摄。
我在四月初一个天气不明朗的下午,昏昏然地走进了这里。

P3
以往来这里,除了买菜,很少留意蔬菜之外的一切环境与事物,而这一次主要是因为拍摄,所以在每一次按动快门之后,我为我看到的这一切而惊叹。

P4 站在市场内的楼上,探出头就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

P5 这些衰败老旧的楼房里,依然有人居住
四处乱七八糟停放着商贩的电瓶车。
破旧的楼房里,光线很暗。墙壁上张贴着各种败了色的广告。
这些楼房里,现在依然有人居住,既有本地的市民,也有很多是在这里卖菜的商贩租住。

P6

P7

P8

P9

P10
些许是见多了都市里光鲜的一面,突然之间细细触碰到这样的画面,内心里多多少少都有着一种巨大的落差。
盘璇在心里很不是滋味。

P11

P12
进进出出之间,我好似在两个世界里穿越。
如果说楼里是一个不真实的久远故事,那外面市场的鲜活反到更真实、更贴近人间烟火了。

P13

P14 远处的高楼与这里的景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P15

P16 再怎么脏乱,也抵挡不住大明星的气场

P17 幸好我是以素食为主,所以猪肉再怎么涨,于我都无所谓

P18 这位老哥不是在躲我的镜头,他真的是累了

P19 “福”,在哪里?
P20
以桔子作为前景拍摄,结果拍到了打电话的女摊主。没想到卖桔子的商贩对着她高喊,“他拍了你的照片,快来要稿费。”我狂晕,生意人就是不一样!
P21
P22
以前春卷儿只是在春天吃,现在无论什么时令,都可以买到
P23 这里既是菜市场,也是一个十全的大杂货铺
P24 楼前是集市,楼里是民居

P25 流动的“食品店”
P26
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找不到我的家,在人来人往的拥挤街道浪迹天涯;我身上背着重重的壳努力往上,却永永远远跟不上飞涨的房价。
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能挡风遮雨的地方,不必太大;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能安抚疲惫的空间,不必害怕;给我一个小小的家,只是小小的家;一个属于自己温暖的——蜗牛的家。
P27
我无意去曝露市场脏乱的一面,我只是力求将我平时忽略了的拍摄下来。
在拍摄的间隙,我也与居住在这里的、上了年纪的居民们聊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很高兴这个让他们居住了几十年的地方终于要有改变了。
他们从心底高兴能看到自己熟悉的脏乱环境得到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能得到改观。很多人愿意旧地重迁,因为脚下的每一块土地上面,都有着他们美好的故事与印记在里面。
P28
P29
P30
P31
P32
P33

P34
就在我拍摄完市场准备离开之时,又看到了很多摄影爱好者也在这里拍摄。经他们的指点,我才知道,市场只是整个“北改工程”很小的一部分。而整个需要折迁整改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P35
P36
而在曹家巷其他几个街坊,我看到了更多这样的楼房,虽说这里没有市场那里的人流涌动,但是其环境与市场那边好不到那里。
P37
P38
看到几个妇女在烧着废弃了的椅子取暖,便走上前与他们聊了很长一段时间。
他们以为我是记者,我摇着头告诉他们;我不是记者,我只是想记录下成都曾经的模样。
P39
他们很是热心地同意我走进楼里去拍摄那些只有他们熟悉的环境。因为他们也知道,在不远的将来,这一切都如同那些正在燃烧的废弃椅子一样,告别他们的生活。
在快乐的交流之中,我再次看到了我们成都本地人那种对未来一切都充满了美好期望的乐观心态与心境。我在祝福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我也深深地祝福着我深爱的成都!
P40 我一直认为在现在的都市里,走出家里是再也遇不到这样的泥土小道
P41
P42
P43 这样的取暖方式在如今的城市里,真的不多见了
P44
P45
P46
P47
P48 斑驳了的墙面无声地述说着久远了的故事
P49
P50 希望即将远去了的“曹家巷”像这把旧椅子,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P51

P5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