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出门那天很顺利的话,按照行车时间,我们当晚可以住在昆明市区。偏偏那天好事多磨,真正从成都出发上路,时针已指向上午10点40分了。

当天抵达的第一个站点是云南昭通市,以前似乎是听过这个城市的名字,但是头脑中没有一点具体的印象。

虽已是下午6点过,但明晃晃的艳阳依然高挂在天空,紫外线很强烈,站在阴凉之处,一阵凉风吹过,手臂上一下起了好多鸡皮疙瘩。为了找到安生之处,两台车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逛来逛去。问了四五家宾馆,不是人满为患,就是条件太差。二十多分钟后,找到了一家没有星级,但是设施还算完好的“小天鹅宾馆”安顿了下来。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幅员2.3万平方公里。2001年8月地设市,辖1区10县143个乡镇。2005年末总人口530万人,彝、苗、回等23个少数民族52万人。
昭通古称“朱提"、
“乌蒙”,历史悠久,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为我国“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秦汉以来,便成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是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之一,五尺道横贯全市。清改乌蒙为昭通。
整个城市不是很大,从视觉上看不出这个城市有什么特色,如果算是有特色的话,那就是在马路上,看到了有马车夫赶着马车从闹市区中穿过,这到是真正体现出了马路是该由马行走的。
当天色暗了下来,华灯初上之时,这个城市仿佛活了过来。七彩霓虹的映照,为这个城市镀上了一层令人捉摸不透的炫晕。
这是昭通这座城市的中心。街心的雕塑一时没有看出来是什么,大家就七嘴八舌瞎猜,有说是凤凰、也有说是佛手。后来问了街边的一个妇女,从她那难以听懂的当地口音中,好像听出了“是”凤凰吧?!想来她也不是很清楚这究竟是什么。
一行人马梳洗完毕,因饥饿而变得跌跌撞撞的步履使得我们加快了脚步,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充饥的地方。
也许是因饥饿,让人的嗅觉变得异常灵敏,没花多大的功夫,我们就靠鼻子找到了当地的风味小吃城。每个人磨拳擦掌的样子,仿似要在那一刻大干一场。
四川人以勤劳著称,四川人也以好吃而名扬天下。想来生活在天府之国的人,因大自然丰厚的给予,使我们明白了“吃得便是福”这一深刻的道理。
不走寻常路,也意味着不吃寻常味。既然到了另一个码头,那肯定就是要吃当地的特色风味。
服务小妹拿来了装帧精美的菜谱,同行中以“好吃嘴”而扬名的朋友首当其冲,为我们今夜的夜宴指点江山,挥手蓝图了。
这道菜,名叫“牛筋包肉”。是用上好的牛筋圈裹住卤好的牛肉,切成薄片,沾上辣椒面食用,不愧为是下酒的好菜。
“酸辣鱼面”。用料全是以鱼肉为主。鱼肉做成面条状,放入以鱼骨熬制好的高汤中。入口微酸辣、鲜香可口,鱼肉细嫩无比。
忘记了这是什么菜名,其主料就是土豆。看似很平常的东西,做功却相当精致。土豆掏空了心,在里面放入肉馅,再用小土豆塞好口子,放入油锅炸制而成。这宝中藏宝的美食,最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他们万万想不到,充饥的东西还可以做得这样好玩。
“野菜牛肉末汤”,清香不油腻。这是我当晚的最爱。
当晚上了十多道菜,也许是真饿了的缘故,菜一上来,就被大伙一抢而空。其“举动”空前激烈,完全没有顾及到还有我这样一个工作人员在“工作”。看着面前那诱人的“果实”快被他们瓜分贻尽之时。我收好相机,没做热身运动,就投入到了这场“你死我活”的战斗之中。
因此,只拍到了当地四道有名的菜品,今天发博之时,方感到了一丝遗憾。
我身边因工作,未能与我同行的朋友看了我此行的第一篇博文后,说我有点口水话。他是要求我在写这段游记时,一上来就直奔主题,直接上大菜,直接去到香格里拉。
我告诉他:写游记也要像四川人喝茶的那样:头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菜要一道一道地上,酒过三巡方知酒浓,这样才有意思。
所以我将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尽量不漏掉所到之处的点滴,从平淡到高潮。有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过往做铺垫,才能完整地将这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呈现给我的朋友们。
你说,是吗?
系列旅游博文:
“醉”倒在你的怀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