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伯凡
吴伯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90
  • 关注人气:4,5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期”的魔力

(2008-08-28 16:04:06)
标签:

股评家

雕像

上司

心理学家

罗森塔尔

财经

分类: @远见Vision

    “预言未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尼葛洛庞帝的这句名言倒过来说有时也是对的:“创造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它预言出来”。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这种听起来很“玄”的现象实际上相当普遍。比如在股市上,某位权威股评家断言某一只股票即将大涨或大跌,很快这只股票就如其所言地疯涨和狂跌。股民在惊叹股评家料事如神的时候,意识不到这其实是一个被暗中支使、不自觉地参与其中的“魔术”。股评家的话并不是旁观者的预言,而是一种带有“隐性强制性”的命令,是一种你把它当真它就会成真的“真实的谎言”,即“自我实现的预言”。

    只要有沟通和传播的地方,这种情形就可能发生。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有点恶作剧意味的心理学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假装对学生进行智力测验,随后他们就在学生花名册上随便抄下一些名单交给老师,声称这些学生经测试证明是“最有发展前途者”,并要求老师对这份名单严格保密。老师对这份名单感到困惑,因为名单中有不少是平时表现平庸甚至很差的学生,罗森塔尔的解释是“我讲的是发展,而不是现状”。鉴于这份名单是权威心理学家在“严格测试”后确定的,老师们对它深信不疑,尽管他们对这份名单严格保密,但他们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中都透露出对这些“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包括他们以前认为是“差生”的人)期待、信任和鼓励。八个月后,罗森塔尔重返这所学校对名单上这些学生进行“复试”,发现凡在名单上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差生”)进步异常明显,与老师的沟通紧密、顺畅,一个个充满自信,求知欲旺盛,成绩出类拔萃。

    因为这个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把人际沟通和交往中这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称为“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本人则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the Pygmalion Effect)和“盖拉缇娅效应”(the Galatea Effect)。在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也是一位雕塑家,他根据自己对女性的想象雕刻了一尊雕像,这尊雕像的美让他惊叹,痴迷地相信眼前这尊雕像就是他期待的完美女性。他每天向掌管爱和美的女神阿芙罗蒂祈求,能娶这个完美女性为妻。阿芙罗蒂被他如此真挚和恳切期望所打动,赐给这尊雕像以生命,并给她取名为盖拉缇娅。

    罗森塔尔揭示的是这样一种心理效应: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预期并非一厢情愿、只与自身相关的意愿,而是一种暗中发射着心理能量的、无形而巨大的力量,让被预期的人朝着预期的方向改变。它说到底是一种命令,但是一种暗示性的、软性的命令,被预期者并不感觉到它是命令,而是一种他深信不疑的事实,他感到他的行为不是服从命令而是在主动选择的结果。

     当上司抱怨下属绩效低下、执行力不够的时候,往往忘了问自己的“预期力”够不够。他们往往意识不到,下属的现状很可能正是自己暗中预期的结果。关于预期,一个上司必须记住以下几点:1.每个上司对他的下属都有预期;2.上司总是在有意无意地传达着这种预期;3.下属总是能在细心地解读、敏感地察觉这种预期;4.下属总是有意无意地按上司的预期来行动,最终成为绩效,不管这绩效是你愿意还是不愿意看到的,它都是你事先有意无意所预期的。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