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在的市场更多需要的是淡定和从容

(2012-12-04 17:12:37)
标签:

股票

分类: 陈操
  周二的市场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其实对于眼下的市场来说,投资者实在没有必要过多地在意一天的涨跌,涨了并不代表市场就开始了大牛之路,跌了更不意味着末日的来临。对于从2008年以来就饱受市场煎熬的投资者来说,到了这个时候更需要多一份淡定和从容。
  先说市场。在回归1时代之后,实际个股和指数出现了风险分化,细心的投资者注意到,在近期,指数跌幅并不大的背景下,很多个股却呈现出了大幅杀跌的走势。指数跌幅趋缓是来自于银行、地产等权重板块的轮流护盘,而个股杀跌,则显示出很多投资者已经陷入到悲观甚至是绝望当中。回顾历史来看,几乎每一轮的下跌都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一、下跌初期:跌的主要是一些前期涨幅过大的题材股,因为这个时候,前面涨得多了,自然就会有人卖,更何况是一些明显脱离基本面的个股,而这个时候,一些质地相对较好、估值有优势的个股会在投资者惜售心理的作用下,表现相对较好;二、下跌中期:这个时候投资者对于行情反转性质将信将疑,而很多上市公司业绩受经济周期影响日益凸现,这个时候,基于对未来盈利预期的减弱,个股的估值水平会逐步下移,个股股价大面积出现下跌,唯一的区别就是绩优板块跌得少一些,绩差板块跌得多一些;三、下跌末期,坚持到这个时候的投资者已经饱受下跌的摧残,市场信心更是处于崩溃的边缘,任何利好对于市场都不起作用,稍有风吹草动,指数和个股就很容易出现大跌走势。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相信指数还会跌得更多,所以前面跌得少的绩优板块就会在投资者恐慌情绪下出现补跌走势,此时个股表现出的风险往往比指数要大得多,尤其是一些前期抗跌个股。说白了,这三个阶段所体现出的就是投资者心态上的变化,从“不相信市场会跌”,到“对市场下跌将信将疑”,再到“对市场的下跌悲观绝望”,这实际就是人性弱点的体现。没有人不喜欢赚钱,更没有人会喜欢亏钱,所以,在股市中,贪婪和恐惧编织着市场一幕又一幕悲喜情节。前两天,我看见但斌在微博上以浙江世宝上市之后的走势为例,说了一句话:“有些人活该赔钱”。(虽然我没看后面网民的回复,但我相信我这位曾经的君安同事一定给口水淹了个半死,为什么?因为他在“不合适的时间”,说了一句“不合适”的真话)。在这我不是想去加入这样的讨论,我只是想说相比于但斌所说的那些“追着买入只有港股价格几分之一的浙江世宝A股,赔钱活该”的人而言,谁敢说现在不顾一切卖出某些股票的人,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变成“活该”的那一类人呢?!
  说到这,我们说些题外话吧。最近关于分析师的种种是非不绝于耳。记得18年前上大学,我坚持选择证券专业时,我的家人几乎没一个人同意,因为那个时候在他们看来,股市就是一额旁门左道的玩意;2年以后的1996年,周边的邻居知道我读的是这个专业的时候,都羡慕地和我家里人说“你家孩子真有眼光,选了一个好专业”;而直到我在1998年幸运地成为中国证监会首批考核注册证券分析师之后,我都没意识到接下来我要做的工作会多么的艰辛——01年到05年的那轮大跌,有媒体八卦地把证券分析师排到了最不受尊敬的职业前几名,这一轮的暴跌,又传出某相亲娱乐节目中女嘉宾一起给某证券从业人员灭灯的笑话。而李大霄的“钻石底”更是引发网络和媒体一片的嘲笑,甚至是辱骂。作为一个分析师,我实在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要有这样的嘲笑和辱骂。或许在潜意思里,骂人的股民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发泄的借口,而某些从业人员,则在庆幸“所谓的大牌也不过如此嘛,错的比我还离谱”。如果是这样,这些人真的需要好好去检讨为什么自己在股市里会一直赔钱。
  我在入行的第一天,我的一位老师就告诉我:一个优秀分析师好比一个优秀的厨房的大师傅。大厨师他不仅要做得一手好菜,而且还知道在每一次做菜之前,把所有的菜洗好、拣好,告诉客人,这些菜可以怎么搭配,可以做出多少种口味的菜肴。所以客人有两种选择,第一是按照你的介绍,自己组合搭配,自己在厨房里烧出一道菜来,当然他还可以有第二种选择,就是相信你这个大厨,就品尝你烧出来的这道菜。对于一个优秀的分析师,他的好与不好不在于对市场做出100%准确的判断,(就像大厨师一样,不是每一次做的每一道菜,每个人都喜欢吃。话说回来,在股市里谁要有这100%准确的本事,他也就不活在这个星球上了),而是在给出你自己判断的同时,更要尽可能详尽地解读市场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关注你的投资者,他一样有两种选择,第一是根据你解读的市场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第二,相信你的判断。所以,每一次在做市场分析的时候,我更希望投资者记住的不是我给出的判断结果,而是我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通过这些依据,大家可以得出自己的结果。即便退一万步来说,你之前相信了我的判断,现在我错了,那么根据这些依据,大家也可以从中去找出为什么我错了,我忽视了市场什么样的因素才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做这些事,不比漫天的嘲笑和辱骂要有意义的多吗?!或许这就是我们所期盼在市场中有的那份淡定和从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