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陈操 |
如果没有下午一点半之后的强劲反弹,估计没人会愿意再谈什么“降息是利好”的话了。如果算上6月7日降息之后的单边下跌,一月两降,股市却依然走得如此艰难,很多投资者都在问:到底是经典教科书教错了,还是中国股市本来就是一个异类?我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或许接下来大盘会怎么走,自然也就明白了。
昨天我是在公司开会的时候听见的非对称降息消息,说实话,我一点也不意外。因为早在几个月以前,在文章里、在节目中,我已经反复说过很多次央行应该采取降息、尤其是非对称性降息来应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变化。有人说,陈操,你马后炮。那就来看看是不是马后炮!5月14日,央行年内第二次调降存准率,我在当天文章《市场缘何这么不买降准利好的账》中的最后,写了这么一段话(一字没改):“此外,我还想多说一句,记得在今年3月初两会期间,我们在分析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的时候说过,其实除了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准率、利率变动这三大手段以外,央行还可以考虑非对称性减息的做法,既可以解决通胀预期管理的问题,又可以最为直接地释放流动性,以此来刺激经济复苏的动力。可惜,这一做法,并没有成型,或许在央行目标当中,经济的企稳和未来通胀压力,后者仍占据了重要地位”——3月份开两会的时候,我就建议过应该考虑采取非对称性降息了!为什么没用?除了复杂的经济因素以外,我想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因,就是非对称降息将触及商业银行利益,所以在5月24日《宏观政策的调整到了一个重要拐点》的文章中,我说了这么一句话:“要这么做,也需要有点魄力,因为这要打破商业银行现有的金饭碗,至少是要把它们碗里的那部分暴利分点给实体企业,但周行长敢吗?!”
可惜的是,在这么一个关键点上,我们又是一再延误战机。,我曾经举过一个感冒的例子——当一个人快要感冒的时候,吃点药可能感冒就会擦肩而过,但如果等得上了感冒,这个时候再吃药,也得病上几天。这说明预防比治疗有效。宏观调控也是如此,如果调控是出现在经济转折之后,甚至是出现在市场统一预期以后,那付出的代价就大了去了,不信?看看现在,你就知道了。
回过头我们来看看央行都做了什么,11年12月5日,央行自08年12月以来,第一次下调了存准率,而且按惯例,只降0.5%,2个月之后,再挤牙膏般的降了0.5%,3个月之后的5月份又降了0.5个基点,但正如我在当时的文章中所说的:一、存准率调的时间过于滞后;二、眼下经济的问题不是贷款总量不够,而是实体企业根本不敢贷,因为赚的利润还不够付给银行额利息钱,所以当务之急是降低企业成本。但这样的变化直到6月7日才看到,但即便如此,央行在选择非对称性降息上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创造性地推出了一个花活——“潜在的非对称性降息”,所以在当天的文章中我用了“央行自乱阵脚”来形容这次降息,而这种明降暗升的结果就是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央行被迫第二次降息,而且这次降息真是真金白银的非对称降息了——我们做股评可以事后诸葛,市场损失不了什么,顶多上了一回当的投资者以后不看我们的了,但央行的调控呢?这个事后诸葛的损失我们承受得起吗?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就如感冒一样,等得了病再吃药,怎么都得要几天了。所以迟到的政策调整,同样也使得经济复苏的拐点要退后,所以对于股市来说,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月两降,但却依然走得如此艰难!而接下来反复筑底的痛苦,投资者还得无奈地去承受,谁叫我们都是小股民,而且还是A股的小股民呢?不过小有小的好处,至少,在眼下这个点位上,天要塌下来,第一个压着的一定不是你和我,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