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2010-01-21陈操股票 |
分类: 陈操 |
今天最让大家关注的有两件事情,一是宏观数据的公布,二是基金年报透露王亚伟四季度重仓银行股。对于第一件事情,在今天早上10点的赢家宽频节目中已经做了非常详细地分析,四季度GDP10.7%的增幅显示经济出现强烈复苏迹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季度的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达到了81.5%,比三季度回升了1.6个百分点,这说明产能过剩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缓解,这为10年经济的高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大家最关心的CPI、PPI两个数据也同时转正,12月的CPI达到1.9%,已经接近了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如果考虑到去年的过低基础以及农产品和大宗原材料价格未来的上涨趋势,可以肯定地说今年我国将会有加息的动作(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去年底我把货币政策变化列为2010年中国股市将面临两个大坎其中之一的原因),不过我以为相对于简单的加息这一政策本身来说,加息的时机选择更重要。中午我在接受《交易日》现场直播采访的时候,我表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通胀压力更多的是来自于国际热钱流入造成的,这和07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胀压力—→加息—→人民币升值—→热钱流入—→推高物价,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加息变成了通胀的推手了,而就在昨天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12月我国新增外汇占款达2910亿元,这个规模仅次于9月的4068亿元,这里面究竟有多少外资“热钱”,我们无法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又到防控热钱时,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形成通胀的各种原因,才能做到有效防控。因此对于目前来说,加息并不是最迫切的,最迫切的应该是两件事情,一、建立更加完善的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及跨境资金流出流入的监测预警体系,对国际热钱流动形成更为有效的监管和高压态势;二、保持人民币汇率动态稳定,切不可再被他人忽悠,让人民币形成单边升值的无风险预期。只有把这两点做到了,加息才能成为治理通胀的真正良方!
第二件事情,王亚伟买了银行股。如果是别人买了倒也罢了,关键他是王亚伟,而且是从来不买银行股的王亚伟。之前的明星效应,让这次信息的披露有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而今天的银行股也的确让大家有了更多的猜想,我注意到王亚伟在年报中对买入银行股有一段解释,大致意思是:下一阶段,在经济持续恢复的前提下,宏观刺激政策将择机退出。两方面的对冲作用,将制约股市产生大的趋势性行情,维持震荡格局是主基调,结构调整将成为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所以应该把估值的安全性作为选择投资标的的重要考虑因素,回避未来业绩增长无法支撑股价的高估值品种,而银行股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也正因为有这一段话,很多人都在想是不是王亚伟要长期持有银行股了,我个人看法是华夏基金大举买入银行股,一方面的确有刚刚所解释的原因,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股指期货做准备,众所周知,任何机构想要在股指期货上有发言权,手中没筹码可不行,以前没股指期货的时候,王亚伟可以管着名字上的“大盘基金”而实际上尽买中小盘股,但有了股指期货了,作为一个机构想要获得超额收益,完全放弃股指期货明显是不行的,所以这才有了四季度买入银行股的行动,而且我注意到华夏大盘买入银行股也遵循了两个原则,一是找权重大的买,所以他买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这四只银行股,(4个股票分列上海市场总市值的2、3、8、10名),尤其是2、3名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更是以顶格超配占据了前2位!第二个原则是,少碰今年有巨额再融资可能的银行股,所以即便中国银行比交通银行、招商银行还便宜,权重比例还大(中行排第5名),但他却没买,我想这也恰恰说明了他买银行股是为了什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