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2009-08-06陈操股票 |
分类: 陈操 |
周二是2%,周三是2.5%,今天是3.5%,连续三天大盘都呈现出震荡调整的态势,而且震荡的幅度越来越大。而实际在之前,我们就已经连续多次强调过“8月虽然总体会维持着震荡盘升的格局,但类似于7月29日的剧烈震荡可能会经常发生,而个股的分化也将由此展开,投资者要做好准备。”所以当这样的震荡调整真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候,相信只要听了我们之间建议的投资者就会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今天的调整,和昨天晚上央行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执行报告》有很大关系,因为在报告中央行首次提出“将根据经济形势及物价变动情况对政策进行微调”,这让市场再次担心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出现转向,这是引发大盘下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我们来探讨,也许我们下面探讨的东西大家会认为和股市没多大关系,但我不说出来我难受!
第一、微调是什么?我想谁都明白“微调”和“调整”这是两个意思截然不同的词。实际对于当前我国经济来说,宽松政策远没有到达调整的时候。的确,7.5万亿的信贷规模显示我们在货币政策上已经不能用适当宽松来形容了,它为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恢复也立下了头功,但正当大家担心巨额信贷会引发后续问题的时候,实际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巨额信贷规模后面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矛盾,说白点,对于所有行业和企业来说,在巨额信贷面前,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部分大企业尤其是国资背景的企业,非常轻松地拿到了廉价的信贷资金,钱多了让他们用不完——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上周中央电视台披露的各地地王背后基本都有央企的影子,放着主业不做,去买地、盖楼,这是我们7.5万巨额信贷政策的目的吗?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中小企业却始终处于缺水状况下,我们调研过一些企业家,大家都不约而同说了同样的话:今年上半年,能贷到钱的是那些大企业、是那些国家开发的基建大项目,除此之外,想贷款,一个字,难!所以从这里面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政策不仅仅是一个“微调”的问题,更是一个解决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而这单靠一个货币政策是不足以完成的!(我再次强调了这一点,2007年下半年,针对当时的通货膨胀环境,我曾经在无数场合下表达过我个人观点:要解决通胀问题,单靠货币政策根本改变不了,要把财政政策、行政政策,甚至是法律手段统统都用上!而实际上的结果不也正是这样吗?所以当2009年的今天,虽然我们面临不一样的经济环境,但我们又面临了同样的问题,07年的前车之鉴,值得我们警醒!)
第二、通胀预期。央行之所以这次提到“微调”,很重要的原因是是对于未来通胀的担心。从某种角度来说,由于巨额信贷的投放,的确给未来资产价格上涨带来一定隐忧,但是对于我国来说,我一直认为,我们过分夸大了通胀预期,或者说我们没有认识到通胀的真正根源。07年我们面临的通胀,当时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加息本来是对付通胀的利器,但最终是我们越加息,通胀就越厉害,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那时的通胀是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在经济虚假繁荣中,国际游资强加给我们的。加息导致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引发国际游资疯狂涌入,国际游资来了就再次推高国内资产价格,这就是当时通胀产生的因和果!而在当前,我们似乎又在面临一样的问题。国际大宗原材料市场无视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投机资金大肆炒作,而我们国内定价机制又不明确,导致盲目跟风,产生了物价上涨的冲动。举个例子,前两天,深圳媒体报导深圳大米价格上涨,而上涨的原因是因为成品油价格上涨之后导致了运输成本增加,换句话说,这次上涨虽然让城市居民多掏了钱,但是这多掏的钱并没有流到粮食的生产源头——农民手中,而是养肥了中间环节!这种现象正常吗?我一直有个观点,粮食可以、也应该涨价,但这涨的钱必须百分百的要给农民!我们可以去超市看看,一瓶矿泉水是多少钱?一斤大米是多少钱?!就那一瓶矿泉水能种出一斤大米吗?!中国的农业和农民,几十年以来,以他们的付出成就了我们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但这也形成了在农产品价格上长期扭曲的机制!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经济进步中必须付出的代价,西方国家也一样,那好,那我就反问一句,西方国家在考虑通胀问题的时候,是没有考虑能源和农产品价格因素的,(他们把称作为“核心物价指数”),而我们呢?在我们的CPI里,农产品价格占据了1/3的权重,所以只要农产品一涨,CPI肯定涨,农产品跌,CPI肯定跌,而当我们担心CPI会再次上涨的时候,那些种植农产品的农民却是我们这个社会最贫穷的群体!这样的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任何政策的出台和调整,都需要我们看清问题出现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如果还是一味盲目崇外,死搬教科书的话,我们还会经历更多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