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见赤诚 朴素吐芬芳 记黄石九中的老师们
来源:东楚晚报 
   时间:2012-9-10
2:22:00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
  题记:
     
每个平凡的日子,在上课、备课、批阅作业和教研中度过。每天都是忙碌而充实的。从最初的困惑到现在的笃定,我想我已经爱上了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
    ——黄石九中老师
王珺
    
王珺是黄石九中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不过四年。今年7月底,她和胡菊香、李蕾组成的英语网络教研团队,一举拿下了第十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初中组英语网络教研团队国家一等奖。在好手如云的竞争中,她们是第一次参赛,却站到了最领奖台上。这项荣誉全国只有两个。
      
7月的北京,风景如画,游人如织,胡菊香、李蕾、王珺却无心流连,提前进入了比赛状态。在三天看似短暂的比赛日里,胡菊香她们在教学设计上有过争论和分歧,曾熬夜完善每阶段的教学设计,也曾因某个环节的不尽人意而反复修改。“当一纸证书在手,才明白它有多么沉甸和不易。”王珺说,她也因此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聚集同学和教师的集体智慧,才能迸发出有利于教学前行的新的思维火花。
      
事实上,九中的团队研修早已形成气候。近年来,每星期四是九中的教研日。这一天,老师们会有序地围绕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探究教学问题,一些教育专家也会应邀来学校听课、评课。九中还非常重视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研交流活动,促进了教师视野的开拓和教研水平的提高。早在2008年,九中就倡议老师建立了新浪博客圈。
      
正是在良好的团队教研环境下,同样作为年轻教师的李蕾很快领悟并掌握了教学要领,她说,教师要善于设疑启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散思维,要给每位学生参与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创造。
      
虽然从北京载誉而归,但荣誉在老师们的心中似乎总是属于昨天。外表朴素、言谈带笑的胡菊香说,“学生是一个纯净的世界。跟学生在一起,你的心中就不会有杂念,所谓金钱与荣誉,也不需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流露出的一个专注的眼神,都会给你带来快乐。”
  净化心灵,
  更懂教育是爱的事业
  去年7月底,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九中语文教师刘伟刚和他的同事黄春艳、刘鲲组成的网络教研团队,捧回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刘伟刚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度过了14载春秋。曾经青春无限的他,在1998年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成为了湖北省第一批援藏大学生。在雅鲁藏布江河畔,他同西藏山南地区贡嘎中学的孩子们一起生活了3年。“那段日子,生活虽然单调,但每天都是难忘的。因为每时每刻和学生在一起,看着学生点滴进步,很有成就感。”刘伟刚说,那里的孩子大多家境贫寒,他学会了用爱去关心学生,更懂得了教育是爱的事业。
  
3年后,刘伟刚走进了黄石九中。虽然那时的他,依然年轻,但他已经拥有了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细腻的心。他爱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他常对孩子们说,“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他爱学生,课间十分钟,放学后,教室,楼道,操场,到处都有他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身影。他坚信,每位学生都是好孩子,他们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之处,都是一种成长历程,老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他爱学生,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他经常备课到深夜,为了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他经常会翻阅大量的教学资料。他主张“语文教学不应拘泥于词语的解释,语句的分析,而在着力于语言运用的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应注重对创新思维潜能的开发”。
他还特别强调语文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
  
“老师,我最喜欢您那帅气阳光的身影;您对我的宽容使我记忆犹新,更是让我难以忘怀。天涯海角师生情,纵使过逝亦长存,我以后也要当一位和您一样优秀的老师。”这是孩子对刘伟刚的心声,也是师生间爱的呼应。
 叶志利:让课堂涌动生命活力
      
叶志利,黄石九中数学教师,黄石市优秀数学教师,两次荣获黄石市说课比赛一等奖。
      
教育感悟:营造民主,平等,放得开,收得拢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汲取知识,张扬个性的场所,课堂才会涌动出师生生命的活力。
      
叶志利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控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解决问题。课堂上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做的过程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他时时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乐意学,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困难。
  王秋平:学好数学
更好生活
      
王秋平,黄石九中数学教师,学校优秀班主任。
      
教育感悟: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教与学,而是连接老师和学生思维的纽带。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王秋平并不希望学生多年后可以回忆起余弦定理、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但她希望学生能知道处理问题务必严谨,思考问题务必全面,分析问题务必有条理。为了实现这个短期内并不显现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王秋平积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易晓华:给学生百分之百的爱
      
易晓华,黄石九中政治教师,高级教师,黄石市优秀政治教师,黄石市优秀教师,曾获“湖北省中学政治教学科研先进个人”称号。
      
教育感悟:作为教育者只有给予每个学生百分之百的关爱,才能赢得家长百分之百的理解与支持。
      
曾经为了资助学生,易晓华舍不得给年幼的过生日的女儿买条裙子。有人说她傻,她说自己干的是份内事。当她把这份浓浓的真情无私奉献给学生时,她的学生也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了她。一位早年丧父,家里靠母亲打零工维持生活的孩子,曾经是那么内向、自卑,在易晓华的关爱下,这位学生最终跨进了美国大学的校门。任教至今,易晓华已有四届毕业班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她不是到教室最多的班主任,但是对班级情况了如指掌;她不是艺术全才,但班级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她不是带班时间最长的班主任,但却是创造奇迹最多、令领导同行刮目相看、令家长学生交口称赞的班主任。
  郑思玲:让学生挺直向上
      
郑思玲,黄石九中英语教师,黄石市优秀英语教师,黄石市优秀教师,黄石市骨干教师,黄石市优秀班主任、黄石市学科带头人。
      
教育感悟:把困难当挑战,教育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正确是非观、正直的人。
      
一直以来,郑思玲的班主任工作卓有成效,她本人在2007年、2009年、2010年、2012年相继被评为黄石九中、西塞山区及黄石市优秀班主任。2010年中考,她所带的班三分之一学生考上省级示范高中,为九中创造新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她所带班集体获黄石市优秀班集体,她指导的班会获全市一等奖,她所带班级学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区级、市级的活动,并在演讲比赛、广播体操比赛、大家唱大家跳活动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尤其在2012年省教育厅部署的大家唱大家跳活动中,她所带班的表现获得专家好评。
  朱红英:总在为学生着想
      
朱红英,黄石九中地理教师,全国优秀地理科技辅导员,黄石市优秀地理教师,西塞山区地理学科带头人。
      
教育感悟: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在学生犯错误时,不是一味的训斥、责怪,而是先帮学生找出原因,再帮学生完善自我。
      
朱红英喜欢反思。上完一节课,她就会反思自己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不足之处是什么,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课程的哪个环节处理得最好,哪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如何改进等等。在不断反思中,她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每堂地理课上她会让学生轮流主持3—5
分钟“听我说”节目,有了“上台”机会,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也自然提高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