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维也纳生活记3:看电影Austrilia

(2009-01-07 00:32:04)
标签:

电影

austrilia

杂谈

分类:

    昨晚去一家英语电影院(其他都是放映德语电影)看电影Austrialia(《澳大利亚》)。维也纳城中有不少Austrialia的电影海报。主体是一对恋人;下面是远景。先生光看下面,看到了战火纷飞,想是战争片就惦记着;我光看恋人,想是爱情片,也惦记着。某一天,我们说起这个片子,他说他的,我说我的,原来,他没看正中主要部分;我也没看底下背景。这是一个挺好的心理学测试,同一张图,俩个人选择看自己想看的,看出完全不同的内容。由此也可以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多少视而不见。

 维也纳生活记3:看电影Austrilia

     你看到了什么?

 

    到早了。我们在休息区域坐下。有一架老式放映机陈列在一旁,上面写着“第一部放映机”。随处都是历史,有历史就有文化。这是在海外感受特别强烈的一点。每到这时就会联想,我们不在意我们的历史,遗忘我们的历史,遮盖我们的历史,损失的不是别人,是自己啊!不记录,不纪念,怎么让后人为光荣的历史而骄傲,又怎么让后人记取那些羞愧的历史。

 

    导演巴兹·鲁尔曼曾放出口风,把这部影片和《乱世佳人》、《走出非洲》相提并论,设想展示一幅历史画卷。

    他有意展现澳大利亚土著人。故事以一个土著小男孩的叙述开始。讲的是1939年,英殖民主义者在澳大利亚的生活。一位妻子从英国赶去继承丈夫的遗产,有土地庄园和牛。她的丈夫死于非命。为了一个合约,有一次她和一位放牛人赶着2000头牛横穿澳大利亚,险象环生。就是电影中比较精彩的一个篇章。就是在这次奔驰中,英国女人和放牛人相爱了。1941年珍珠港事件,日本人占领了澳大利亚的一个岛,战火中,男人、妇人、小孩儿,失散又重逢。

   虽然没法儿和《乱世佳人》比,也没法儿和《走向非洲》比,但是,它依然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我被澳大利亚北北领地的山川所牵动,也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好莱坞的电影再商业,其实在电影中,西方人总是力求表现真善美的。因为,这是支撑人类文明的基础。

    其中,宗教的力量很大。牧师为孩子牺牲,在任何危险面前,为了孩子的生命,可以超越一切地牺牲。祖父是某种神力的代表者,只要他出现,只要他唱起来,就可以化险为夷。小男孩儿也有某种神力,在牛群奔向悬崖时,在他的唱颂中,牛群稳稳地站出了。它强调了一种和自然的交流,声音,口琴。男孩妈妈火化时,父亲唱一支悲伤的歌,挺立着,把一支脚别在另一支脚上。

    结尾,祖父从英国女人身边领回小男孩。小男孩把衬衫脱下来还给女主人,把鞋扔给大自然,赤膊赤脚牵着祖父的手,走向自然。

    另一面是,殖民者无论走到哪儿,在什么环境下,都生活得很认真。比如,在丛林中,搭起一个桌子,上面还铺着桌布;比如,室内的装饰、像框,室外的花丛都精心设计。比如,衣着和式样的讲究。这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态度。即使明天离开,今天也要过有品味的生活。也要过理想的生活。正是这种认真的生活态度,使得他们的文化得以生根、延续。使得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些族群,不追赶潮流地,让我们有的看古典、高贵和优雅的美。

    还有,感情是超越阶级的。

    好莱坞编剧,在澳大利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演,能创造出辽阔的画面。终究是大片的路子,不是经典电影。妮可·基德曼演女主角,她骑马英姿,和淑女装,都突显了绝好的身材。男主角是休·杰克曼,身材魁伟,粗犷。

   据说拍这部片子,摄制组吃尽了苦,还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横穿沙漠时遭遇大雨,这是百多年来这个地区的第一场雨。这真是一件天大的事。可惜他们怎么没利用上这天赐良机呢?

 

                                             写于维也纳时间2009年1月5日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