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今天下午2点,确认死亡人数22069人。可想而知,接下来,会是大幅度的死亡人数。
通过电视、网络,报纸,一场巨大的灾难呈现在人们面前,其震撼是空前的。前方救援后方声援,在过去的四天时间,用足了力。然而,救灾是一件长期的事,前方将士、医护人员需要有后备力量;不然,他们如此紧张和高强度的体力付出是难以为继的;后方也是同样。无论是义演募捐还是排队献血还是想冲到四川去,情真意切,但是需要有节奏。比如,血,血小板的生存期几天的时间,红细胞时间长些,血库里的血一时运不到灾区,与其这样,不如保存在我们的身体里。随着救治的进行,再去献血。
总之,抗震救灾需要耐力,它可能是我们一个相当长时期的生活内容。
我也有去四川的冲动,但是知道这样不明智;我也打算献血,但是想过了这一个高峰期;我也想认养孤儿,那要等忙过这一阵儿后民政部门的布署;我还想去报名做心理辅导;想参加枣子树的义工......
其实要做、可做的事情很多。
今天,一所大学邀请去做一个讲座,我一再推辞,我说,和平时期,我愿意去,讲生命,讲死亡都可以;但是现在国难当头,面对着这么大的灾难,这么多的死亡,我们的死亡太微不足道了。此时,我和子尤的想法一样。那是钱钢在他的新版《唐山大地震》的扉页上题赠子尤时,写道:“上帝挑选了你,让你在这世界上站立。”子尤在下面写了几行字:“你是一位研究人类大灾难的人,我这微薄的生命经不起你这厚重的祝福......”子尤表达得多好!然而,邀请的老师非常恳切,一再说明他的意图,说每一个生命都同等重要......最终他说服了我。
确实,人们应当达到这样的境界,对待每一个生命都同样的尊重:
集中死的和分散死的一样对待;
灾难死的和平常死的一样对待;
大数目死的和一个死的一样对待;
瞬间死的和缓慢死的一样对待;
..........
对于生命的尊重应该是持续的、具体的、普遍的、日常的。
所以,我想面对灾难讲关于生命的思考。这也算我做的一件事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