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乌鸫雏鸟!

昨日去红山那边,刚走到单元门口,赫然瞧见门对面,路旁的垃圾桶上有只死鸟。那模样太熟悉了,不用细看,就知道那百分百是只乌鸫,而且,还是只亚成鸟。也就是说,是今年出窝不久的雏鸟。从它的羽毛是棕褐色,胸部还有麻花上,就可清晰地辨别出来。从外观上看,该鸟没有任何外伤的痕迹,不知是何原因,导致其最终不幸殒命。
一般乌鸫亲鸟在雏鸟出窝后一个月左右,便不再照顾雏鸟,余下的日子必须要靠小鸟自己自行谋生,如果,小鸟此刻还没有真正掌握谋生的技巧和本领的话,那多半是会夭亡的。青鸟网上,曾有鸟友说,说是乌鸫雏鸟第一年的存活率,一般五成都不到,这是一个很令人震惊的数字,也很残酷。
我忽然在想,该鸟现就死在我单元楼下,那会不会就是我家阳台上那今年出窝的二只雏鸟之一呢?这不无可能。倘真如此,那就是我的过错了,早知这样,我就应该一只雏鸟也不留给那鸟妈妈,拿来自己养。
你瞧我现在养的那五只鸟,个个油光水滑的,一只已换好毛了,三只还在换毛。换好毛的,那全身毛色乌黑,胸前的麻花荡然无存,俨然已是成鸟的模样。通过我长时间的观察,这五只鸟,可以基本肯定,都是雄鸟。虽然还没大叫,但每天小叫不断,那叫声不是单调的啾啾声,而是抑扬顿挫,带转音的,这是乌鸫公鸟才有的特性,只是这嘴还未变黄。
我在我家阳台的鸟窝里共掏了三只,后来在长广溪徒步时,逮了一只,不久前,我侄女儿在江大的实验室里又抓了一只。那鸟还是个残疾鸟,嘴是歪的不说,上喙和下喙还是合不拢的。喝水漏水,吃食漏食。前半个月我是愣是每次把它的嘴掰开了,给它硬塞虫子的。现在,虽然上下喙能稍稍合上些了,也能自己吃东西了,但下喙还是歪的。现在想想,该鸟当初之所以一头飞到了江大的实验室里,肯定也是老鸟不再照顾它后,它无法自行觅食,才误打误撞为之的。这样有残疾的鸟,如果不是靠人工饲养,在野外,相信其早就挂了。也算是它命大,最后碰到了我,呵呵。现在这身有残疾的鸟,每天洗完澡后,也会高兴地叫上一阵,晚上和我一起看电视时,也会时不时地来上几声。但愿它的嘴最后能长好。
关在笼中的鸟,虽然失去了自由,但至少衣食无忧,不至于像它的一些同僚那样,随时都可能殒命,这是福兮,还是悲兮,恐怕这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这胸口有麻花的便是那歪嘴鸟
此鸟正处在换毛期,胸口麻花已很少。
这是已经换好毛的乌鸫鸟(一褪,换了一次毛。),也称原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