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肌肉
一、概述
畜体运动系统的肌肉都是骨骼肌(skeletal muscle),通常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图4-94)。肌腹的基本成分是肌细胞,是肌的能收缩的部分。肌腱位于肌腹的两端,由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呈索状或薄板状(称腱膜),有很强的韧性和抗张力。
动物体全身的肌肉可分为头、躯干、前肢和后肢四部。另外在某些部位的浅筋膜中含有皮肌。
肌肉一般是根据其形状、大小、位置、起止点、肌束方向、作用等特征命名的。
肌肉的辅助器官包括筋膜、粘液囊、腱鞘等结构。
1.筋膜(fascia):为被覆在每块肌肉、肌群以及整个肌系的结缔组织膜,并形成各种特殊的结构,以辅助肌器官进行工作。筋膜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
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 ):又称皮下筋膜(fascia subcutaneus),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在皮下形成一广阔而柔软的膜,覆盖于整个肌系表面,含或多或少的脂肪.
深筋膜(deep fascia):在浅筋膜之下,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其膜致密而坚韧,直接贴附于浅层肌群上,并伸入肌肉之间,附着于骨上形成肌间隔,作为肌系附着于骨骼上的支架(图4-95)。
2.粘液囊(bursa mucosae):是密闭的结缔组织囊.囊壁薄,内面衬有滑膜,囊内含少量粘液,主要起减少摩擦的作用。粘液囊多位于肌、腱、韧带及皮肤等结构与骨的突起之间,分别称为肌下、腱下、韧带及皮下粘液囊。关节附近的粘液囊,有的与关节腔相通,常称为滑膜囊。
3.腱鞘(vagina synovialis tendinis,tendon sheath)(图4-96):为粘液囊卷裹于腱外而成,呈长筒状,鞘壁的内层紧包于腱上,外层以其纤维膜附着于腱所通过的管壁上,两层间有少量的滑液。
二、皮肌
皮肌(m.cutaneus):为浅筋膜中的薄肌层,大部分贴附于皮肤的深面,可分为面皮肌、颈皮肌、肩臂皮肌和躯干皮肌四部分(图4-97)。
三、前肢主要肌
前肢肌可分为肩带肌、肩部肌、臂部肌及前臂和前脚肌。
1.肩带肌:是连接前肢与躯干的肌肉,多为板状肌,分别起于头骨、脊柱、肋骨及胸骨等,止于肩胛骨和臂骨。
(1)斜方肌(m.trapezius)(图4-98,4-99,4-100,图4-101):呈薄的倒三角形,位于肩颈上半部的皮下、项韧带索状部和肩胛冈之间,可分颈和胸两部分。颈斜方肌起于项韧带索状部,胸斜方肌起于前10个胸椎棘突,两部肌纤维斜行止于肩胛冈,主要作用是提举、摆动和固定肩胛骨。
(2)棱形肌(m.rhomboideus)(图4-102,图4-103):呈三菱形或近似四边形,位于斜方肌和肩胛骨的深面,亦分颈、胸两部。起点同斜方肌,止于肩胛骨内侧,有提举肩胛骨及伸头颈的作用。
(3)背阔肌(m.latissimus dorsi)(图4-98,图4-101):位于胸侧壁上部,呈三角形,主要起自腰背和胸侧壁的筋膜等处,止于臂骨内侧圆肌结节等处。主要作用是牵引前肢向后上方和屈肩关节等作用。
(4)臂头肌(m.brachiocephalicus)(图4-98):呈长而宽的带状,位于颈侧部的皮下,自头(枕骨、颞骨和前几个颈椎)伸延到臂部(三角肌结节和臂骨嵴)。主要作用是伸肩关节和偏头颈。
(5)下锯肌(m.serratus ventralis)(图4-98,4-102):又称腹侧锯肌,位于颈胸外侧面和肩胛骨内侧之间强大的扇形肌,下缘呈锯齿状。亦可分颈、胸两部,分别起于后几个颈椎横突和前几个肋骨,止于肩胛骨内面和肩胛软骨内面。主要作用有提举躯干和摆动肩胛骨的作用。
(6)胸浅肌(m.pectoralis superficialis)(图4-104):位于臂及前臂内侧与胸骨之间的皮下,可分前后二部。胸浅前肌起自胸骨柄,主要止于臂骨嵴。胸浅后肌主要起自胸骨腹侧,主要止于前臂内侧。胸浅肌的主要作用是内收前肢。
(7)胸深肌(m.pectoralis profundus):大部分为胸浅肌覆盖。马的胸深肌分为前后两部(图4-98)。胸深前肌略呈三角形,起自胸骨侧面前半部及前4个肋软骨,向前然后经肩关节前面,止于冈上肌上端表面的腱膜。胸深后肌大,略呈三角形,前部狭而厚,后部宽而薄,起自剑状软骨,胸骨腹侧面及部分肋骨,主要止于臂骨内外侧结节。牛的胸深肌相当于胸后深肌(图4-99)。胸深肌主要有摆动和内收前肢的作用。
人的胸部有发达的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该肌位胸前壁浅层,呈扇形,宽而厚(图4-105),主要起自锁骨内侧、胸骨、上6个肋软骨表面,肌束向外上方会聚,以腱止于肱骨近端。胸大肌的深面有不发达的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图4-106)。
2.肩部肌:分布于肩胛骨的外侧面和内侧面,起于肩胛骨,止于臂骨,跨越肩关节,可伸屈肩关节及展收臂骨。
(1)冈上肌(m.supraspintus)(图4-107):位于冈上窝中,起于冈上窝、肩胛软骨,止于臂骨近端两侧,有伸展和固定肩关节的作用。
(2)冈下肌(m.infraspinatus):位于冈下窝中,起自冈下窝及肩胛软骨,止于臂骨外侧和后部,有外展和固定肩关节的作用。
(3)三角肌(m.deltoideus)(图4-98,4-107):呈三角形,位于肩关节后方、冈下肌和及臂三头肌的表面,起于肩胛冈表面筋膜、肩胛骨后缘上部,主要止于三角肌结节,有屈肩关节的作用。
人的三角肌(图4-103)主要起自锁骨外侧段、肩胛冈,肌束包裹肩关节,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相当于三角肌结节)。三角肌使肩部呈圆隆形。
(4)肩胛下肌(m.subscapularis)(图4-108):起于肩胛骨内侧面,止于臂骨内侧结节后部,有固定肩关节和内收臂骨的作用。
(5)大圆肌(m.teres major)(图4-108):为一扁平而长的肌,位于肩胛下肌后方,起于肩胛骨后缘上部,止于臂骨内侧圆肌结节,有屈肩关节和内收臂骨的作用。
3.臂部肌:分布于臂骨周围,起于肩胛骨及臂骨,跨越肩关节及肘关节,止于前臂骨,主要对肘关节起作用。
(1)臂三头肌(m.triceps brachii)(图4-98,4-107,图4-109):位于肩胛骨后缘与臂骨之间的夹角内,肌腹庞大,分三个头.起于肩胛骨后缘及臂骨两侧,止于肘突顶端,主要作用是伸肘关节和屈肩关节。
(2)臂二头肌(m.biceps brachii)(图4-107,图4-109):位于臂骨背侧,多为腱质的纺缍形肌,起于肩胛结节,主要止于前臂(桡骨和肘内侧)的近端,主要有屈肘关节和伸肩关节的作用。
(3)臂肌(m.brachialis)(图4-110):位于臂骨螺旋形肌沟内,起于臂骨后面上部,向下转到前臂近端内侧,止于桡骨内侧缘,有屈肘关节的作用(狗前肢部分肌肉)。
4.前臂及前脚肌:主要作用于腕关节和指关节,肌腹分布在前臂骨的背外侧面及掌侧面,多为腱质的纺锤形肌,起自臂骨远端及前臂骨近端,分别止于腕骨、掌骨和指骨。该肌群可分为背外侧和掌侧两个肌群。
背外侧肌群分布于前臂骨的背侧面和外侧面(图4-98,4-107),由前向后依次为腕桡侧伸肌、指总伸肌、指内侧伸肌(牛)和指外侧伸肌。
掌侧肌群分布于前臂骨的掌侧面(图4-108),在肌群外侧面、位于指外侧伸肌之后的是腕外侧屈肌;位于内侧面的是腕桡侧屈肌(在前)和腕尺侧屈肌(在后);在肌群中间的是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
四、躯干主要肌
可分为脊柱肌、颈腹肌、胸廓肌和腹壁肌
1.脊柱肌:主要有背最长肌、髂肋肌、夹肌,主要作用是伸展脊柱,牵引和提举躯干。
(1)背最长肌(m.longissimus dorsi)(图4-111):是脊柱最强大的肌肉,位于胸腰椎棘突与肋骨上端、腰椎横突之间的三棱形夹角内,起自髂骨前缘、荐骨、腰椎及后数个胸椎的棘突,向前分两支:腹侧支止于腰椎、胸椎的横突以及肋骨的外侧面,背侧支止于后几个颈椎棘突.其主要作用是伸腰背和颈。
(2)髂肋肌(m.iliocostalis)(图4-111):位于背最长肌的腹外侧,狭长而分节,由一系列斜向前下方的肌束组成.起于腰椎横突末端和后数个肋骨的前缘,向前止于肋骨的后缘,主要作用为向后牵引肋骨。
(3)夹肌(m.splenius)(图4-98,图4-111):位于颈椎背侧的两块三角形薄肌,部分被颈斜方肌和颈下锯肌覆盖,主要起自项韧带索状部,主要止于枕骨、颞骨及部分颈椎.主要作用是抬头颈或偏头颈。
2.颈腹侧肌:位于颈部腹侧,有胸头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舌骨肌,它们包于颈部气管、食管与大血管的腹面及两侧。
胸头肌(m.sternocephalicus)(图4-98,图4-111):呈长带状,位于气管的腹外侧,构成颈静脉沟的下界。起于胸骨柄,主要止于下颌骨,是头颈的屈肌。
3.胸壁肌:主要分布于胸侧壁和胸腔后壁,参与呼吸运动,又称呼吸肌。
(1)肋间外肌(mm.intercostales externi)(图4-111):位于肋间隙浅层,占据每一肋间隙,起自前一肋骨后缘,纤维斜向后下方,止于后一肋骨的前缘,有引起吸气的作用。
(2)肋间内肌(mm.interxostales interni):在肋间外肌的深面,肌纤斜向前下方。起止点和作用与肋间外肌相反。
(3)膈(diaphragma)(图4-112,图4-113):位于胸腹腔之间,为圆顶状的板状肌。凸面向前,周围为肌质,中央为腱质。膈上有三个裂孔:上方是主动脉裂孔,下方是腔静脉裂孔,中间是食管裂孔。膈的肉质部分可分为腰部、肋部和胸部.腰部形成左右膈角,附着在前四个腰椎的腹面.膈的主要作用是能引起吸气。
4.腹壁肌:腹壁肌为构成腹腔侧壁和底壁的肌肉,分成四层(图4-98,图4-111,4-114,图4-105,4-106),从外向内顺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及腹横肌。除腹直外,都具有一宽大的肌部及广阔的腱膜。两侧腹肌的腱膜沿腹底正中线结合,形成白线,自剑状软骨伸至耻前腱。腹直肌位于腹腔底壁,在白线两旁,其它三肌的肌腹都位于腹腔侧壁。腹肌的内面附有腹膜,外面盖有腹黄膜、躯干皮肌及皮肌。
(1)腹外斜肌(m.obliquusabdominisexterus):起自后几个肋骨及肋间外肌的筋膜,肌纤维由后上方斜向前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腱膜,主要止于白线及耻前腱。
(2)腹内斜肌(m.obliquus abdominis internus):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肌纤维由后上方内斜向前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腱膜。
(3)腹直肌(m.rectus abdominis):为腹壁第三层肌,左右二肌并列于腹腔底的白线两侧,呈带状,肌纤维纵走。
(4)腹横肌(m.rectus abdomimis):位最深层,较薄起自腰椎横突及弓肋下端的内侧面,纤维横向内下方,以腱膜止于白线。
(5)腹股沟管(canalis inguinalis)(图4-111,4-115,图4-116,4-117,4-118):位于腹腔底壁后部、股内侧,为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间的一个斜行裂隙。管的内口通腹腔称腹股沟管内环(腹环),外口称外环(皮下环)。公畜腹股沟管明显,内有精索等通过。
五、后肢主要肌
后肢肌可分为臀部肌、股部肌和小腿及后脚肌三部分。
1.臀部肌:分布于臀部,跨越髋关节,止于股骨。
(1)臀浅肌(m.gluteus superficialis)(图4-119,4-120):牛羊缺此肌.马的位于臀部浅层,呈三角形,起自髋结节及荐骨等处,止于股骨第三转子,有外展后肢及屈髋关节的作用。
(2)臀中肌(m.gluteusmedius)(图4-98,图4-119,4-120):大而厚,构成臀部的圆形轮廓,前端狭而薄,伸达腰部,主要起于髂骨外侧面、背最长肌腱膜及荐坐韧带,止于大转子。主要有伸髋关节、外展及旋后肢的作用。
(3)臀深肌(m.gluteus profundus):被臀中肌覆盖。
人的臀肌由位于臀部皮下的形成特有膨隆的臀大肌(图4-109)和位于其深面的臀中肌和臀小肌组成。
2.股部肌:分布于股骨周围,起自髋骨、荐骨、骨盆韧带或股骨,跨越髋关节及膝关节,止于股骨、膝盖骨、胫骨及跟骨。
(1)臀股二头肌(m.glutoobiceps)(图4-98,4-121,图4-109):位于臀肌后方,长而宽在,有二个头,起自荐骨和坐骨,止于膝盖骨、胫骨及跟结节,有伸髋关节、膝关节及跗关节的作用。
(2)半腱肌(m.semitendinosus)(图4-98,4-121,图4-109):位于股二头肌后方,构成股部的后缘,止端转到腿内侧,主要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嵴内侧和跟结节,作用同前。
(3半膜肌(m.semimembranosus)(图4-122,T4-120,图4-109):位于半腱肌的后骨侧,起点同前,止于股骨远端内侧及胫骨近端,有伸髋关节及内收后肢的作用。
(4)股四头肌(m.quadriceps feoiris)(图4-121,4-120,4-122,图4-123):大而厚,位于股骨前面及两侧。有四个头,主要起自股骨的外侧、内侧及前面,止于膝盖骨,有伸膝关节的作用(后肢部分肌肉)。
3.小腿及后脚肌:大多为纺锤形肌,肌腹分布于小腿的背外侧面及跖侧面,多腱质,起自股骨远端及小腿骨近端。作用于跗关节的肌肉跨越跗关节,止于跗骨及跖骨;作用于趾关节的肌肉以长腱跨越跗关节和趾关节,止于趾骨。
(1)背外侧主要肌:马的有四块(图4-121,4-120)。趾长伸肌(m.extensor digitalis longus)呈纺锤形,位于小腿背外侧面浅层;趾外侧伸肌(m.extensor digitalis lateralis)在趾长伸肌的后方,位于小腿骨的外侧;第三腓骨肌(m.peroneustertius)为一强腱,位于趾长伸肌的深面,其深面与胫骨前肌结合,不易分离;胫骨前肌(m.tibialis anterior)位于趾长伸肌及第三腓骨肌的深面,紧贴胫骨。
(2)跖侧面主要肌:
腓肠肌(m.gastrocnemius)发达,位于小腿后方,大部分夹于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半膜肌之间。起自股骨远端内外侧,在小腿中部合成一强腱,止于跟结节后部。腓肠肌腱以及附着于跟结节的趾浅屈肌腱、股二头肌腱和半腱肌腱合成一非常坚韧的腱索,称为跟腱(图4-120,图4-109)。
趾浅屈肌(m.flexor digitalis pedis superficialis)(图4-122)肌腹不发达,富含腱质,上部夹于腓肠肌二肌腹之间,主腱越过跟结节后,向下伸至趾部。
趾深屈肌(m.flexordigitalis pedis profundus)(图4-120)发达,紧贴于胫骨后面,有三个头,主腱经跟结节内侧伸向趾部。
六、头部主要肌
头部肌主要分为面肌和咀嚼肌。
1.面肌(图4-98,图4-123,4-124):包括唇颊肌、鼻孔肌及眼睑肌。大多为薄的带状肌,都向口、鼻集中,止于唇、鼻翼及眼睑,收缩时可提降唇及眼睑或开大鼻孔。
2.咀嚼肌:是运动下颌的肌肉,主要的一组为闭口肌。
(1)咬肌(m.masseter):位于下颌骨支的外侧面,起于颧弓和面嵴,止于下颌骨支的外侧面。
(2)颞肌(m.temporalis):位于颞窝内,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状突。
(3)翼肌(m.pterygoideus):位于下颌骨的内面,起于蝶骨和翼骨,主要止于下颌内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