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欢旧爱是个双向选择
(2015-10-07 23:41:42)分类: 随便说说 |
文/黄大
虽然我是在下班时间前来的,但因为要挂号寄走的邮件比较多,耽误了邮局这名工作人员下班,所以她自始至终表达的不满我都只能听着,结束时还对她表示了歉意。从我手里接过信封的那一刻起,她就一边手里忙着一边对我话里话外说着她工作的如何辛苦和无奈,诸如下班后也不能马上走还有很多交接的工作要做完,这份工作因为自己年龄比较大了干着很累,但每天这么活儿都得一个人干没人帮她,让我下次早点来云云。
联想起前段日子在另一个邮局寄书时的一个桥段,那天邮局开运邮件货车的司机可能因为车没装完,闲着无聊于是坐在营业厅里拉着保安聊天,内司机不知道哪里的那么多负能量,一直在抱怨说这年头干活儿最多的反而是赚钱最少的,干的再多拿的钱都一样,但如果换成给自己干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像他开的车不是自己家的,所以平时也不注意爱护,有时候开着空调车窗也不关……我当时正忙着写地址走不开,所以只好听着他在旁边唠叨。邮局里有位值班局长,司机发牢骚的声音很大估计他都能听到,不过一直也见他过来制止。后来有老人进来跟保安咨询事情,内司机还意犹未尽的自言自语。
虽然不知道内司机的年龄,不过听他聊的那些话题,赶脚他在这家邮局里应该是呆了些年头的员工了,所以才如此肆无忌惮的发牢骚,也不在乎就在营业厅里而且是上班时间。
回想自己一直以前上班的公司,好像在每家都能遇到几个类似这样的员工,在公司里属于干的年头比较多的老员工了,深谙上下里外,不管谁跟他搭上话,总是听他在各种抱怨,或者虽不言语,但是在工作上拖延逃避、躲事儿抢功劳摆资格。老板也不是不了解,或许基于各种考虑和权衡,或许念及旧情,只当是啥也不知道的样子。
多年前曾任职某家广告公司时,创意部的同事几乎都在公司呆了好几年,有的甚至堪称元老级的,这对于人员流动非常频繁的广告行业来说,实在有些特例。创意部也陆续有新人进来,可是因为几乎无法融入这个氛围中而选择离开。有段时间我实在烦了,新公司还没找就直接写了辞职书决定离开。
公司副总找我谈话问我为何要走,我说我想换个有活力的环境,去学习一些新东西、做些有创意的作品。我跟副总婉转的表达了这些老员工的消极影响,建议他想办法充实些新鲜血液进来。副总听明白了我的意思,回答说其实大体情况他都比较了解,不过一方面因为人员资格比较老不好动,一方面换了新人在公司内部及客户那边都还得再重新磨合,过程比较麻烦。
过了很多年之后,我偶然跟当时的一同事聊天,她居然一直呆在那家公司没换,她说虽然之前的那批人没几个在了,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员工都呆了很多年,很少有新人加入,公司也在不断招人,但是能留下来的不多。倒是陆续有几个老员工走了又回来、来了又离开的几进几出。公司的氛围也很怪异,一方面大家每天都在抱怨来抱怨去的,一方面又都不走就这么耗着。
其实我后来先后上班的公司中,也都存在一定比例的老员工,只是所幸没有遇到之前的那种状况,当然他们当中也有比较作的,还好在公司大文化环境下没有形成负面的氛围。
曾经遇到一个客户公司,因为几年间规模迅速扩张,员工数量翻了好几倍,老板因为业务的关系对新员工比较重视,于是导致了本来就占比例不多的老员工的失落和不满,于是其中一部分选择了离开。而老板对他们的走并没有采取一些措施去挽留,他的观点是,公司在发展今已非昔比,老员工更应该快速适应,否则只能被淘汰。
这家客户公司老板和我之前任职的另一家本土广告公司的很像,只不过后者更极致,完全是喜新厌旧,公司员工除了行政财务几乎一年换一茬,能坚持一年以上甚至两年的极少,而且走了以后没有人再回来,或者说也许有但是老板并没有再接纳。这跟之前那家全是老员工的公司相比,可以说走向了另一种极端。
注:本文只是有感而发想表达一种现实的现象的看法,其实无论老人新人还是老板都有各自的占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