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你自己觉得不好就真的是不好

(2013-05-07 14:33:45)
标签:

影响力

自我感觉

底线

好坏的标准

创意人

分类: 三句话不离本行
文/黄大


前些天在微博上看到热转的某网游广告,广告主是那位史玉柱先生,下面留言各种的骂,而且骂的比较凶的大都是广告圈子的从业者。我颇不以为然,发了几句自己的看法。我知道此番话说完将会引来炮火连篇,果然几个人随即冲我发难,搁以前我肯定要奋起反击,但我只是几个回合后虚晃一枪就此收兵。

我特么了解抨击我的人脑子里想的啥,因为我也从那个阶段过来的;可我如今的观念他们不一定能理解,因为他们也许没有这个经历和感悟。所以争辩不出来结果白费唇舌,与其闹得不愉快还不如就此打住。

想起前段时间和第九课堂的小马宋的一次闲聊,他说那阵他刚见了几位前同事,他说他同事的话题大都围绕着正在做某某客户,要拿某某广告大奖,准备去某某公司之类的内容。他说他们的想法要实现,只需客户有足够金钱和时间预算就可以。小马宋说第九课堂现在想做的一些事,前期根本就没啥钱,但必须还得做好,如果换做他那些同事,肯定会觉得根本无法做到。

我明白其实小马宋和他同事完全处于两种状况和心态,一个自己掏钱创业要赚钱,一个花别人钱做创意别人能不能赚到钱他无所谓。

要说去一家4a做牛叉创意拿广告大奖不断升职加薪,这是大部分广告人特别是新人梦寐以求的结果。而国际公司确实有着良好的环境,让从业者尤其创意人产生一种自我优越的满足感,本来广告人骨子里就已经很高看自己三分了。

虽然文案和设计不属于纯艺术范畴,但这两个职位的人都颇有文学家和艺术家的范儿,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有着高标准要求,及自我欣赏与期待别人赞赏的认可,所以能拿到各种大奖,就是最好的肯定,即使同样的戛纳大奖,广告行业与电影界的含金量与影响力无法相提并论。要说广告人也不容易,本来很艺术气质却经常被客户蹂躏鞭挞,如果再没有个奖杯鼓励,能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坚持不懈该多么难啊。

诸如以上,所以创意人极其容不得像脑白金、羊羊羊这类广告出街,一定要在各种场合骂的,即使这样的广告为产品推广带来了极好的销售效果,那也不能去做,因为创意人认为要有底线的,就算是不得已而为之,对外也坚决不能承认是自己干的。我很多年前就是一直这么想这么做的。

后来做的事情多了渐渐开始明白,其实广告能解决的问题实在太有限了,而且我们自以为的好广告,甚至获了大奖的,实际上有时候并不能为产品和企业带来与之相匹配的作用,更何况有时候那不过是创意人自娱自乐搞的飞机。于是慢慢的我不再轻易的去批评一个广告不好了。

即使确实感觉某广告不好,就像我讲课时跟学生讲的那样,不要只是张嘴就骂,最好的方式是,先倒推一下背后的策略是不是有问题,如果让自己来做的话怎么去改,否则跟一个骂街的泼妇没啥两样。你毕竟不一定是那个广告的目标人群,你无端的不喜欢并不意味着,广告投放出去一定毫无效果。

广告人很多时候跟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比较像,属于理想派的完美主义者,常常觉得不顺心了就大骂客户,再不成了抽身撤离,换个公司和客户再说。所以作创意的出去创业,开始往往太理想主义,很长时间内都无法转变角色,还以为自己是创意总监或者美指,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商人和公司的经营管理者,直到被差强人意甚至糟糕的业绩,打击的开始清醒和思考改变。当然,理想主义完美主义,也不是不能赚到大钱,就看你是否耐得住寂寞等待机会降临。

也许当一个创意人自己开公司做产品时,他才会明白,对自己而言,当年那些喜欢和骂的广告,到底怎么做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毕竟当你坐在优雅的茶楼,用着精美的茶具品着昂贵的茶时,马路上公交车里还有那么一大群人,他们大玻璃瓶子里装的半下子茶叶,才不过几十块钱一斤,可是他们一大口喝下去的那种痛快和满足,你能体会得到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