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经常看人走了眼

(2012-06-04 00:37:20)
标签:

杂谈

分类: 三句话不离本行

文/黄大


把花果、香料与茶叶,按比例进行混配,制成不同风味的混合红茶;在煮、泡好的茶汤里,适量加入糖、牛奶或蜂蜜、冰块调饮;这是欧亚一些国家喝红茶的方式和习惯,而他们也更喜欢这种经过混、调后的红茶,形成的不同香气和味道。

 

在我们国内的咖啡馆、西餐吧、面包房和快餐店里,也提供红茶饮品,而且基本仿照国外的调饮方式,并冠以皇家、伯爵、奶茶等名目。但它们大都用袋泡茶调出来的,而且加进的糖和柠檬因量有些偏多,几乎掩盖了原有的红茶滋味,口感只剩下了浓重的酸甜。

 

这有些像超市、便利店里卖的瓶装红茶饮料,虽然这个叫柠檬那个叫冰红,而且尽管号称用茶粉、原叶加工而成,可无从知道是否如其所说。就算配料里真的加了,那点茶量实在微不足道,喝起来更像酸甜味道的凉水,冰镇后大夏天的去暑倒也凑合。

 

而在有的茶吧里,为了省成本,红茶饮品干脆拿茶粉、香精、色素勾兑,根本不是真正的茶叶、糖、奶和水果原料加工出来的,人们喝进肚子里的东西,差不多就是化学试剂的水溶液,欺骗舌头而已。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茉莉花茶,北方人特别喜欢的一种茶叶,他们常浓浓的泡一大缸子或一茶壶,喝起来特别过瘾的样子。在比较大些的茶叶店里,像吴裕泰、张一元,茉莉花茶的等级会有几十档之多,从几十块一斤到几百再到上千的,不过如果不是行家,我怀疑有多少人能喝出来二三百与三四百间的差别呢?其实好多人也不是太品得出其中的门道,他们只是喜欢那种带着花香的茶味儿。

 

据说有不义贪财商贩卖的茉莉花茶,根本就没几朵真正的花在里面,全是靠香精熏出来的味道。那些不懂的,只是闻着喝起来觉得香很浓,便认为这是好茶了,上当了还不知道。

 

前些天和一朋友谈事,约在了CBD附近的某著名法式西饼屋。点了杯红茶,喝了口后味道差的让我直摇头,怀疑里面的红茶要么已经泡了几过,要么就是茶叶很差,后悔没跟朋友一起要咖啡。

 

朋友不知是被哪个话题引起,聊着聊着忽然提起了他的老板。他说他老板交际面很广,谈生意有一套,对钱也不抠门,但唯一的缺点就是,常重用不靠谱的小人,曾先后几个项目就因看人不准,投资多花了不少冤枉钱,但人是他自己定的,只好干吃哑巴亏。老板虽然每次都决心吸取教训,但是类似的错误过段时间,换个形式还会再出现。

 

我问朋友,他的老板为何经常看人走了眼。朋友说,老板那个人挺爱惜人才的,又有些文青,碰到那种貌似有才能的人,尤其是比较善于表现的,如果又喝多了酒,就特别容易冲动,以为自己遇到了千里马,甘当伯乐。

 

其实有的人才华能力其实挺浅薄,就如同一款本身底料很差的红茶包,但他很善于用一些比较易显摆的花哨东西,仿佛香精般去勾兑,并贴上各种的标签,如同装在漂亮的茶具里,以掩盖自己底蕴的不足。如果一时被其表面吸引迷惑,很容易失去判断,等过段时间通过事实的品判终于看清楚时,代价已经付出了。就像朋友的老板一样。虽然伪装的才能细品之下还是能够查觉,但有的人就好这一口,而且他自己差不多也是同一类的。或者有人因为阅历、眼力还不够,就像平时只是泛泛喝些红茶并不太懂,而且也没有尝过那种品质高的,拿给他掺了假料的,他还以为遇到了珍品。

 

现在世面上有各种号称专家的人,有的不过是借各种名目炒作出来的,水平能力毕竟有限,如同用一些香精勾兑出来的红茶,经不起细致的品味。只要我们不盲目被其华丽光鲜的外表迷惑,早晚都会辨别出,他不过就是一袋低质的茶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争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