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蠢蠢欲动

(2008-03-04 17:49:51)
标签:

求职

就业

国展

招聘会

广告公司

劳博

猎头

杂谈

分类: 三句话不离本行
文/黄大
 

若干年前的这个时节,陪老七从大连来北京,到国展的招聘会找工作。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规模的招聘会,现场一千多家展位和乌泱泱水泄不通的人群,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不过最近从网上看到某地的一次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会,现场人多的把玻璃挤碎了一地,自动滚梯严重变形无法运转,那恐怖情境让当年国展小巫见了大巫。――那个时候我还当新鲜和热闹看,根本没意识到不久,我也会成为这群找工作大军中的一员。

 

此后在北京的几年里,去了好多次国展的人才交流会,尤其是每年春节前后最大规模的两场更不会拉下。每次走在拥挤的人群中搜寻着自己感兴趣的公司,然后递上自己的简历,本想咨询点什么,可是展位上的人已经被吵的没耐心回答你任何问题了。

 

当年在招聘会上也曾有过几家广告公司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一家好像是最早为现代城做过广告推广,名字叫风格瓢虫,公司很小但当时在业内颇有名气。他们非常有个性的展位前围满了人,两个穿着黑风衣光头的男孩站在那里,用现代的话讲真是酷毙了――从阿三的角度看,就是比较装B。

 

那时候很多公司招人还是要通过招聘会或者报纸登广告这种途径,因为人才中介和猎头远没有现在发达和有声誉,网络还在儿童期,就更没有本人和劳博这种人才义工,通过博客和MSN途径当免费的中介了。

 

刚入行那会儿对北京的广告公司的认识可以说两眼摸黑,完全不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在哪里,北京广告行业的水有多深多宽,到底什么样的公司才适合自己,未来是什么样子心里根本没底。于是写好了简历复印若干,去参加各大招聘会或按照报上招聘信息,一封封地投递。随后陆续有了反馈信息被人家约了去面试,接电话时都记不清自己投哪家公司什么职务了。那时对北京也不熟悉,包里揣着地图满世界去寻,不晓得也不在意这么折腾一天下来会把人累的半死。

 

不过也有两次是变换了身份进入国展的,自己从一个找工作的变成了招聘的坐在了展位上。我也学着穿着一身黑衣服,面无表情地往那一坐,拿着来招聘小孩的作品带着怀疑的口气问人家,这个是你想的吗那个是你做的吗?一会儿对方就虚了把底儿都交待了,我心里那个爽,一副奴隶翻身当家作主子的模样。

 

最近这四五年没再参加过招聘会,关于工作的信息都来自朋友和同事间,这也是行业的一种变化,招人跳槽很多都是通过熟人的相互推荐。于是经常会有人问我,有合适的文案设计资源吗?或者说我这有个朋友在找工作能力不错帮推荐一下。记得我从DS辞职那天,MSN差点聊暴了,挂在上面的ID看到我的签名几乎不约而同的问我为何辞职有何打算,然后为我推荐公司,说如果感兴趣可以直接去谈。可惜辜负了大家的好意,我那时只想休息一段时间再说。

 

其实对于广告公司和广告人,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一边是招不到合适的人,一边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于是合理整合广告公司和人力的资源变成了一个大问题,虽然有所谓的英才网智联招聘等,但是并不适合广告行业,或者说针对性太弱了。

 

我曾接过几个所谓猎头公司的电话,他们在对广告公司几乎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居然就敢揽这个瓷器活儿,让我无比惊讶。我想劳博的人才博客之所以比较成功,和目前的大背景是脱离不开的,也是为行业做了一件好事。而我没有专注于此,我想是和我不够商业有关吧。

 

现在一年一度的广告公司换血、广告人大跳槽的时候又到了,于是本人博客上招人的信息一下子多了起来。估计有些人已经眼睛描上了某某公司,在心里打着小算盘;而一些广告公司的老板也在琢磨,哪几个应该想办法开掉,哪几位千万别让他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蠢蠢欲动好时节,否则,过了这个村就难再进这个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