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垭,秦楚边关硝烟散尽关隘犹在
http://s1/mw690/4fefa908gddb40cef10cb&690
要是一说长城,大家一定想到的就是横亘在我国北方绵延万里的秦长城和明长城。你可知道,在陕南巴山深处与湖北交界的秦鄂边关上,还有一道绵延300多里长的楚长城。
有一天,当我站在陕鄂交界的秦楚长城关隘---关垭子垭口上,第一次在巴山深处看见如此雄风犹在的楚长城,惊讶和感叹无以掩饰住自豪的感觉:这是我大秦帝国战无不胜的历史见证!似乎感觉到,眼前阵阵狼烟四起,铁骑铮铮,势如破竹的大秦军队呼啸着逼近关垭,眼见得秦国横扫六国就要完成统一大业,楚国人赶紧在秦楚边关修筑长城,以阻击秦军的进攻。
去年五月初出差在安康,市区办完事要去安康最南边的镇坪县。从安康市到镇坪县可经岚皋县(S207)也可经平利县(S308),一东一西两条路西边的岚皋稍近一些,市上的同志说岚皋正在修路不好走,于是我们就上了S308,走平利到镇坪。离开市区时已是下午3点多,知道山路不好走,做好了晚上宿住平利县城的准备。果然,60多公里的山路走了足足两个多小时,天黑前才赶到平利县城。
离开市区向南深入巴山深处的平利县,山清水秀不足以概括这个山区县城带给我们一路的惊叹,白墙灰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与屋前流水屋后青山相依相托,美观舒适清新养眼,让我们自以为身居关中平原而自傲的人傲气殆尽还要羡慕嫉妒,就连平时很少对什么事情赞许感叹的80后小同事也说这里好,好得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山里还有这样的县乡。他们旅游的招牌是女娲故里,我有些疑惑:到底国内有多少个女娲故里暂且不说,单就我们陕西凤县和平利都自称是女娲故里,女娲到底出生在哪里谁能说得清?可是平利还真有个女娲乡,而且有女娲山,山上还有个女娲庙,难道我们承认了平利否认了凤县?都是自家姐妹,这样做好像说不过去,干脆权当他们都是吧。
http://s8/mw690/4fefa908gddb32b3730a7&690
平利县广场,是以女娲文化为主题,后边的塔叫做五峰塔
女娲山我们没有上去。早晨离开平利县时我问宾馆的服务员咱平利有啥能看的,服务员说你们往前走20公里到长安乡,就到咱陕西和湖北交界的地方了,那里有个关垭可看。至于关垭是个什么东西我们不知道,一听说到两省的边关了,高兴着那可是一定要看看的。没想到这个长安乡给了我们更大的惊喜,这里平缓坡地和宽大的川道里,绿油油全是茶园,而且还让我们第一次见识了早就闻名遐迩的绞股蓝茶园,真是感觉到了一个世外桃源。看着采茶大娘戴着草帽背着竹篓双手轻快地采摘茶叶,说是采一斤可以挣60块的手工费,我立马就产生了个想法:退休了春天可以来这里住上一两个月,每天以采茶为生,挣够维持生活的费用足够。这的确是一个好主意,比起那年在陕北看见拥堵成长龙的拉煤大车时想在沿路给司机们卖茶叶蛋矿泉水要切合实际得多。
http://s5/mw690/4fefa908gddb338ed3504&690
山沟沟里的平利县长安乡
http://s6/mw690/4fefa908gddb3aa4ad42a&690
街上青一色整齐的徽派建筑
http://s16/mw690/4fefa908gddb3320b269f&690
有机茶园
http://s9/mw690/4fefa908gddb342956cd8&690
绞股蓝茶园
从长安镇继续向前,穿过大路两边粉刷得雪白的徽派房屋,要不是屋后山峰的陪衬,你根本没有办法把这里和山区联系在一起,以为来到了江南水乡。当山路转过一个峰头爬上坡头,在南北两山相狭的山垭,一道长城城堡横亘在山腰,气势雄伟,把南北两山联手紧握,公路从城堡下的门洞穿越而过,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抬头看城堡顶端,“關埡”二字在红色边框的勾勒下显得十分醒目。
这就是矗立在陕鄂边界上的楚长城遗址---关垭子。
http://s6/mw690/4fefa908gddb345ad1245&690
http://s9/mw690/4fefa908gddb3af91ebed&690
关垭子,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位于陕西平利县长安镇与湖北竹溪县蒋家堰镇交界处,修建于公元前656年,历经春秋楚文王至战国楚倾襄王,距今约2500年历史,是为世界长城史上最早的长城,是楚国为抵御秦国的侵犯而修筑的防御设施。长城以河南鲁阳关为中心,东止于河南泌阳县,西抵重庆奉节县,形成沿楚地境呈东北走向,经豫、陕、渝边境,绵延两千余公里。关垭子古长城,为秦之南,楚之西北险隘,乃金房古道要塞,两山对峙,一道中通,瓮城森严,依山夯土而筑,峡关壁垒,就势天险威居,设有城墙、城楼、箭垛,屯兵驻防,易守难攻。城东侧山顶有峰火台,可远眺数十里,千百年间,此关兵戈不息,明代复修城堡。公元1936年,修汉白(汉中—安康—白河县)公路,越垭而城残。
雄关亘古,城垣尤存,浑厚的历史风貌,古朴的土夯长城,犹记着秦楚古国战争的烽烟。走近城门,看那修筑的城墙是水泥筑成而非石砌,想必是后期的作品。果真那门洞里镶着两块碑文,一块是楚长城关垭遗址介绍,一块是湖北省竹溪县名片,时间显示公元二000年九月,两块碑子落款都是竹溪县。感情与我们平利没有什么关系啊?是因为我们秦国当年是战胜国就对此长城不削一顾呢?还是本来这就是人家楚国人当年修筑的长城,才让竹溪人在此大作文章而平利人闭口不言吗?哈哈,感觉自己此时有些挑衅想重新燃起战火的味道。实际上,自上世纪90年代修汉白路,秦楚要塞打通,城门洞里一条国道由陕通鄂,人来车往,秦楚从此无阻隔,友好往来。城门陕西侧书有“湖北界”字样,湖北侧书有“陕西界”字样。也就是说,这道城墙,就把秦楚分割得清清楚楚。
http://s7/mw690/4fefa908g7c91f836b728&690
http://s15/mw690/4fefa908g7c91f86a7423&690
拾台级而上,站在城墙垛口西望是汉水西流的陕西平利,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树间,体现着平利的经济实力;向东远观湖北竹溪方向,境内建筑则是“白墙红瓦”的现代二层楼房,汉白公路也变为了湖北省道305线。我有些惊奇:从安康到白河(安康最东边的一个县,三面临湖北),竟然要绕到湖北境内走一段。从两地的外观看来,平利明显的要比竹溪整洁而富足。
http://s15/mw690/4fefa908gddb3be3e5120&690
http://s4/mw690/4fefa908gddb396161d73&690
陕西平利县,招牌是女娲故里
http://s3/middle/a508a7b9gc039dbb92262&690
http://s2/mw690/4fefa908gddb3606cc4a1&690
湖北竹溪县,招牌前边是楚国酒店,后边那块大的是茶叶之乡
登上南城头,远远可见对面城墙边一段土城墙体掩映在杂草树丛中,朝北边的山林中蜿蜒而去;回头看身后,城墙的地基向前延伸处是一被挖开的凹型城墙断面,可以清楚的看见墙体的坚硬程度,不知它向南边的山头延伸有多远。城墙东侧山腰的水泥平台上,竖立着国务院于1997立的省界碑,站立于此,你就可以一脚踏两省。想起那句“朝秦暮楚”的成语,我抱着界碑东躲西躲,忽而秦国忽而楚国,只是两国都是空空也,不见秦军也没有楚军。原来那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在历史的天空,秦楚两国已经是一个娘的孩子,同享一片蓝天白云。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再也不用见了秦军摇秦旗,见了楚军摇楚旗,“朝秦暮楚”随风飘荡的讨生活了。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历史的烽烟让人想起不朽的诗篇。今天的关垭,依然是雄伟壮观;今天的关垭,依然讲述着当年的故事。但是,现在的关垭,已经没有关塞的作用,而是川陕人民、秦楚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是市场经济物畅其流的运输通道。
http://s6/mw690/4fefa908g7c91f9c9a3c1&690
http://s12/mw690/4fefa908gddb38b32fedb&690
雄关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http://s7/mw690/4fefa908g7c91fa2ca3f2&690
http://s9/mw690/4fefa908gddb3c7721f36&690
http://s5/mw690/4fefa908gdddc7eea62d4&690
陕鄂两省界碑
http://s4/mw690/4fefa908gddb3c8feec52&690
http://s2/mw690/4fefa908gddb3883f6731&690
残存城墙
http://s15/mw690/4fefa908gddb3b751a062&690
楚长城关垭遗址简介:
楚秦边际,山脉绵延陡峭,此地隘口成要塞,两山对峙,一道中通称关垭。
春秋战国,楚于四百六十余年间修建疆防长城三千余里,宜石则壘,宜土则筑,宜水则堤,要塞必修城堡。关垭城堡为竹溪县周边六处楚长城遗址之一,系石灰拌粘土夯筑而成。堡内屯兵,守为阵地,攻为据点,退却为屏障,堡侧设有烽火台。历遇边际战事,关垭多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代曾修复城堡。一九三六年,修汉白公路越关垭而过,而毁残堡。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关垭战役全胜。收复平利县城,打开解放战争西进的大门。
关垭古分楚秦,楚水东流而有竹溪县,秦水西行而有平利县。楚地林茶优,而秦地多果桑,地理有别,物产有异,风俗也不尽同,两地以邻为睦,人情相移相容,货物相辅相易。斗转星移,关垭今分鄂陕,关变坦途,垭为而名,蒋家堰集市五百年,商贾如云集,古要塞成为华中地区连接大西北的大通道。
登关垭城远眺静思,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秦腔汉剧和谐入耳,大雁展翅飞,黄鹤显风流,天荒地老鲜知而人间通道桑沧何究,鉴古者乎,知来者乎,明志者乎。
楚长城之关垭遗址
楚长城为中国最古老长城,历经春秋楚文王至战国楚顷襄王间四百六十多年修建,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历史。长城以河南省鲁阳关为中心,东半部止于河南省沁阳县,西半部抵于重庆市奉节县捍关,形成楚国东北部、北部、西部绵延三千多里的疆防工程。关垭为楚国边塞,两峡峙,一道中通,为楚长城之险要关隘。楚城堡为土夯城,依山势而筑,背楚面秦,设有城墙,城楼,城箭垛。堡内有屯兵场地,防守为阵地,进攻为据点,退却为屏障。城侧山顶有烽火台,可观十里之远,遇警昼则举烽,夜则举火。千百年间,关垭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代曾修复城堡。公元一九三六年修汉白公路越关垭而毁残城。雄关犹存,城垭依在。重建楚长城关垭古城堡,意在存史鉴今,团结合进,共图发展。
(碑文录)
2012年5月10日.平利县关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