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2009-04-22 20:33:2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之行 |
当冲突发生...
|
环节 |
活动过程 |
设计意图 |
|
(一) 热身游戏 活跃气氛 5’ |
热身活动:人 老虎 枪 1、规则:类似“石头、剪刀、布”,说明手势和规则。 2、过程:(1)一只手和同伴游戏(2)两只手同时比划,要求不同手势,以右手为准。输者当赢者的尾巴,以此类推。 3、采访学生游戏的感受。 |
|
|
(二) 调查回馈 引出冲突 5’ |
1、话题过渡: 2、反馈调查报告结果: 你觉得这些解决方法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4)如果发生冲突了,你是怎么做的?(引出学生的问题) |
|
|
(三) 小品表演 解决冲突 15’ |
1、过渡: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多多少少都会发生一些冲突这是在所难免的。瞧,冲突来了! (1)三名学生表演心理剧。 (2)学生谈体验和观看感受。 ①表演学生退角:我是……
不是小A ②采访表演学生的体验感受和观众学生的观看感受。 学生小组讨论:看了这个心理剧,你有什么想说的? 采访表演小A的学生:你演的小A当时是怎么想的? 你觉得他这样做有考虑到后果吗? 你猜测一下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伤害) 采访表演小B的学生:小A朝你演的小B发火时,小B是怎么想的?
(2)二度表演: 3、情景再现,解决冲突 (1)出示三种学生交往中出现的冲突问题,让每个小组选择2种情景展开讨论。 ①写课堂作业本时,军军问李伟这道题怎么做。李伟不告诉他,军军赌气拍了一下桌子使李伟的字写歪了,于是两人吵了起来。 ②打羽毛球时,李贝不小心打到了王文,他马上向王文说对不起并走上前查看王文被打的部位,王文说没关系。 ③章明上学要迟到了,他急匆匆冲进教室却撞到了端着本子的周红。本子撒了一地,章明只管回到座位,周红郁闷地捡着本子。 (2)小组讨论:你觉得他们的做法如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4、小结:同学之间发生冲突不可避免,关键看你怎么把冲突解决好。 |
选取学生生活经验中的典型案例,利用心理剧表演创设情境,真实再现某些冲突场景,让学生通过体验和讨论明白冲突发生时改如何正确处理。 角色互换表演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宽容待人才能合理解决冲突。 |
|
(四) 讲述故事 换位思考 5’ |
3、小结: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时,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不要光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
|
|
(六) 写心里话 修复友谊 10’ |
1、这节课,我们交流了很多解决同学之间发生冲突的方法。这里给大家一个说说心里话的机会,你可以向曾经和你发生过冲突的同学写一封简短的信,把当初的问题好好说明白。 2、背景音乐中,学生写心里话。 3、全班交流:(1)谁愿意把你的信勇敢地念出来?(念完送出去)
4、把写好的信装在信封里,随意走动把信送给你最想送的同学。 5、全班分享:(1)你收到了几封信? 6、总结: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偶尔也有不愉快的小插曲。不过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只要我们肯想肯做。别忘了,当冲突发生时,(看板书)愿它们能化解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不愉快,让冲突少一些,快乐多一些吧! |
|
[板书设计]:(根据学生回答有所变动)
附:
1、心理剧本《课间》
剧情简介:
课间小B正在看书,这时同桌小A从外面气冲冲地回来,回到座位将书本狠狠摔在桌上发泄,却碰到了小B。于是两人发生争执,小B指责小A影响他看书,小A本已愤怒,更加火山浇油,心情更加糟糕。两人互不相让………
人物角色:小A
地点:教室
旁白:下课了,小A和一些男生急匆匆跑向乒乓球场。为抢一个好的位置,小A和一个男生吵了起来。最后,小A吵不过那个男生只好生气地回到了教室。
(小A出场)
小A:(愤怒)气死我了!明明是我先抢到的,凭什么给他打!气死我了!!!(跺脚,走向教室。)
旁白:教室里,小B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一本笑话书。
小B:(掩嘴)哈哈哈哈,真好笑!
旁白:为了发泄怒火,小A随手拿起桌上的书狠狠地砸了一下。不料书却砸到了小B,碰掉了她看的笑话书。
小B:(惊吓)哎呀,你发神经呀?我又没招你惹你,你砸我干吗呀?
小A:(更加恼火)你哪只眼睛看到我砸你了?是书自己长腿砸你的,我有什么办法!
小B:(发火了)你这人真是太不讲理了,以后我再也不借东西给你了!
小A:(不在乎)不借就不借,谁稀罕!哼!(扭头走了)
小B:哼!(扭头走向另一边)
旁白:从此,小A和B谁也不理谁了。
2、冲突调查表
|
姓名 |
|
班级 |
|
性别 |
|
|
冲突对象 |
|
冲突原因 |
|
||
|
解决方法 |
|
最后结果 |
|
||
【教学反思】
1、心理健康课拒绝“思品味”。心理健康活动课重在引导,而不是教导。我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带着一点“思品味”,常常体现出班主任或语文老师一贯的教育作风。比如当学生说这种做法错的时候,我常常就会很自然地接着问学生一句:“错在哪?好在哪?”这样就无形中渗透了“思品味”,把教师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这违背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初衷,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判断,用心去体会。我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摆脱思品味,更富心理味。
2、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生成问题。本次活动课除了要关注学生对教师预设的矛盾冲突的解决,还得关注学生的生成问题。在调查回馈环节,教师其实已经引出了学生在冲突发生时的真实想法。那下面的环节你,教师就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解决自身的问题。把预设的问题与生成的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交流正确的处理方法。我觉得自己这点做得不够到位,常常忽略了学生的生成问题。如多数学生对冲突的处理方法表现为生闷气,那我就可以在解决冲突环节里结合第三个冲突场景“周红郁闷地捡着本子”来引导学生如何解决生闷气。因此,这种教育机智还得不断培养。
3、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升华体验。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写信,再送信,意图为使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我原来的预设是让学生写写心里话,当场读读自己的心里话,并用实际行动表示自己的心意。但每次都会由于前面环节的拖拉造成这个环节的敷衍了事,也使本课的这个高潮环节迟迟出不来。因此,我要重视学生在这个环节的升华体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