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评价方案
(2015-05-19 17:34:06)
标签:
情感 |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突出语文课程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言素养。语文应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二、评价的原则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日常生活中,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进步。
3.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另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本阶段的知识结构,抓重点,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三、评价标准
均采用☆级制评分,“识字”总为6☆;“写字”总为10☆;“阅读、诵读”总为5☆;口语交际总为7☆;综合实践活动课总为4☆。期末时根据评定成绩,择优选出识字大王、写字能手、朗读之星、交际之花等若干名,并在“获得荣誉”栏里填入相应荣誉称号;综合等级评定标准如下:25-32个☆为A,15-24个☆为B,5-14个☆为C,0-4个☆为D,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评价的内容及操作
|
|
|
评价星级 |
1.识字 生字新词 |
重在考察学生认读的能力, 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 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 的情况。 |
准备若干不同的6组 生字新词。学生随机 抽取,认读,教师评 价记录。 |
☆☆☆ ☆☆☆ |
2.写字 (本学期要求会 认会写的拼音、 生字。) |
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 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 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 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 基本字。注意重点关注学生 的写字姿势。 |
关注作业本,关注 学生作业本书写情 况,指定10课,其 中包括“识字篇”、 “课文篇”。教师评 价记录。 |
☆☆☆ ☆☆☆ ☆☆☆ ☆ |
3.阅读、诵读 (1)课内2篇 (2)课外1篇 (3)随机背诵 《书香童年》要 求背诵的古诗中 的2首。 |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从语音、
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考察,诵读 |
随机抽取课内课文 2篇;课外浅显易 懂适合一年级学生 的读物1篇;古诗 词2首。家长和教 师结合评价,取平 均成绩。 |
☆☆☆ ☆☆ |
4.口语交际 (课内口语 交际内容) |
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 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 表达,条理清晰,态度自然, 彬彬有礼,考察学生真实的 口语交际水平。 |
本学期8次口语交 流课,观察学生在 课堂上的表现,包 括提问、表达、倾 听等方面的表现。 |
☆☆☆ ☆☆☆ ☆ |
5.综合实践活动 课(语文活动 课) |
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 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 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 动的兴趣与态度。 |
活动课总共4次, 活动参与积极性, 完成任务情况。 由教师评价记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