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一中八一•一的老师们

标签:
情感文化 |
高密一中八一·一的老师们
离开高密一中多年了,虽然期间也回去过,但再次遇到那些当年教授过我们老师的机会并不多,即使偶尔也有坐下来深谈的时候,但,对他们的印象,基本还是儿时的岁月留痕。应李同学的建议,我忽然觉得,真的应该好好地回顾一下高中那三年对老师们的美好记忆了。
一、 诺奖之师单亦敏老师http://s4/mw690/001sL4aOgy6XfkzEzdN93&690
单老师是我们进入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他是山东师范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因为出身问题,被打成右派多年,我们上高中的时候,他可能是刚从淄博某个学校调回老家不久吧?听说单老师结婚也晚,师母还在务农,所以他骑个车子来回奔波,也是挺不容易的。
我至今记得单老师留个大分头、戴个宽边眼睛、一身传统的中山装!讲起课来非常卖力,也喜欢在课堂上动情地读古文。他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在读《鸿门宴》时候的一次“笑场”!那是个下午的课上,大家很困,他读完之后,忽然高声感慨道:沛公军霸上、鸿门斗鸠山!于是教室一片哗然!今天我们当然知道了,单老师之所以这样,一是让我们去掉了夏季的困乏,二是让我们一下子理解了《鸿门宴》的意境……
单老师非常注意大家的作文,也经常鼓励我们好好写作。我那个时候写的作文“土得掉渣”,却也引起了单老师的注意。记得那个时候华东六省一市每年都举行中学生作文大赛,单老师就鼓励我们投稿,而且我们班级肖育生同学的作文,还获得了华东六省一市作文比赛的一等奖!我本来是希望学医的,就是因为单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开始对码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至今不改!
对单老师更深的了解,因为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启蒙老师。单老师“右派”期间在老家放牛,就“遇到”了年轻的文学爱好者莫言,莫言也是在得到了单老师的指点后才逐渐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后来山东师范大学表彰知名校友的时候,单老师因当年这在牛背上的悉心教诲而榜上有名!
只是 ,离开故乡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莫言,自然也没法知道《红高粱》中的单家,是不是因为这当年放牛的经历?
二、 慈父般的丁绍泽老师
丁老师瘦高的个子、留个大背头、总是喜欢拿着眼镜给我们辅导,也是一身中山装的打扮。他那有点忧郁却是非常坚定的眼神、他那抑扬顿挫的讲课,特别是他那走进你灵魂的洞察力,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他是我们高三时候的历史老师,也是二班的班主任。
丁老师给我留下最刻骨的记忆,是他老人家对我人格的肯定和对未来的坚强!记得,我高三那年因为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而出现低沉苗头时,有次走出教室却远远地看到了丁老师。他老人家故意放慢脚步,等着我的到来。我走到之后,他拉低了声音,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不知道你来上学是为了啥吗?你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啊,难道你要自我毁灭吗?一个男人,如果忘记自己是干啥的,就是个没有志气的男人!”……
就这样几句话,让我忽然茅塞顿开。我立即回到教室,打开课本,虽然其实没有看进去,但我已经重新开始了对自己未来的思考。高考结束之后,我因为外出没有按时回家,父母就担心了,母亲非让父亲去县城的学校找我。人生真是巧合的地方太多了,父亲居然就恰巧找到了丁老师家。回家之后,父亲跟我讲起了他跟丁老师的事情,说这个老师真好,还给他泡了茶水,还说您的这个孩子挺有志气的、这次考得也很好!还说我在县城上学3年了,不会有事的,让父亲安心回去吧……
记得有个作家说过,人生的道理是漫长的,但在关键处其实只有几步。丁老师指点我的这几句,肯定就是我高中三年的关键几步吧!
三、 “因人施教”的郭存森老师
我高三学的是文科,所以我们的数学课是相对简单的。而我当时对数理化还是很感兴趣的,而且还在高一的时候当过化学课代表。后来只是因为喜欢写作,才选择了文科。记得高一时候的数学老师是赵从仁,高二的时候才改为郭存森老师的。
郭老师讲课口音很重,我基本听不清楚。所以我就决心不听了,选择了自己看书自学的方式。郭老师上代数的时候我看几何、教几何的时候我故意看代数。但作业还是按时上缴的。开始我们“相安无事”,郭老师也没发现什么。后来,他终于知道我“跟他对着干”了,就一把把我的数学课本扔出教室……
后来的一次数学测验,我居然在两个文科班里考了第一名,而且是满分。郭老师就对我刮目相看了,说了些我如何用功之类的话之后,又专门私下里征求我的意见,问我自学数学是不是可以跟得上、以后遇到什么难题可以继续问他,还特别强调说你既然喜欢自学,以后就继续自学吧……
之后我坚持了自学,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去郭老师那里咨询了。那年高考我数学成绩是96分,对提高总分数起到了很大的关键作用。只是,高中毕业之后再也没有见到郭老师,挺遗憾的……
……
我经常想,一群孩子,即使素质再高,如果没有老师们的精心呵护,或许也有成不了材的,至少是不会“人尽其才”吧!我们在高中阶段遇到了几个这样的好老师,是我们当学生的福气、更是我们当学生的一辈子的恩人!
谢谢老师们!
鹿钦海草于2015年11月23日星期一,于中国石化。修改于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