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的二十个坏习惯危害孩子(一)

(2007-12-28 16:17:17)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中国心理素质网

少年黄埔

伯乐家长

家庭教育

育儿

                  父母的二十个坏习惯危害孩子

·         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坏习惯,坏习惯并不可怕。在孩子的成长中坏习惯可能就更多了。因为他们还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或者错。这些要靠我们来告诉他们。但是单纯的只告诉他们说:不对!不许这样!这样是错误的!而你呢,还会说话不算话,自己没有去遵守。父母们也许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坏习惯正在影响着孩子。因为宝宝们的眼睛时刻在看着你。 

       坏习惯一、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4岁的女儿不是时候地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坏习惯二、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今天是你做饭还是我扫地”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我们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孩子在游戏时,就对着洋娃娃嫩声嫩气地骂,狠狠地打娃娃,或者对小朋友说粗话、脏话。  

  坏习惯三、你辛苦工作,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儿子却很大方,他要奥特曼、要超人都照给不误,也不叫他节省。你的想法是:独生子女社会,不就是为了一个孩子吗? 

     我们的这种,会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孩子怎么能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呢?   

   坏习惯四、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都学什么了?”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整理好房间、看完今天的报纸。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人又惊又气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会敷衍别人。  

   坏习惯五、你儿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罚孩子一星期不许玩玩具。几天后,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说服自己,不想把自己的话收回。   

   我们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坏习惯六、家里电视机坏了,你请儿子的舅舅来帮忙修理。到了约定的时间,舅舅却打电话说有急事来不了了。你挂断电话,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你舅舅太不守信用了!以后再不找他帮忙了。” 

     责备和埋怨不仅无济于事,还给孩子做了一个坏的表率: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坏习惯七、晚饭后,女儿吵着要你给她讲故事,可你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整理房间;回复邮件或者查看一些信息;刚要坐下讲故事,忽然又有什么事情要去处理了。  

我们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为了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和生活,必须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时无休止地工作、干活。   

   坏习惯八、你和儿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你的前面。你要求她到后面排队去。但是她对你的话置之不理,于是你提高嗓门,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   

我们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 。你就会经常看到孩子为了争抢玩具而与小朋友吵架或者打架。   

   坏习惯九、你是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老师请你帮忙写几篇小文章用在园报上。可是你一直很忙,截稿前一天还不能完成这几篇文章。这时候,你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你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来写。  

没有尝试就先退缩,那么,我们平时告诉孩子要说到做到,决不食言的光辉形象就毁于一旦,孩子学会了把许诺抛之脑后,靠撒谎而使自己轻易推脱。  

  坏习惯十、婚姻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你心中充满了对另一方的怨恨。于是你对6岁的女儿历数另一方的不是,并且告诉女儿:“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从此再也不要理他。”   

      这样做,孩子学会了恨,在达不到目的时就搞破坏,捣乱,进行报复。  

  坏习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父母意识到这一点,知道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生活中我们要该掉坏习惯,给孩子做一个积极的榜样,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中科院心理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及家庭教育>课题组

家长交流QQ:584599699

家长学习网站;www.rth365.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