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样卷要重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浙江语文样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内敛,是人生的大智慧。内敛的人不恃才傲物,不狭隘尖刻;内敛的人有气度,有涵养,大智若愚,大巧若拙(chù),大勇若怯。
B.我们常感喟宇宙浩瀚诡谲,社会包罗万象,生活纷繁复杂,人生扑朔(sù)迷离。其实,追本溯原,寻根究底,它们都由最普通、最简单的东西组合而成。
C.荷花自盈盈清水中拔节而出,在纤(xiān)尘不染的绿叶间绽放,在暖暖夏晖中凋谢,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怨无悔。
D.就像法国民众绝不允许以插科打浑的态度对待圣女贞德,我们对历史和传统也要
保持足够的虔诚和敬畏,自觉摒(bǐng)弃庸俗的“戏说”和“恶搞”。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刚烈性格和曲折人生经历,很大程度上与我军将领王近山
相似,因此很多人认为李云龙的
就是王近山。
②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偏远、最寒冷的一块大陆,永久冰封雪盖。南极
对考察人员的身体、心理和专业素质均有较高要求。
③李爱珍带领课题组在亚洲率先研制出的5—8微米波段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
她个人的成果,
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族的骄傲。
A.原型 越冬
不是/而是
B.原形 越冬
不是/而是
C.原型 过冬
不仅是/也是
D.原形 过冬
不仅是/也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就应及时疏导,循循善诱,不能熟视无睹,引而不发,使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B.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才能成就事业。在奋斗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任何事也不可能一挥而就。
C.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应当将宁波建设成为实至
名归的接轨上海、辐射全国的经济强市。
D.他阅读了许多经典著作,精研了各派思想,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然后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长远看,一个国家经济健康与否,还应考虑薪酬增长率适当高于GDP增长率和薪酬结构公平这两个方面。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绚丽无比,让莘莘学子首先学好母语,对传承中华文化和有利于他们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C.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途经我国上千个市县和乡镇,以便让尽可能多的中国人
感受、体验和分享奥运会的欢乐、激情与荣耀。
D.英国经济学家不久前公布的对亲情友情关系与个人感受的一个实验结果表明:一
个人的生存质量,与亲友、与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有很大关系。
5.下面句子中,最适合作“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下联的一项是
A.白头方悔读书迟
B.事非经后不知艰
C.光阴能惜何须多
D.勤可补拙必成材
6.下面是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②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B.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②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北雁南飞。(王实甫《长亭送别》)
C.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况《劝学》)
②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D.①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②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声音艺术”这个词是2003年以后才开始用起来的。中国声音艺术家重有一半是从摇滚场景玩实验玩过来的,另一半是直接从p2p和免费软件开始做起来的,大家都是草莽,不像视觉艺术家,在大学里接受过体制的梳理,读过许多不一定能读懂的文章,用惯了许多一本正经的词,见过许多要穿正装的世面。随着声音艺术国际化起来,它作为当代艺术的一面也就醒目起来,大家也开始用当代艺术的词,生活中出现了策展(而不是“策划”)。
当然学术性是好的,好作品也都有学术性。更多的声音艺术家,正在经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自发是被声音直接打动,自觉是想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要做什么样的声音,即用比较理性的方法弄明白自己是谁。而在越来越多的人借助学术语言交流的时候,学术性就成了弄明白自己的一个工具,比如说,要用城市田野录音作为素材,仅仅说自己喜欢是没问题的,但扯上公共性、城市学、经济背景等等,也可以让人喜欢得更清楚一点。艺术这东西,有时候也让大脑出汗。
学术性终究还是成了当代艺术的一个前提,不会解释自己的把戏,就混不下去。这是一件荒谬的事,对学术性也算一个侮辱,好像大家读书思考,只是为了混得体面一点。这种思想,出来混的人都会有。我正在读一本2005年出版的书,关于录像艺术,之所以读到现在是因为实在读不下去——学术性的威严是有了,里面有很多读不懂的词,我相信作者自己也读不懂。这个人中文根本不通,想必是翻译别人的文章。因此学术性就成了一种隐喻.一种对别人的体面的翻译,在自身不通的情况下,别人的体面成就了自己的蹩脚,说得通俗点,就是乡镇流行的缩水西装。
当代艺术是要穿西装的,学术性正如西装之笔挺,笔挺的衣服要笔挺的人穿才好,正如学术性之普及,在欧洲是因为大伙都读了太多的理论,上了学,连日常生活都用得着许多术语,身体已经学术化了。中国艺术家先天都是学术贫血的,但不缺少创造力和热情,突然学术,就有几个问题在前面:你以前是用什么方式思考和表达的?学术和你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关系?你这个平凡低调的、从不以艺术家自诩的草根,会怎样处理精英意识和深度思考?
这几年大家用书面语比口语多了,脑子里逻辑也顺了,就像往农业的肉体上嫁接cyber的芯片,时间一长也开始兼容了。声音艺术家从网络时代崛起,也遇上了学术的草根化、普及化,他们根本不会用美院那套语法来解决,没准,就都不穿西装了。这才是最具学术性的事。
7.下面对“学术性”内涵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学术性是一种自觉的过程和理性的方法。
B.学术性是艺术家弄明白自己的一个工具。
C.学术性是当代艺术特别是视觉艺术的一个前提。
D.学术性是一种隐喻,一种对别人的体面的翻译。
8.下面对声音艺术家和视觉艺术家区别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声音艺术家通常穿乡镇流行的缩水西装,视觉艺术家大多喜欢穿笔挺的西装。
B.声音艺术家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训练,视觉艺术家接受过美院语法的熏陶。
C.声音艺术家经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视觉艺术家经历的则是从草根性到学
术性的过程。
D.声音艺术家随着声音艺术的国际化逐步走向开放,视觉艺术家因受体制梳理的影
响变得一本正经。
9.对“艺术这东西,有时候也让大脑出汗”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艺术中的学术性有助于弄明白自己是谁,但需要作更多的思考。
B.艺术这东西不但能够让人喜欢,而且让人喜欢得更清楚一点。
C.艺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就是学术性与草根性在大脑中的融合。
D.艺术的学术性促使人们对公共性、城市学、经济背景作理性思考。
10.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声音艺术的国际化过程也就是其逐步体现学术性的过程。
B.作者对以学术性来装点门面抬高自己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C.中国艺术家的精英意识和深度思考要比欧洲艺术家薄弱。
D.网络时代崛起的声音艺术家比视觉艺术家更具学术素养。
三、(1 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阅古泉记
(宋)陆 游
太师平原王韩公府之西,缭山而上,五步一磴,十步一壑,崖如伏鼋(yuán),径如惊蛇,大石礌礌(léi),或如地踊(yǒng形声。从足,勇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行为。本义:往上跳)以立,或如翔空而下,或翩如将奋,或森如欲搏。名葩(pā)硕果,更出互见,寿藤怪蔓,罗络蒙密。地多桂竹,秋而华敷,夏而箨①解。至者应接不暇,及左顾而右盼,则呀然②而江横陈,豁然而湖自献,天造地设,非人力所能为者。其尤胜绝之地曰阅古泉,在溜玉亭之西,缭以翠麓,覆以美荫,又以其东向,故浴海之日,既望之月,泉辄先得之。袤(mào形声。从衣,矛声。本义:纵长或南北距离的长度)与三尺,深不知其几也,霖雨不溢,久旱不涸,其甘饴蜜,其寒冰雪,其泓止明静,可鉴毛发,虽游尘堕叶,常若有神物呵护屏除者。朝暮雨旸(yáng形声。从日,昜(yáng)声。本义:日出),无时不镜如也。泉上有小亭,亭中置瓢,可饮可濯,尤于烹茗酿酒为宜,他石泉皆莫逮。公常与客倘佯泉上,酌以饮客,游年最老,独尽一瓢。公顾而喜曰:“君为我记此泉,使后知吾辈之游,亦一胜也。”游按泉之壁,有唐开成五年道士诸葛鉴元八分书③题名。盖此泉湮伏弗耀者几四百年,公乃复发之时,阅古盖先忠献王以名堂者,则泉可谓荣矣。游起于告老之后,视道士为有愧,其视泉尤有愧也。幸旦暮得复归故山,幅巾短褐(hè),从公一酌此泉而行,尚能赋之。嘉泰三年四月,乙巳山阴陆游记。
[注]①箨(tuò):竹笋皮,笋壳。
②呀然:空旷的样子。
③八分书:汉字书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翩如将奋
奋:鸟张开翅膀。
B.秋而华敷
敷:开放。
C.可鉴毛发
鉴:识别。
D.他石泉皆莫逮逮:及,达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或如翔空而下
B.天造地设,非人力所能为者
望洋向若而叹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泉辄先得之
D.及左顾而右盼,则呀然而江横陈
施从良人之所之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写阅古泉水的一组是
①豁然而湖自献
②故浴海之日,既望之月
③其甘饴蜜,其寒冰雪
④朝暮雨旸,无时不镜如也
⑤可饮可濯,尤于烹茗酿酒为宜
⑥从公一酌此泉而行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精心布局,以游踪为线索,自下而上,由远及近,生动地描绘了阅古泉及其周围的美景,层次清晰,引人入胜。
B.作者工于绘景,既从侧面入手,以沿途景色衬托阅古泉之美;又善作正面描摹,从味觉、触觉、视觉等多种角度写出泉水的甘美清冽。
C.作者通过游历阅古泉,生发出老而复仕、视泉有愧的感慨,表达了面对阅古泉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寄情山水的愿望。
D.本文写景多用骈句,叙事多用散句,骈散结合,句式错落有致;语言典雅清丽,生动形象,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
第Ⅱ卷(共108分)
四、(17分)
15.(8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缭以翠麓,覆以美荫。(2分)
②虽游尘堕叶,常若有神物呵护屏除者。(3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要须动俗盖世亦俟河之清乎
(《颜氏家训·文章》)
16.阅读下面两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己亥岁
(唐)曹 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①。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中吕]卖花声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樵苏:砍柴割草,此指日常生计。
②东汉班超镇守西域三十余年,年老后向朝廷上书请求“生入玉门关”。
(1)这两篇作品前者针对现实,后者咏叹
,均深刻地反映了
给百姓带来的不幸和痛苦。(2分)
(2)请分析这两篇作品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特点。(4分)
17.下面摘自学生习作中的句子都有文学常识方面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3分)
(1)南唐词人李清照的《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以水喻愁,抒发了作者绵绵不绝的忧愤悲戚之情。
错误:
改正:
(2)《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后来被编入小说集《呐喊》。
错误:
改正:
(3)法国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小说《变形记》反映了西方社会中人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错误:
改正: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8—21题。
大地上的雕塑
●石绍河
阅读近期出版的几种不同类型期刊,我惊异地发现,封面都是梯田的风光照片。那清晰优美的线条,那恢弘磅礴的气势,那绚丽灿烂的色彩,令人兴奋而震撼,看后久久难忘。原来我熟视无睹的梯田,竞有这般庞大的雕塑之美。
我至今没有参观过云南云阳哈尼人的梯田,也没有机会去看湖南新化紫鹊界的梯田。据说,这两处堪称世界梯田奇观,是祖先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但也没有什么遗憾,在我出生和生长的地方,坡坡岭岭到处都是梯田,我就长期生活在梯田构成的风景里和梯田孕育的文化里。
我家的吊脚楼建在一面山坡的半腰里。楼前屋后全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漫山遍野舒展开去。出门回家,都要从梯田曲曲弯弯的田埂上走过。我熟悉这些梯田的角角落落,哪块田像一弯新月,哪块田像一条青布腰带,哪块田像一只雄鸡,哪块田像一口天井,我闭着眼睛都说得出来。哪条田埂有多少步长,哪丘田里黄鳝泥鳅多,哪块田里水生蔬菜嫩,我想都不用想就心里有数。
我是一个好静喜独处的人。小时候,闲着无事,我常常面对着梯田,坐在石头上托着两腮,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的和梯田作着无声交流。我听见无穷无尽的弧线,像优美的线谱,在微风的弹拨下,汩汩流淌出悦耳的乐音,乡亲们和着这仙乐,一边劳动,一边哼着小调或唱着情歌。我看见灌满山泉水的层层梯田,像无以数计的魔镜,在暖暖阳光的映照下,亮晶晶,明晃晃,把整个山寨照得山光水鲜,人靓物美。我还看见,乡亲们把梯田当作稿纸,用灵巧的双手,将翠绿的秧苗栽成一行行立体的诗句,让贫困的生活添了好些诗意,也让梯田带着一身浓浓重重的色彩和我们朝夕相处。
对梯田的长期观赏阅读,我不由得对祖先仰慕起来。我曾问过长辈,寨子里山坡上的梯田是哪朝哪代开凿的。大家都说不出子丑寅卯来,只说从小就看见有这么多梯田。我敢肯定,在有人定居在这里之前,不可能有梯田,是我们的祖先,因为生存的需要,一代代、一辈辈慢慢开垦出来的,先是一小块,又是一小块,经年累月,就有了这规模。这里最老的梯田,恐怕有上千岁了吧。古人是有长远眼光的,他们为子孙留下了可耕种的土地。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我想象着当年开垦梯田的壮举,有人披星戴月,有人栉风沐雨,有人夜以继
E1,有人代代不息,他们用锄头、用木棍,甚至用双手,一点点地雕凿着大地,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他们用生命改造着生存环境,却无意中创造了一种奇异的文化,建筑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梯田把自然与人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至高境界。她不是单一的风景,她在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更主要的靠自身的出产养育了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梯田和人的关系更紧密,更富有人情味和文化味。梯田不仅生产五谷杂粮,也生长文化,生长民歌,生长爱情。我曾经骄傲地说过:我的乡亲天天生活在文化里,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人。
乡亲们对梯田呵护有加。他们把田坎修剪得轮廓分明,把田埂铺填得平平整整,把沟渠整理得顺顺畅畅,把田块梳耙得熨熨帖帖,真像是锻造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哪里田坎崩了,
沟渠堵了,田里淤了,乡亲们都会及时修补,保持她的完美无缺、完好无损。在离开家乡进
城定居前,我也常常去参加修补梯田的劳动,那份投入、那份纯情,是很难让人想象的。
去年夏天,年过古稀的父亲进城来,说是一场暴雨,把他承包的梯田毁坏了多处。我说赶紧找人修补一下。父亲摇摇头:我种不动地了,修补好了也无人种。神情十分沮丧。我还是出钱请人把毁坏的地方修补好了,尽管她荒着,总不能让梯田在我的手里毁掉。说不定,再过好多年,我为之骄傲的梯田,就会支离破碎,到时,不知见了祖先怎么向他们交代。
梯田是我国七种田制之一。我们的祖先凭着聪明才智,为我们创造了这部大地雕塑和世界名著。当今的人,应该站在梯田里,好好去阅读这部经典,思考她深沉而永恒的主题。
(本文有删改)
18.(4分)
(1)作者感受到的梯田的“雕塑之美”,体现在哪三个方面?(各不超过两个字)(2
分)
①口口
②口口
③口口
(2)作者分别使用新月、腰带、雄鸡、天井等不同喻体来形容单块的梯田,请你找出描写层层梯田时所用的三个喻体。(2分)
①
②
③
19.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对祖先仰慕的原因。(4分)
20.分析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及其表达作用。(4分)
结合全文,指出末句中“深沉而永恒的主题”的含义,并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凸现这一主题的。(6分)
六、(13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一般的朋友从来看不到你欢笑,而真正的朋友会让你的泪水沾湿他的肩膀。
a
一般的朋友总是喋喋不休地向你诉说他的理想,而真正的朋友总会帮你排忧解
b
难。
一般的朋友可能会为你
C
,而真正的朋友则会帮你改正错误。
一般的朋友只盼着有福共享,而真正的朋友则能够
d 。
一般的朋友讲究哥们义气,而真正的朋友则追求志同道合。
(1)画线的两个词语使用不当,请用恰当的词语替换。(2分)
a
b
(2)根据语境,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完整。(2分)
c
d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对画线句作简要点评。(不超过80个字)(6分)
有位部长,出身贫寒,学历不高,年轻时当过泥瓦匠。有记者调侃他,故意问:“请问部长先生,做部长与做泥瓦匠,两者有什么共性?”部长意味深长地回答:“两者都必须站在高处而不头晕。”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4.阅读下面的寓言,写出寓意。(3分)
有一个珠宝商一生汲汲于珠宝真伪之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然而,有一天他却看到一个儿童将真假珠宝混在一起玩耍,其乐无穷,幸福至极。于是,珠宝商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医将人身的经络称为“脉络”,但其引申义却更为常见:大树的根系、交错的道路、绵延的山峦,都构成了“脉络”;世代相传的家谱、承接有绪的宗派、文章的布局结构……在人们眼中,也无不都是“脉络”。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脉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个字。⑤不得抄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