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0-12-16 17:17:31)
标签:

2020年中考

文言文

试题汇编

分类: 阳光分享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一、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 分)
                                  雹 神
                                    蒲松龄
    王公筠仓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曰:“闻驺从将临,先遣负弩。”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座,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 ,山东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刺:名帖。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负弩:充当先导。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怀中天师刺                   
(2)公接壤关切             
(3)而嘱曰                         
 (4)文勿武               
9. (4分)(1)取出 (2)因为 (3)回头,回头看 (4)离开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10. (2分)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2)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11. (6分)(1)(3分)那些仆人侍从,衣帽须发大多不像普通人,之前遇到的使者也在天师旁边侍奉。
(2)(3分)这是玉皇大帝的诏命,降下多少冰雹是有定额的.哪敢对你徇私?
12. 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3分)12. (3分)
爱民心切感动天神。热爱家乡,关注民生。(1分,答出一点即可)王公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廉吏。听说雹神要在与自己家乡淄川按壤的章丘下冰雹、担心庄稼受害百姓遭殃,于是向天师祈求免除这个灾祸。天师被他感动.吩咐雹神多降山谷,勿伤禾稼。(2分)

                                         二、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8分)
                                   闽有带鱼
                                  [明]谢肇肃
    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人之嗜好无常如此。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
【注释】不以登俎(z):意为上不了台面。啖(dàn):吃。
7.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  )是正确的。(2分)
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8.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3分)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9.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3分)
  答案:
  (1)A
(2)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3)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点评】句子划分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8.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译文】   
    闽地有带鱼,有一丈多长,没有鱼鳞而且有腥味,是众多鱼中最贱的,献给客人上不了台面。然而其中有人把带鱼用油煎了,味道很香。曾经有一个监司,因为公事过了正午回来时,十分饿了,道路旁边闻着香气十分浓烈,问是什么东西,近旁侍候的人回答说是带鱼,立即命令随从去老百姓家去取已经煎好的带鱼带到自己的家里吃,十分称赞好,而且怒斥为什么不拿到市场去卖。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人的喜好像这样变化不定,吴江顾道行先生也喜好闽地所腌的带鱼,遇到闽人就索要,而闽人轻视带鱼的味道,经常没有人答应他。

                                           三、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祖台之
    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俯指陛下脚者,足也。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帝曰:“朕暗,无以识君。”“东方生知之耳。”“君可思以吴___贻之。”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
【注】善芥:美丽的水草。暗:愚昧,不聪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拄杖                              偻:弯腰
B.其居                              伐:攻打
C.绛衣                              素:白色
D.老翁乃命              取洞穴之宝    
顾:回头8.B(2)
9.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____贻之”的“____”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1)
9.()(1)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5)
(1)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2)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10.(1)()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2)
(2)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3)
11.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2)
11.委婉地请求汉武帝不要再建宫殿。(2)12.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3)
12.汉武帝: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藻:勇敢智慧,知恩图报。
东方朔:聪明机智,见多识广。(3)

                                          四、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温庭筠的《清平乐》一词,完成第7题。(6分)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注释】恣:一作“争”。觞(shng):酒杯。浦:水边。平原年少:这里指远行的人。
7.(1)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2分)
(2)结合下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愁”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1)比喻  柳絮的洁白和如飞雪般飞舞的情态。
(2)上阕以人折杨柳枝,执手送别,离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水声发生共鸣等场景来侧面烘托离愁的气氛;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来写心中的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容(1)幼颖悟,稍长,喜读书。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骑射,然弗之好也。中统(2)初,以国师荐,入侍皇太子于东官,命专掌库藏。每退(3),即诣国子祭酒(4)许衡,衡亦与进之。至元七年,世祖驻跸(5)镇海,闻容知吏事,召至,命权中书省掾(6)。事毕复前职,以忠直称。十五年,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之民。或劝其颇受馈遗,归赂权贵人,可立致荣宠。容曰:"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使还,惟载书籍数车,献之皇太子。
【注释】(1)容:刘容。(2)中统:年号名。(3)退:这里指退朝。(4)国子祭酒:官名。(5)驻跸(bi):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6)掾(yuà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节选自《元史·刘容传》,有删改)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容亦骑射___________      之好也___________
奉旨使江西___________       惟载书籍车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抚慰新附
A.夫君子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
B. 康肃笑而遣                   (《卖油翁》)
C. 闻,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
D.尝与人佣耕,,辍耕垄上         (《陈涉世家》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闻 容 知 吏 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11.刘容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你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案:
8.(6 分) (1)(4分)  擅长  不 出使  几(指多)
2)A (A中“之”与例句中的“之”均为“的”;B中“之”:代词,他;C中“之”:这件事;D中“之”:动词,到)
9.(2分)闻/容/知吏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剥削人民来追求自己的利益,我心不安。
(2)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11.(2分)忠心耿直,宽爱百姓,公正廉明,不巴结权贵,有很强处理事务的能力。
【译文】    

   刘容自幼聪敏,稍大就喜读书。(当时)国家平常的风俗是崇尚武风,刘容也善骑射,可是这并不是他的爱好。中统初年,受国师推荐入东宫侍奉太子,专掌管府库。每次退朝,就去拜访国子祭酒许衡,许衡也与他一起进退。至元七年,世祖停留在镇海,因听说刘容熟习吏治,召他至镇海,命他暂为中书省官员。事毕仍复前职。其为人以忠心耿直著称。至元十五年,刘容奉旨到江西去抚慰新附之民。有人劝他受纳馈赠,回去好贿赂权贵,可立刻荣华富贵。刘容说:“剥削人民以自利,我心不安。”事毕回京,只带书籍数车献给皇太子。                                       

                                           五、2020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庞安常传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节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辩诘不可屈(1),父大惊,时年犹未冠。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2)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数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3)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1)屈:使……屈服。(2)舒:舒州,今安徽潜山市。(3)肠:据文意,此处指脐带。(4)虎口:大拇指和食指相连部位。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过目          
人无数    
温其腰腹         
而不知所以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三处)(3分)
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9.下列有关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中的“传”,是指“传记”,是用来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B.古人根据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为“字”,古人一般都有“名”有“字”。
C.“时年犹未冠”中的“冠”指弱冠,特指男子25岁时束发加冠的成人礼。
D.古代“金”常常指钱,“帛”是丝织品总称,古人常用“金帛”来指代财物。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11.文中的庞安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译文】        
       庞安时,字安党,是蕲州蕲水人。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过目就能记住。父亲是位世医,教他学脉诀,安时学后认为:“这不能够成为治病的依据,”只拿黄帝和扁鹊的脉书研究,不久,已能通晓书中全部内容,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与他辩论驳诘不能使他屈服,他的父亲大为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
      不久,因患病而耳聋,于是他更加刻苦研究《寻枢》、《太素》、《甲乙》等珍贵罕见的医书,经史百家凡是涉及医学内容的,没有不能融会贯通的。庞安时普说:“世上的所谓的医书,我基本上都看过,唯存扁鹊的《难经》一书比较深奥。所谓《难经》就是扁鹊在书中将其医学要旨隐藏,但是讲述得并不详细,意思是让后人自己从书中去学习领会吧!我的医术就是来自扁鹊的《难经》之中,按照该书所言来诊断病患的深浅,诀断死和生,就象符合到一起一样恰当。而且观察脉象的要点,最重要的莫过于人迎脉和寸口脉。这两脉阴阳相应,犹如两条引绳,阴阳平衡,则以绳大小相等。扁鹊《难经》大体开启了诊治这两种脉象的端倪,而我用《内经》等书加以参考,考索研究然后得出这种结论。仔细考察病症以后才应用,顺着这个理论然后治病,所有疾病都逃不出这一范围。”他打算将自己的医术告知后世,所以著《难经辨》数万言。药物后来增加有的,古人所不知道的,今人不能辨别的,经过尝试,确有功效的不应该遗漏,为此他写了《本草补遗》一书。        
       庞安时为人治病,大都十有八九痊愈,登门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使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药物,一定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那些无法救治的病人,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治好了无数的病人,患者持金帛来感谢,他并不都收下。        一次,庞安时去舒州的桐城,有位民家妇女恰好生产,已经过了七天但是胎儿还没有生下来,用了许多办法都无效。庞安时的学生李百全家恰好是他家邻居,于是邀请庞安时前往治疗。刚刚看见产妇,就连声说不会死的,并告诉产妇家人用热水温敷产妇的腰腹部,并亲自为产妇上下按摩,产妇感到胃肠部一阵微痛,呻吟间,一个男孩子就出生了。她的家人既惊又喜,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庞安时说:“婴儿已出胎胞,而一手误抓着母肠不能脱出来,故不是符药所能治疗的,我隔腹抚摸胎儿手所在有位置,然后针刺的他虚口,胎儿既然感觉疼痛就会立即缩手,所以马上就生了下来,并没有别的方法。”取来孩子观察,右手虎口针眼痕迹仍在。他医术的高妙就是这样。        
       有人曾问他有关华佗的事,他说:“华佗医术如此高明,不是人所能达到的,大概史书的记载没有什么根据吧!”五十八岁时疾病发作,他的学生请求他给自己诊脉,他笑着说:“我已仔细地研究了,而且呼吸出入也是脉象,现在我的胃气已绝,该死了。”于是他停止服用药饵。过了几天,坐着与客人谈话时去世了。 

                                      六、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5-8题。(14分)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1)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2)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从。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从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3),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选自《史记·平原常虞卿列传》)
【注释】(1)赞:介绍。(2):通“早”。(3)录录:通“碌碌”。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5. (2分)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每处1分)  对1处1分,两处2分;画三处对两处的得1分;画四处得0分。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十九人僧从            所识旁乏者我与
B.左右未有所诵          不以千里也    
C.平原君亦自以为不相士   陈康肃公
D.遂以毛遂上客          不足外人道也
C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6分)
(1)君即遂备员而矣。
(2)毛遂入,按剑追楚王,以利害,楚王立定合纵之约。
7.(6分,各3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句意合理,即可得分)
(1)希望您就把我作为后备人员带着前往。三个词各一分。  
“愿”,希望,请让我; “以”,让(我)、把(我)、用(我)、拿(我);  前往、去。
(2)毛遂进入,用手握着剑柄逼迫楚王,用利害关系劝说他,致使楚王立刻签订了合纵的盟约。(注意“说以利害”的倒装现象)  
说,劝说、劝、说服;致,导致、致使,让;说以厉害,倒装句式现象,一点1分。
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毛遂自荐,本来指毛遂主动自我推荐承担出使楚国的重任,后来作为成语用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指荐。B.从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
C.“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在文中属于侧面描写,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毛遂却都没有说出来,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华出众作铺垫。
D.毛遂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美。
【译文】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毛遂进去,手握剑柄逼迫楚王,就把利害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致使楚王答应马上签订“合纵”的盟约。毛遂对那十九个人说:“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啊。”平原君也自以为不擅长鉴选人才,说:“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7、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1)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2),如蜗鼠缭绕(3,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4,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释】(1)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2)(shun3):栏杆的横木。(3缭绕:迂回,回环。(4摩戛:摩擦。
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一 峰 高绝 有 路 介 然 仅 可 步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稍西 __________           (2)相而惊  __________
(3)声切切不 __________      (4)二三子不得  __________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与语,愕而顾        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绕,得出    见渔人,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至          面山居(《愚公移山》)
D.追忆之              未若柳絮风起(《咏雪》)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资料卡】(1)蹑:踩,踏。(2)履:穿(鞋袜)。(3)?:追随,追踪。(4)?:攀登,登上(高位)
12.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答案:
(1)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向西      停止   睡觉
(3)C 
(4)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5)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迫求。
【译文】       
    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稍稍往西,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走了约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趿拉着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旋而依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才得以出来,而这间屋的门和那间屋的窗正好相对。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惊慌相视,不知道身在何处。天色将近黄昏了,就都睡在山上。   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竹子间的梅树和棕榈树,森然耸立如同相对而立鬓毛突出的鬼魅,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了。  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北山去,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

                                                 

八、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桓帝即位,灾异数发,诏百司举直言之士各一人。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1)等数百人并为节所诬,悉在党中。诏下郡县,各捕以为党魁。馥乃顿足而叹曰:“孽自已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服易形入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后诏委放,俭等皆出,馥独叹曰:“已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矣!”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处。                                                 
                                                    (选自《高士传》[晋]皇甫谧著)
【注释】(1)张俭:党锢祸起,张俭遭朝延通缉而逃亡,许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
9.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灾异                               在党中          
 郡县                                变服形入山中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11.翻译句子。
(1)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2)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
12.概括夏馥的品格特点。
答案:
9、多次全都下达改变。
10、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11、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
12、性情正直;不畏权势,清高自许;淡泊名利,耿介高洁等。
【译文】     
       夏馥字子治,是陈留的养马放牧的官。夏馥年轻时是个书生,言行质直,做事一定要符合道义。同县高氏、蔡氏都是富豪,郡人怕他们,小心地奉事他们,只有夏馥虽然与高、蔡并门而居,却不与他们来往。汉桓帝即位后,多次发生天灾,于是下诏令百官各举荐一名能直言的人。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汉灵帝即位后,中常侍曹节等宦官把持朝政,禁锢正直的官员,把他们称为党人。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与范滂、张俭等人都被宦官诬谄,都在党人之中。朝廷下诏到州郡,作为党魁收捕。夏馥跺脚叹息说:“是我自己作孽啊,平白无辜地让好人受冤。我一个人死里逃生,连累很多人,活着有什么用呢?”于是剪掉胡须,换了衣服改变形貌进入深山中,从事冶炼工作,身形相像憔悴不堪,当了三年佣人,没有人认出他来。后来朝廷下诏免了他们的罪,张俭等人都回来了。夏馥独自叹息说:“早已被人所抛弃,不能再让乡里人笑话了。”留在山中不归,家人也找不到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