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0-12-16 17:17:31)
标签:
2020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 |
分类: 阳光分享 |
一、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
分)
【注释】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
,山东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刺:名帖。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负弩:充当先导。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怀中出天师刺
(2)公以接壤关切
(3)顾而嘱曰
9. (4分)(1)取出
(2)因为 (3)回头,回头看 (4)离开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
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10. (2分)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
(2)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11. (6分)(1)(3分)那些仆人侍从,衣帽须发大多不像普通人,之前遇到的使者也在天师旁边侍奉。
(2)(3分)这是玉皇大帝的诏命,降下多少冰雹是有定额的.哪敢对你徇私?
12. 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3分)12.
(3分)
爱民心切感动天神。热爱家乡,关注民生。(1分,答出一点即可)王公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廉吏。听说雹神要在与自己家乡淄川按壤的章丘下冰雹、担心庄稼受害百姓遭殃,于是向天师祈求免除这个灾祸。天师被他感动.吩咐雹神多降山谷,勿伤禾稼。(2分)
(一)文言文阅读(8分)
二、 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8分)
【注释】不以登俎(z):意为上不了台面。啖(dàn):吃。
7.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
)是正确的。(2分)
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
8.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3分)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9.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3分)
(2)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3)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点评】句子划分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8.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译文】
三、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注】善芥:美丽的水草。暗:愚昧,不聪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拄杖偻步
偻:弯腰
B.斩伐其居
伐:攻打
C.绛衣素带
素:白色
D.老翁乃顾命
取洞穴之宝
顾:回头8.B(2分)
9.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____贻之”的“____”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1分)
9.宝(珍)(1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5分)
(1)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10.(1)(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2分)
(2)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3分)
11.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2分)
11.委婉地请求汉武帝不要再建宫殿。(2分)12.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3分)
12.汉武帝: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藻:勇敢智慧,知恩图报。
东方朔:聪明机智,见多识广。(3分)
四、 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温庭筠的《清平乐》一词,完成第7题。(6分)
7.(1)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2分)
(2)结合下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愁”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1)比喻 柳絮的洁白和如飞雪般飞舞的情态。
(2)上阕以人折杨柳枝,执手送别,离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水声发生共鸣等场景来侧面烘托离愁的气氛;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来写心中的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注释】(1)容:刘容。(2)中统:年号名。(3)退:这里指退朝。(4)国子祭酒:官名。(5)驻跸(bi):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6)掾(yuàn):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容亦善骑射___________
然弗之好也___________
奉旨使江西___________
惟载书籍 数车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抚慰新附之民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
B.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C. 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闻 容 知 吏 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剥民以自利,吾心何安。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11.刘容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你自己的话概括。(2分)
8.(6 分) (1)(4分) 擅长 不
出使 几(指多) (
2)A
(A中“之”与例句中的“之”均为“的”;B中“之”:代词,他;C中“之”:这件事;D中“之”:动词,到)
9.(2分)闻/容/知吏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剥削人民来追求自己的利益,我心不安。
(2)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11.(2分)忠心耿直,宽爱百姓,公正廉明,不巴结权贵,有很强处理事务的能力。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译文】
刘容自幼聪敏,稍大就喜读书。(当时)国家平常的风俗是崇尚武风,刘容也善骑射,可是这并不是他的爱好。中统初年,受国师推荐入东宫侍奉太子,专掌管府库。每次退朝,就去拜访国子祭酒许衡,许衡也与他一起进退。至元七年,世祖停留在镇海,因听说刘容熟习吏治,召他至镇海,命他暂为中书省官员。事毕仍复前职。其为人以忠心耿直著称。 至元十五年,刘容奉旨到江西去抚慰新附之民。有人劝他受纳馈赠,回去好贿赂权贵,可立刻荣华富贵。刘容说:“剥削人民以自利,我心不安。”事毕回京,只带书籍数车献给皇太子。
五、 2020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注释】(1)屈:使……屈服。(2)舒:舒州,今安徽潜山市。(3)肠:据文意,此处指脐带。(4)虎口:大拇指和食指相连部位。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过目辄记
活人无数
以汤温其腰腹
而不知所以然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三处)(3分)
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9.下列有关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中的“传”,是指“传记”,是用来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B.古人根据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为“字”,古人一般都有“名”有“字”。
C.“时年犹未冠”中的“冠”指弱冠,特指男子25岁时束发加冠的成人礼。
D.古代“金”常常指钱,“帛”是丝织品总称,古人常用“金帛”来指代财物。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11.文中的庞安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译文】
六、 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5-8题。(14分)
【注释】(1)赞:介绍。(2)蚤:通“早”。(3)录录:通“碌碌”。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5. (2分)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每处1分) 对1处1分,两处2分;画三处对两处的得1分;画四处得0分。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得十九人僧从
所识旁乏者得我与
B.左右未有所称诵
不以千里称也
C.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
陈康肃公善射
D.遂以毛遂为上客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6分)
(1)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2)毛遂入,按剑追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纵之约。
7.(6分,各3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句意合理,即可得分)
(1)希望您就把我作为后备人员带着前往。三个词各一分。
“愿”,希望,请让我; “以”,让(我)、把(我)、用(我)、拿(我); 前往、去。
(2)毛遂进入,用手握着剑柄逼迫楚王,用利害关系劝说他,致使楚王立刻签订了合纵的盟约。(注意“说以利害”的倒装现象)
说,劝说、劝、说服;致,导致、致使,让;说以厉害,倒装句式现象,一点1分。
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毛遂自荐,本来指毛遂主动自我推荐承担出使楚国的重任,后来作为成语用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指荐。B.从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
C.“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在文中属于侧面描写,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毛遂却都没有说出来,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华出众作铺垫。
D.毛遂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美。
【译文】
7、 202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注释】(1)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2)楯(shun3):栏杆的横木。(3缭绕:迂回,回环。(4摩戛:摩擦。
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1)稍西 __________
(2)相顾而惊
__________
(3)声切切不已 __________
(4)二三子不得寐
__________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与之语,愕而顾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而至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D.因追忆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资料卡】(1)蹑:踩,踏。(2)履:穿(鞋袜)。(3)?:追随,追踪。(4)?:攀登,登上(高位)
12.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1)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向西 看 停止 睡觉
(3)C
(4)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5)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迫求。
【译文】
八、2020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注释】(1)张俭:党锢祸起,张俭遭朝延通缉而逃亡,许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
9.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11.翻译句子。
(1)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2)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
12.概括夏馥的品格特点。
答案:
9、多次全都下达改变。
10、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11、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
12、性情正直;不畏权势,清高自许;淡泊名利,耿介高洁等。
【译文】
前一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37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