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9-12-19 17:39:42)
标签:
月考试卷校园 |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付老师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觥筹(gun)
B.谪守(zhé)
C.妖娆(ráo)
D.琅琊(yá)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位年轻女教师,用生命谱写着最伟大的爱的赞歌。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
B.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许多有识之士为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忧心忡忡。
C.贝多芬,在追梦的路上,双耳失聪,但他这个名字,却流芳百世,妇孺皆知。
D.市教育局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乱象,还青少年一个干净的网络空间。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家长,他始终关注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B.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一起观看了我校举办的“迎新年,庆新春”联欢会。
C.一直以来,止痛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的方式,但长期用药往往经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D.部门工作人员对市民提出的建议积极采纳,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解决这些“难”题不能回避,更不能掩盖,而是需要给自己拓展更大更宽地舞台。
他们选择了离祖国更近、离人民更近的方向,给人生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就像很多年轻同志把自己的“人生战场”标定在祖国的边疆、一线。
人生从来没有“荒凉地带”,即便存在一时的不如意,也要走出自己的“荒凉”。
把人生价值定位于人民安宁,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积蓄人生出彩的力量。
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恶劣的自然条件,还有心理的起起落落,都是人生必须要 面对的“难”。
A.
C.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古来月中有嫦娥、桂树、玉兔的传说,寄寓了人们许多难以说尽的心灵图景。是什么,给予人们这样的启示?为什么,有关中秋佳节的种种民俗,都与一轮明月有关?圆与缺之说,__________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A.又似一颗跳动的心脏,包含了很多人世间的苦苦甜甜,欢乐与辛酸。
B.又似一颗包含了不少人世间的苦苦甜甜,欢乐与辛酸的心脏。
C.又似一颗跳动的心脏,包含了多少人世间的苦苦甜甜,欢乐与辛酸?
D.又怎能不像包含多少人世间的苦苦甜甜,欢乐与辛酸的心脏?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6.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浣花溪畔幽美宁静的自然风光,表现出村居生活清悠闲适的情趣。
B.本诗属杜诗中难得多见的豪放欢快之作,可见作者对生活充满激情,满怀畅想。
C.诗的前半部分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庭生活的温馨,最后两句抒写无欲无求的平淡心境。
D.全诗是作者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获暂时安居的栖所过上安定生活后的真实写照。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抱村流”通过拟人的手法写出清江(浣花溪)的可爱,同时照应“江村”的诗题。
B.颔联描写“堂上燕”和“水中鸥”的自在活泼,相亲相爱,勾画了一幅惬意和谐的画面。
C.颈联描写妻子下棋、稚子做鱼钩的闲适而温情的画面,对饱经战乱之苦的作者来说,这是一份难得的幸福。
D.尾联表达出作者的闲适心境,有朋友供应粮食、有栖身之所,自己别无他求,安闲自在,内心充满欢悦和满足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癩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作/青云白鹤观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D.余/忆童稚时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或(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11.请你结合文中的件事简单分析什么是“物外之趣”。(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6)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
(8)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17分)
我和未来没有擦肩而过
毕桂涛
煎熬了几个月的疯狂复习之后,我凭借着微弱的几分险过中考分数线。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天高地厚,只是不可一世地吹嘘着自己有多厉害,别人用三年才考上的高中,我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升高中的那个暑假,我还信誓旦旦地对着父母承诺:“三年之后我一定能考上好大学!”我知道,那时父母对我已失望透顶,早就不抱有很大的幻想,只是嘱咐我不要再闯祸,安安稳稳的就好。
开学那天,父母把我的行李安排妥当后就离开了学校。出于对高中的好奇感,我曾经的那些豪言壮语消失在了悠闲的时光里。毫无疑问,我的第一次月考班级排名第45名,期中考试班级排名第47名,而班上只有51个人。年少的狂妄让我失去了往昔的自信,所有的承诺都化为一纸空谈。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假前的午后,妈妈打来电话说不来接我,这让不明原因的我满腹牢骚。一到家,我就开始质问瘫坐在沙发上的爸爸:“为什么不去接我,害我这么晚才回来,你不知道高中学习很累吗?”爸爸郁郁地坐在沙发的一角,没有说话,肃静的氛围仿佛能瞬间凝固空气。妈妈急忙解释说,是因为他们两个人都临时加班,并叫我不要冲着爸爸发脾气。我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也没有在意。可晚上起来上厕所时,我意外地发现爸爸还坐在沙发上默默地想着什么,像一座岿然不动的塑像矗立在黑暗中。突然,我似乎意识到了些什么,但始终没有说出口。
过了一个月后,我才知道,那天爸爸公司的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去学校接我的途中,汽车追尾,爸爸大半天都在解决纠纷;老师给爸爸打电话,告知了那次月考的成绩和排名,又是倒数;联系课后辅导机构时,爸爸被辅导老师连连拒绝……可这一切的一切,爸爸都没有告诉我,他始终为我负重前行,让我没有顾虑地向前奔跑——而我却屡屡让他失望。
知道这么多原委后,我再也没有理由整天得过且过、优哉游哉了。于是,我收拾好心情,整理好心态,决定放手一搏,不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那些隐匿在我背后付出的人。
高二新学期伊始,我彻底改头换面,那种浑浑噩疆的状态一去不复返。上课的时候,我不再继续趴在桌上睡觉或光明正大地看小说,而是极力地克制自己,认认真真地听每一节课。即便刚开始我仍然有很多不适应,会时不时地开小差,会什么也听不懂,但这丝毫没有阻挡我已经在正确的成长道路上渐渐苏醒。
高三之后,我的成绩开始有了起色。黎明的熹微曾见证我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繁冗的笔记曾陪伴我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厚积的课本承载了我天又一天的坚持。数学题反反复复做了三遍,英语阅读整整做了五大本,以前没有背过的语文篇目和政史地来来回回地往死里背。我已经记不清,老师曾多少次为了激励我继续努力而当众表扬我,我也开始真切地体会到一种被别人认同的满足。
六月高考来临的时候,我像出海已久的渔船,在返航途中渐渐看到远处的海岸线,激动而又期待。十七岁的那个夏天,我被一所二本院校录取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对于这一切,我很知足,也很庆幸。这三年,我押上所有赌注,紧握着手里的“痴心妄想”在泥泞中摸爬滚打,只为了那一份最单纯的执念和梦想。
海阔天空在勇敢以后,我和未来恰好在梦想的边缘迎风而立,并没有擦肩而过!
(选自《知识窗》2019年5期,有删改。)
13.阅读文章,梳理文脉,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4分)
内容 |
“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
考试的排名靠后 |
A |
B |
满腹牢骚 |
知道父亲为我负重前行 |
决定放手一搏 |
C |
获得满足 |
被大学录取了 |
D |
14.按要求赏析句子(7分)
(1)可晩上起来上厕所时,我意外地发现爸爸还坐在沙发上默默地想着什么,像一座岿然不动的塑像矗立在黑暗中。(从加点字的角度赏析)(4分)
(2)黎明的熹微曾见证我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繁冗的笔记曾陪伴我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厚积的课本承载了我一天又一天的坚持。(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3)
15.高考来临的时候,“我”激动而又期待。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我”为什么激动,“我”又在期待什么。(2分)
16.标题“我和未来没有擦肩而过”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做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13分)
中国人何时开始用筷子
徐风
①中国人使用的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崇的科学发明。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拔、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物美价廉。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李政道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的两根东西,却巧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温,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②究竟是谁发明了筷子?我们早已无从考证。《礼记》郑玄注云:“以土涂生物,炮而食之。”说的是先民把谷子用树叶包好,糊上泥再放入火中烤熟。更简单的方法是把谷粒放进火灰中,不时地用树枝拨动,让谷物得到均匀的受热后再食用。也许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启发,一根树枝逐渐变成了两根,树枝又被竹木代替,最原始的筷子就出现了。
③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是最早使用象牙箸的君王。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亦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④在商周及其以后的春秋战国时代,用筷子的是贵族,用筷子吃饭在当时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之后才慢慢向民间推广普及。
⑤有专家认为,筷子的发明与面条有关。2002年,青海喇家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实物——距今400年的面条,或许让筷子的出现变得顺理成章。
⑥考古学家发现的这些古老面条保存完好,长而细,呈黄色,盛在一个倒扣的密封的碗中。科学家确定这种面条是用小米制成的,小米是中国的本土谷物,在7000年前便被广泛种植。而现代北美和欧洲的面条则通常是用小麦面粉制作。
⑦这个发现将面条的发明权交到了中国人的手上,从制作水平来看,面条在当时是比较流行的食品。但使用匙匕吃面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早已放弃了手抓习惯的先民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用骨箸食用面条。面条的出现,或许是筷子出现的最大原因。
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古人同时使用匕和著进餐,但箸的地位渐渐取代匕,却是在汉代开始的。而以汤饼为前身的面条,也是在汉代开始普遍流行的,到了宋代,面条已经发展出炒鸡面、笋辣面、卷鱼面等不同品种。或许,正是面条走入寻常百姓家,才让筷子成为人们的主要进食工具。
⑨筷子曾经传播到中国周边的国家,如日本、朝鲜、韩国等,形成东亚地区使用筷子进餐的传统。这些国家使用筷子的习惯延续至今。
⑩然而,东亚地区之外的外国人见到筷子的第一感觉多半是新奇并且惊讶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时来到中国,他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录了中国人使用筷子吃饭的习俗:“他们吃东西不用刀、叉或匙,而是用很光滑的筷子,长约一个半手掌,他们用它很容易把任何种类的食物放入口内,而不必借助于手指。食物在被送到桌上时已切成小块,除非是很软的东西,例如煮鸡蛋或鱼等,那些用筷子是很容易夹开的。”
⑪到了全球化的今天,使用筷子吃饭已经不再是中国人或者东亚人的专利,美国每年都会从中国进口数千万双竹筷子,法国甚至还设立了“金筷奖”来表彰中餐及其他亚洲风味餐的出色经营者。如今,有3000年历史的筷子传递着东方特有的饮食文化,正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发挥着它的作用。
(节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7.选文从哪几个方面对筷子进行介绍?请简要概括。(4分)
18.文章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19.第段中加点词“目前”删去好不好?请说明理由。(4分)
20.为什么专家认为筷子的发明与面条有关?(2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1.阅读下面一篇文字,完成小题。
九年级1班举行“即席讲话”口语交际活动。语文老师说:“2018年8月21日,在从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男乘客孙赫不肯对号入座,却抢占女乘客的作为,列车长和乘警劝说无果。视频被发到网上后,引发了网友的谴责,而后,在9月3日,国家公共信息中8月份新增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公示中,高铁霸座男孙赫出现在黑名单中,半年内被限制乘坐所有火车席位。对孙赫霸座行为以及处理结果,你有什么看法?请你谈谈。”
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同学,轮到你发言时,你会怎么说?(150字左右)
(二)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告别纯真的童年,跨入艳丽多彩的花季;告别虚伪的面具,做一回真实的自己;告别亲友,踏上远去的列车;告别家乡,去经历一次陌生的旅行……告别可以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告别也可以是一段心路历程,一座成长的丰碑。
请将题目《告别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B;2.D;3.A;4.B
【详解】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每个句子,找出句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语段论述如何对待人生的“荒凉地带”,第句提出观点,应放在开头;第句承接第句进一步解释人生“荒凉地带”的具体含义;第句是过渡句,紧承第句内容,并引出下文,具体论述如何走出自己的“荒凉”;第句举例论证,第句承接第句进行论述,第句是第句的总结。排序为:。选B。
5.B;6.C;7.D
【解析】
6.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B项有误,本诗充满欢愉轻松之感,却无豪放之气,表现作者对眼前生活的满足,没有传递出更多的追求。故选B。
7.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D项有误,诗中虽部分表现欢悦轻松之情,但结尾句仍流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惆怅之感。故选D。
8.C
9.或:有时
10.(1)夏天蚊子多,叫声像打雷,心里把它当作群鹤在空中飞舞(2)我年纪小,正看着出神。不觉“呀”的一声吃了一惊(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雷”:像雷声。“私”:私下里,心里。“余”:我。“方”:正)。
11.示例:本来蚊子只会给我们带来烦恼,把它比作成鹤,结果还带来了很多乐趣,“物外之趣”就是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12.略
13.A 失去自信
14.“岿然不动”指像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文中说父亲像一座岿然不动的塑像,写出了父亲身为顶梁柱,在家庭陷入困境之时,依然毫不动摇,负重前行的坚定和伟岸。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我”为了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之大;也表现了“我”不服输的性格特征。
15.示例:高考来临的时候,“我”激动是因为经过两年不懈的努力,终于等到可以证明自己实力的时刻;“我”期待的是能在高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能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
16.“我和未来没有擦肩而过”一方面是说“我”通过自身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并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另一方面是说“我”在失意的时候没有放弃自己,放弃梦想,而是发愤图强,在奋斗中实现了诺言,也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未来。
17.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意义;筷子的诞生及早期发展情况;筷子出现的原因;筷子向国外传播的情况。
18.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李政道的话,描述筷子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充分有力地说明了筷子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伟大的科学发明。
19.“目前”表时间,起限制作用。说明“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这一发现只是现阶段的发现,随着考古、科技的发展还有可能出现其他的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0.考古学家发现的古老面条长而细,而使用匙ヒ吃面是不切实际的。先民们早就放弃了手抓习惯,而开始使用骨箸食用面条。到宋代,面条已发展出多种品种,从而走入寻常百姓家,才让筷子成为人们的主要进食工具。
21.示例:大家好!我认为孙赫高铁霸座的行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不遵守公共交通秩序,既影响自身的形象,也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处理结果,我认为合情合理,对他本人起到教育作用,对其他人也是一种警示。
【详解】
要求学生首先表明态度,指出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孙赫霸座行为既要受到道德谴责,也要受法律制裁,启示我们要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秩序。据此写出自己对处理结果“高铁霸座男孙赫出现在黑名单中,半年内被限制乘坐所有火车席位。”的认可。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