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不一定高能
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第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得她的老师大为恼火。
一位高分考入科技大学的学生在做实验如此之差,可见此人动手能力多么菜。这位女大学生考试成绩远胜于他人,是学霸;在实践操作中显得那么弱智,是学渣。因此,我认为高分不一定高能。
高分的能不一定高能,而低分的人也不一定低能,这就取决于实践能力的高低。实践能力强的人可以凭借这点远胜于会“纸上谈兵”的人,这就是实践能力强的人优势所在。
我国的教育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检测方式就是考试,衡量的标准是分数。从小考到中考到高考,一张试卷定终身。这导致我们的各位家长学生认识到分数的重要而没有意识到实践的重要。
无独有偶,13年的“神童”魏永康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被迫退学。
“神童”魏永康有着神一般的大脑,却拥有猪一样的实践能力。这也充分证实了教育不是真空地带,一切脱离社会、脱离孩子生活实际的交最终都会走向失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高能”两字就告诉我们做科技的人一定高能,正因为魏永康缺高能,从而不能适应物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学习生活。这必须引起社会、学校和家长深思。我想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人,其次才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为什么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呢?我认为跟学校和老师以及家长的短浅目光有关。首先,从学校角度看,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认为考高分,考好大学就行了,轻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老师认为只要能考高分,其他的一概可以不管。老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却如此重视分数,拿学生怎么会不重视分数呢?家长方面一味地让学生做竞赛题,上补习班,家务全部承包,这就让学生眼中只有学习没有生活,只有分数没有能力。
分数不能代表一切,我们的教育要重视“格物致知”的精神,即通过实践,通过探究获得知识,反对高分的独裁。
四川的女大学生长于考试短于实验只是万千学生的一个缩影,我们的教育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重实践,重动手,让“高分低能”四个字远离我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