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标签会说话(辅食添加版)

(2014-05-19 09:59:55)
标签:

育儿

辅食

食品标签

安全

营养

分类: 【食材的选择和制作】

【营养育儿基础科学知识】

前言: 

      在中国,似乎打上“儿童专用”字样的食品更受到家长们的青睐,原因无他,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而一家都是一个孩儿的情况下,很多家长们认为:打上“儿童专用”字样的食品,就应该说明这些食品在营养成分上做了单独设计吧。

     当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打着“儿童专用”滋养的儿童饼干、儿童面条、儿童酱油和儿童榨菜,甚至出现儿童味精等等,食品一旦标注上“儿童专用”滋养,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可“儿童专用”真的是名至实归么?

     中国很多高知识高学历的家长在备孕期的,就开始在积累大量育儿知识,以帮助我们解决“怎么样养小孩的问题”。这个过程中,位于基石部分的营养科学知识储备相当重要。家长们面对众多母婴食品的基本诉求是为了获取营养值和和理念,通过这些知识,满足养育孩子的工具性需求。

     购买宝宝的辅食,首先要清楚的了解食品标签的内容和选择方法。标签上都包含哪些信息呢?

 

小小标签会说话(辅食添加版)

 

一、  日期----什么时候生产的?质保期到什么时候?

小小标签会说话(辅食添加版)

【常用标识】

        EXP:

通用翻译:截止日期、有效期、失效期

        MFG:

通用翻译:生产日期

        LOT:

通用翻译:制作批号

【育儿提示】

A 国际通用食品标准日期为截止日期,国内食品多标注为生产日期。

B 家长购买国产食品在注意生产日期的同时,需要关注保质期。

C 生产批号有利于产品溯源。尤其是召回产品时使用。

小小标签会说话(辅食添加版)

小插曲:

作为一个营养师母亲,我曾经带儿子亲自去实操了一把与超市的“九十六条行动”,故意找了很久的过期产品(北京尤其是大型商超,有专人负责检查过期商品,找到过期商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付款后带着付款凭证和商品找到超市的相关部门做了10+1倍商品价值的理赔。

很严肃的告诉孩子: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发展异常快速、社会矛盾也异常尖锐的时期,我爱你,也同样热烈的爱着这个国家。作为它的未来一代,虽然你享受着它带给你的一切正面能量,但也同样对它未来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虽然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微小,希望通过这种小小的努力,聚沙成塔、积腋成裘。

二、名称----是什么?

        乳酸菌饮料≠酸奶

小小标签会说话(辅食添加版)

酸奶和乳酸菌饮料有很大的区别,妈妈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区分。

【关键词:营养价值】

酸奶除保留了鲜牛奶的全部营养成分外,在发酵过程中还产生了人体营养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且易于吸收,特别是对乳糖消化不良的宝宝。乳酸菌饮料虽然成分中也含有乳酸菌、牛奶等,但其中蛋白质、脂肪、铁及维生素的含量均远低于酸奶。因此从营养价值上看,乳酸菌饮料远不如酸奶。

【关键词:生物活性】

     二是注意乳酸菌饮料的类型。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乳酸菌饮料分两种类型:活性的乳酸菌饮料和非活性乳酸菌饮料。具有活性的乳酸菌饮料简称活性乳,能有效抑制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繁殖和成活。所以,经常饮用活性乳,对人体的健康大有裨益。另一种是非活性乳酸菌饮料,一般不存在活性乳酸菌的功效。

    家长可通过产品标签的说明分辨产品是活性或非活性。一是看产品包装标明的产品类型是杀菌型还是未杀菌型(即活性乳),二是看产品的储存方法是否需要冷藏,活性乳酸菌饮料未经高温灭菌,一般需在2~8℃条件下冷藏以保持其活性。非活性乳酸饮料通常会在标签上说明发酵后经高温灭菌,无需冷藏,常温保存即可。

 

        含乳饮料≠鲜牛奶

小小标签会说话(辅食添加版)

【关键词: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

国家有明确规定牛奶产品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3%。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就必须标注“含乳饮料”。在所有正规产品的外包装上都有产品的成分:脂肪、蛋白质、水、添加剂等。如果家长只是想区分牛奶和乳饮料只需要看下外包装蛋白质≥3%为牛奶低一这个标准的为乳饮料

 

        果汁饮料≠果汁

小小标签会说话(辅食添加版)

【关键词:纯果汁含量】

原果汁:100%纯果汁,用新鲜的水果压榨分离而成。纯果汁中不允许添加任何辅料,因此口味不甜,带有水果的天然香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水果中的营养。

水果汁:水果破解后,把果核、粗纤维等过滤掉,再经过高温消毒制成,是原果汁浓度的40%左右,添加了一定量的糖份和香精,口感好。

果汁饮料:纯果汁含量不低于10%。

果粒果汁饮料:果汁含量不低于10%,果粒含量不低于5%。

果汁类汽水:原果汁含量不低于2.5%。

果味型饮料:饮料中的果味基本由人工添加剂合成,原果汁含量低于2.5%。

 

重点提示:

很多父母认为,水果膳食纤维较多,宝宝咀嚼功能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果汁是不二之选,但从营养角度来说,果汁不能完全代替水果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果汁里基本不含水果中的纤维素;

第二,捣碎和压榨的过程使水果中的某些易氧化的维生素被破坏掉了;

第三,水果中某种营养成分的缺失会对整体营养作用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四,在果汁生产的过程中有一些添加物是必然要影响到果汁的营养质量的,像甜味剂、防腐剂、使果汁清亮的凝固剂、防止果汁变色的添加剂等;

第五,加热的灭菌方法也会使水果的营养成分受损。因此,对于能够食用新鲜水果的人来说,整个的水果永远是营养学上最好的选择。

所以,喜欢喝果汁的宝宝妈妈注意了,别一味地给宝宝喝果汁,多吃吃水果才最原味健康。而且,喝果汁时的注意事项还蛮多的,要记住哦。

 

        儿童酱油≠低盐酱油

小小标签会说话(辅食添加版)

     商家对宝宝酱油是这样描述的“儿童营养酱油营养价值高于其他酱油,主要是因为里面的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和添加了其他微量元素。那么我们来具体分析下:

【关键词】氨基酸态氮不代表营养价值高低

       从营养成分上讲,氨基酸态氮含量只能代表鲜味程度,当然越高越好,但不能以此来判断营养价值高低。儿童酱油的氨基酸氮含量比特级酱油高,只代表口感与普通酱油的差别,更容易让味觉敏感的(刚出生的婴幼儿大概有一万个以上的味蕾,成人大概有2000-3000左右)宝宝接受而已,不代表其营养价值高低。

知识点:

氨基酸态氮含量指的是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元素的含量。该指标越高,说明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鲜味越好。国家标准的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最低含量不得小于0.4g/100ml,但是不能以此来断定营养价值高低。一般来说,特级、一级、二级、三级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0.8%、大于等于0.7%、≥0.55%、≥0.4%,差别不是很大。

将同一品牌的儿童酱油与普通酱油相比会发现,儿童酱油的氨基酸态氮每100毫升0.8%-1.0%之间,达到了特级酱油的标注,但未标注“儿童酱油“的其他品牌酱油,也有多款氨基酸态氮达到1.0以上,在原料方面,二者没有任何区别。

【关键词】钠含量

很多父母都知道宝宝吃盐过多对健康不利,其实是指的食盐(氯化钠,NaCl)中的钠的摄入过多有害健康。

所以,在谈到宝宝摄入食品控盐时,除了要注意作为调味品、烹调菜肴时放入的盐及酱油、咸菜、咸味食品外,还要认识到很多日常食品中因含有大量的钠,也是应该尽量避免的,而这是很多现代父母普遍不了解或不重视的。如方便面、饼干、面包、挂面、切面、油条、点心、零食、味精、鸡精等。正是因为日常食品中隐藏着大量的钠,可能会对宝宝发育健康不利,2008年出台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特别规定,钠是要在食品营养标签中注明的4种“核心营养素”之一。以后家长在购买这些食品时就要注意一下,尽量减少高盐或高钠食品的摄入量。

我们比较的结果:其中一款儿童酱油的钠含量每100克含有6320毫克,而某一款品牌的普通酱油每克含有5786毫克,儿童酱油比普通酱油反而更咸。

儿童摄盐标准:

0-6个月,每天摄入量不应超过200毫克,食盐当量0.5克。计算的时候要同时计算入其他食物中含有的钠;

6-12个月,不超过1克;

1-6岁,不硬超过3克;

7-10岁,不应超过5克。

 

重点提示:

需要向家长指出的是,有些声称低盐或低钠的食品其实并不低钠。判断一个食品是否低钠,是有一定国家标准的。这里再次提醒家长们购买时一定要关注包装食品标签上的钠含量:

根据国家标准,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钠的含量小于或等于120毫克,就可以称为“低钠”或“低盐”食品。

非常低钠食品: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钠的含量不高于40毫克。

参考文献:国家标准GB/T 23789-2009

【关键词】警惕又咸又甜的食物

很多家长喜欢给宝宝吃又甜又咸的零食,例如九制话梅,在制作的时候,又加入盐又加入糖;或者奶茶,很多家长自己制作的时候认为很健康,没有其他添加剂和人工香精色素。

实际上,甜味有一个很神奇的功效,就是“和、缓”作用。敦化和舒缓其他味觉神经的敏感度。例如同时制作又咸又甜的食物,为了增强口感,商家就必须加入比单一五味量更多的食盐和糖份,往往这种食物对成人也是超量了,更别说小宝宝了。

 

三、配料----都含有什么?

小小标签会说话(辅食添加版)

【关键词:添加剂】

根据联合国“食物标签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的定义,“食品添加剂”这种物质,我们通常不会单独食用,也不会出现在天然食物中,但在生产、处理、制作、包装、运输、储存时加进食物中的东西,作用可能是改变食物的色泽、味道、气味、质感,却不一定有营养价值。

在重量上来说,添加剂也许不会占食物很大的比重,但是它们都是化学物质,积少成多,对宝宝的身体影响也较大。虽然不同国家、地区都有条例监管,但是有关条例都是倾向宽松,让食物制造商有更大的自由,也让不介意食品添加剂的消费者选择。

但作为一个研究营养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健康,我是不取的。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某一品牌的普通酱油有6种添加剂,而儿童酱油中达到7种,其中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防腐剂原料也在两种酱油中都存在。

据了解,早在2007年,我国就已经实施了《调味品分类》国家标准,标准姜酱油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和铁强化酱油三类,但是并没有出台关于儿童酱油的相关标准。在中国现阶段几乎处于随心所欲的使用阶段。

市场上很多的儿童酱油、儿童挂面、儿童饼干、多数是包装细一点,有的还强化了一些为量营养素、营养价值也没有高多少;但多数钠都没有少放、还为了追求口感,多加点糖、多加点香精、包装可爱一点、颜色鲜艳一点,还有的欧美式快餐增加了小玩具等促销手法来吸引孩子,这些对孩子的健康完全没有一处。

多数的中国家长,非常容易被“儿童”“幼儿”“宝宝专用”等字样所吸引,认为孩子需要这样胃儿童的营养要求特殊设计的产品,这完全可以理解。但这些生产产品的企业,真的咨询了相关营养专业人士,真的考虑到了婴幼儿的特殊健康要求吗?如果没有这样的职业素养和高品质经营意识,仅仅是拿儿童这个词汇来说事,企业能走多远呢?

受食品添加剂的高危族群:

    食品添加剂似乎并不影响所有的人,如果你的宝宝有以下疾病,服用某些添加剂可能使病情难以治疗:

        哮喘、鼻敏感、慢性支气管炎、经常性呼吸道炎

        过度活跃症、情绪不稳定、儿童行为问题

        湿疹、荨麻疹、牛皮癣

        经常性消化系统问题,例如:胃胀气、腹泻、肠痉挛等

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

果汁、饮品中的安息酸、山梨酸;

干果中的二氧化硫;

预制食物、酒楼中常用的味精、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植物油中的抗氧化剂BHA;

还有些比较有争议和重要的,例如谷氨酸钠、砂糖和代糖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赛蜜等

 

【关键词:顺序】

目前国内对内销食品标签的管理规定主要是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国家质检总局令[2009]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两个规定,按照先大后小、先多后少、原料辅料添加剂的顺序标注其产品配料。

按照这个原则,如果蔗糖排在第二位和排在后几位的含量肯定是不同的,越靠前含量越高。

 

四、营养成分表----含有多少营养物质?

小小标签会说话(辅食添加版)

如何才能知道吃了某种食品后摄入了多少营养?

  “对着营养成分表,可以拿起计算器来算一算。先看看一个包装或一份食品的质量,然后和营养成分表中的含量数据相乘,就可以知道吃了这种食品后我们摄入了多少能量和营养成分以及占到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

    这种行为大多数是由营养专业人士和减肥人士进行的。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家长也需要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当在标签上强制标示四种营养成分和能量(“4+1”)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其中,“4”是指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1”是指能量。

“营养成分表一般是由三个内容组成的表格,分别为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值、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简称NRV%)。在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营养成分含量值是按照每100克(毫升)食物给出的,还是按每份食物给出的。如果按每份食物给出,还要注意每份食物的重量,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食物营养信息。”

育儿小提示:

家长需要关注的,多是营养制剂和强化食品。例如有的鱼肝油里有维生素AD和DHA、EPA等营养素,而某些强化食品里或者辅食里,也具有相同的营养素。但看哪一种食物都不会超标,但是一天之内,同时摄入两种以上的营养制剂或者强化食品,就要把营养素累加在一起了。而这种累加计算结果,往往是超标的。

经典案例:有一位贫血的宝宝,妈妈怎样给宝宝吃补血补铁的食物和营养剂效果都不理想。后经过排查,宝宝每天在吃美国的小熊多维生糖,同时吃韩国的托马斯维生素糖。两种食材里面维生素B族累加超标,导致宝宝贫血。维生素B2、B6、B9(叶酸,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贫血)、B12(缺乏会导致溶血性贫血)等,都对造血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相关营养法规,只有一份食物中的数量达到改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15%(参考文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9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上才能说能够提供某种营养素;达到30%以上,才能说富含某种营养素。如果实际含量太少,则起不到有效的补充作用。

 

     家长在关注“儿童专用”字样的同时,必须认真看看营养成分表,而不要被宣传的概念所迷惑,当厂家在强调强化钙、铁、锌等营养素,购买的时候只要和其他同类的普通食品相比较,就可以知道有无优先购买的必要性了。

     至于那些儿童零食、甜饮料(现代技术完全可以用完全没有天然食材的各种人工添加剂制作出一瓶果味或奶味的饮料)、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等工业产物。欣赏可以,个人绝对是不建议给消化系统尚未成熟稳定的小宝宝摄入的。智慧的家长,会慎重的选择,不把营养摄入只寄希望于所谓的儿童专用食品,会更关注日常食材的天然、完整、新鲜和均衡的膳食结构上,才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五、条码信息----告诉你很多!

小小标签会说话(辅食添加版)

      条形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许多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用商品条形码一般由前缀部分、制造厂商代码、商品代码和校验码组成。商品条形码中的前缀码是用来标识国家或地区的代码,赋码权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如 00-09代表美国、加拿大。45-49代表 日本。690-695 代表中国大陆,471 代表中国台湾地区,489 代表香港特区等等。

      制造厂商代码的赋权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物品编码组织,中国由国家物品编码中心赋予制造厂商代码。商品代码是用来标识商品的代码,赋码权由产品生产企业自己行使,生产企业按照规定条件自己决定在自己的何种商品上使用哪些阿拉伯数字为商品条形码。商品条形码最后用1位校验码来校验商品条形码中左起第1-12数字代码的正确性。商品条形码是指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识,用以表示一定的商品信息的符号。其中条为深色、空为纳色,用于条形码识读设备的扫描识读。其对应字符由一组阿拉伯数字组成,供人们直接识读或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入数据使用。这一组条空和相应的字符所表示的信息是相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