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的饮食: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三)
(2010-08-23 11:42:00)
标签:
保健秋雨艾灸五仁杏仁糯米粥育儿 |
分类: 【宝宝24节气饮食】 |
终于迎来立秋后的一场绵绵秋雨,雨停后阳光依旧毒辣,空气却突然凉爽了下来,空气里游动着清冽的味道。
突然意识到,哦,处暑了~
俗话说:“过了处暑节,夜凉白天热”。正午揪着夏天的小尾巴,赶紧把被子、毯子、垫子、衣服连带书籍都搬到院子里摊开沐浴阳光,能晒的几乎都搬出来,连带小崽们也晾着肚皮在被子上滚来滚去的嬉戏玩闹。
JON闹够了,把脸埋在被子里,好一会儿,抬起头对我说:妈妈,一股太阳味儿,你闻闻?
宛尔一笑~
和J一样的年龄,我也曾经对妈妈这样说过同样的话。那段岁月里的太阳味儿,至今依然温暖着我的胸膛。
下午在厨房做五仁粉,松子、花生、芝麻、核桃、杏仁五种坚果,烘烤压榨以后满屋飘着坚果特有的清香, ,小伙子最近学会的词儿挺多,一个一个的实验在他娘我的身上,说的为娘心花怒放,便随手给了他一个箩晒,让他学着把五仁粉过箩筛细。
群里有些妈妈总说:你是不是偏R一些啊,怎么总说R怎样怎样?说JON很少?
不是哦~我的孩子,爱,是一样的,JON因为内向一些,语言总是简短意赅,比如:妈妈,别再外人面前夸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这么聪明~
和他爹一样,是个不爱张扬的家伙!嘿嘿!
R则是个傻小子,整天就知道傻淘,上蹦下跳的,不让上房就下河的主儿,锻炼的身体超级结实,手眼协调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非常棒,走马路牙子比哥哥走的稳多了,反正各有各的优点。我的孩子,我都喜欢~
按照中医来说,保健之道在于“清、调、补”那什么是清调补呢?清,就是清理,用专业的话来说就是排毒;调就是调理,达到平衡;补就是补充,即补充营养品。
关于立秋,前段时间重点写的是清,既然天气凉快下来,就可以进行到“调”的阶段了。
所谓的调整,就是调整平衡,包括10个方面:
健康宝宝膳食平衡守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dfada0100krmb.html
为什么重点在处暑期间要注意调整孩子的体质呢?
处暑开始以后,昼夜温差变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正这个时候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这也提醒亲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时候,也可将此视为夏天的回光返照。因此,宝宝处暑调养显得尤为重要。
亲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保证孩子睡好子午觉
2、预防肚脐和脚受寒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就不建议开空调了,亲们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室内空调的使用要得当,建议室内外温差保持在5℃左右,避免着凉感冒,还应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将家中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混浊、潮热。有疾病不敢使用空调的孩子,家长要采取物理降温,如电扇前放盆水,常用水擦洗身体。小孩子新陈代谢旺盛,出汗多,更容易发热,要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应勤洗澡、换衣服。消暑时别太贪凉,这个时候开始,就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光脚露肚脐的乱跑了,一定预防双脚和肚脐受寒,预防阴暑的发生。
3、忌情绪大起大落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健康,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听音乐、玩安静的游戏等。
4、避免中午室外运动
孩子的运动以“不累”为标准。早晚可去室外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可以使孩子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气神。但中午气温偏高,应尽量避免室外活动,特别是生病期间、身体发虚的宝宝,室外炎热的天气,会增加虚脱的发生率。
5、宜多食咸味食物
处暑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上宜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饮食上宜多食咸味食物,如可多食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八角、茴香等。还可多食新鲜果蔬(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百合、白萝卜、胡萝卜及梨、苹果、葡萄、荸荠、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萝、罗汉果、大枣等)、多食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每日最好饮水或豆汤200ml,切不要急着贴秋膘,对脾胃不好的孩子,可咨询专业营养师后结合药膳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