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外号“二木头”,通过73回懦小姐迎春看《太上感应篇》一节,活活地把迎春善良软弱毫无主见逆来顺受,实则逃避矛盾自求安稳的神态刻划的入木三分。
《太上感应篇》是本劝人作善事不要作恶事的道教的劝善之书。最早在宋史艺文志里面收录李昌龄的《感应篇》一卷。《道藏》中“太清部”目收有《太上感应篇》30卷,主要是在李昌龄的《感应篇》基础上编入许多“善行”故事。
何谓“感应”?何谓“太上”?“感应”就是“有感必应,自然之道”。正如刘向在《新序》里面说:“虎啸而谷风生,龙兴而景云属,击庭钟于外而黄钟应于内,物类之相感,精神之相应,若响之应声,影之象形。”
“太上”在儒家那里是至高无上的意思,如《曲礼》上说:“太上贵德。”《春秋》上说:“太上以德抚民。”“太上”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但在后来在道家那里则出神入化了。如南北朝的陶弘景在《真诰》里面说:“太上者道之子孙审道之本,洞道之根,是以为上清真人,为老君之师。”又据《老子内传》里面说“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以名重耳。”太上老君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有甚者如葛洪所说“老子无世不出,在黄帝时候为广成子,在周文王的时候为邑子。”李昌龄的《感应篇》是根据葛洪《抱朴子》中的“微旨”一篇改编的,后来演化为道教的《太上感应篇》,进而又变为《阴骘文》
《感应篇》白文部分并不长,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依据道家语,解释感应并且托之神灵。第二部分是列举诸多善行。第三部分则列诸多恶行。
附李昌龄《感应篇》白文部分: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乖直,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
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要是二姐姐是个男人,一家上下这些人,又如何裁治他们”迎春笑道:“正是,多少男人衣租食税,及至事到临头,尚且如此。况且‘太上’说的好,救人急难,最是阴骘事。我虽不能救人,何苦来白白去和人结怨结仇,作那样无益有损的事呢?”(红楼梦第72回)
阴骘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篇里面,原句是:“惟天阴骘下民”。骘是安定的意思,原句后面的注解是:“天不言而默定下民”。意思是人应该用他的良知良能做好事,要不为人知。冥冥之中自有神知。道家根据这个思想,有渗入佛教思想,把《太上感应篇》改造为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阴骘文》。《明史》艺文志里面有永乐皇帝下旨撰写的《为善阴骘》的书目,这可能是后来流传的《阴骘文》。
在红楼梦11回贾敬过大寿,孙子贾蓉出城到贾敬修行的道观去拜寿,贾敬吩咐贾蓉很多话,贾蓉回来传话,其中就有“那《阴骘文》,叫急急的刻出来,印一万张散人”。
这里举例一下《阴骘文》宣扬佛教的字句:
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修数百年岐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
在清代士大夫这一阶层中,普遍流行《太上感应篇》,有学者就有意把这本道家的书解释为源出儒家。如“所谓善人”,引论语“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桓者,斯可矣。”然后再引《左传》“禹称善人”、论语朱熹注“为无恶也”等语为笺注。
在清朝同治六年京师龙文斋初刻的大字本《词馆分写太上感应篇引经笺注》,上面有当时士大夫分别恭楷抄写的太上感应篇,这些人里面有沈桂芬、潘祖荫、崇绮、张之洞这样的俊杰才人。写到这里,林黛玉所说“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的意义恐怕不仅是对迎春说的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