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谷杂粮也是补品

(2014-10-09 15:26:42)
标签:

美食

     或许是由于传统文化的缘故,时至21世纪的今天,国人都有着一种“进补情结”,尤其喜好食补,于是飞禽走兽、山珍海味,统统都成了盘中之餐。其实,完全用不着如此奢华,五谷杂粮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好的滋补品——早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了“五谷为养”的主张,而且大量的事实也已证明,五谷杂粮不仅可以解饥饿、饱口腹,还能补精益气、充养五脏。

 

    大米

 

    大米又名粳米,味甘性平,能补中益气、养阴生津、健脾和胃、除烦止渴。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在其所拟的“竹叶石膏汤”方中,就有粳米治疗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或胃阴不足、胃火上逆等症的医案。而将粳米熬粥用于养生保健的食疗方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至于大米中诸如籼米、糯米之类的品种,与粳米则有所不同,其性偏温,更适宜于胃有虚寒、中气不足者作调补之用。

 

    栗米

 

    粟米又名小米,营养价值丝毫不亚于大米。它味甘咸、性凉,不仅能健脾和胃,治疗脾胃虚热、消化不良引起的反胃、呕吐、腹泻等症,还可滋阴补肾,用作产后、病后体虚者的身体调理。小米的脂肪含量要高于大米,因此,以小米熬粥,面上常浮有一层细腻的黏稠物,俗称为“米油”,营养极为丰富、滋补力甚强,故而民间有“米油可代参汤”之说。

 

    小麦

 

    研究发现,小麦中蛋白质的含量要高于大米,钙的含量更是大米的9倍,其中丰富的维生素E、B族及卵磷脂、精氨酸等营养成分,对人的心、脑、血管、神经等组织的代谢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与中医所说的小麦味甘、性平微寒、可健脾益肾、养心安神,真可谓异曲同工。在临床上,中医常用小麦作为治疗神经功能衰弱、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的辅助食物,著名方剂“甘麦大枣汤”中的主药就是淮小麦。

 

    荞麦

 

    近年来,以荞麦制成的各类食品在发达国家备受青睐,这是因为这类食品除了含有丰富的油酸和亚油酸,可降低血脂,防止脑血管出血之外,其中所含的芦丁、烟酸等成分,还能起到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扩张小血管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此外,养麦中的镁、铁、钙、铜等微量元素,也均比其他谷物类食品高许多倍,铜的含量更在各种粮食中首屈一指。荞麦味甘、性凉,具有开胃消食、化积下气的作用,由于其善于消积,故有“净肠草”的美称,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养麦制品已成为那些深受“文明病”之苦的人趋之若鹜的保健、排毒食物。

 

    玉米

 

    玉米作为主食,由于其缺少一些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氨基酸,不宜长期单独食用,但作为辅助性食品,却有着许多独到之处。例如,玉米除了健脾和胃外,还能降糖、降脂、利尿、退黄疸。玉米油中的亚油酸、卵磷脂、维生素E、膳食纤维等成分,就可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淀,预防或减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生与症状。美国科学家还发现,常吃玉米能够刺激脑细胞功能,增强人的记忆力。

 

    苡米

 

    苡米又名薏米、薏仁,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要比大米低,而蛋白质、脂肪则比大米要高许多。中医认为,其味甘淡,性微寒,若生用以清热利湿为主,炒熟后则偏重于健脾益气。现代研究证明,苡米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低血糖等多种功效。如将苡米、大米、冰糖煮粥,常人食用后能健脾益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食用,则可明显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高粱

 

    高粱虽是粗粮,吃口略差,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均要比大米高,每100克高梁,可供给人体约1507焦耳的热能。由于其性温味甘,偏重于益气补中、健脾暖胃,适用于中老年人、婴幼儿以及因脾胃虚寒、消化不良所引起的神疲乏力、腹部胀满、慢性泄泻等症。食用方法十分简便,可将高梁去壳、大枣去核,入锅炒香磨粉,每次取6克—15克,调水冲服即可。不过,高粱性较温热,又有收敛、止泻之功,故胃热口干、津亏便秘者不宜食用。

 

    黄豆

 

    黄豆为豆中之王,植物蛋白非常丰富,蛋白质的含量近6倍于大米,脂肪则是大米的14倍,因而被誉为“无骨之肉”。黄豆性平味甘、健脾益气,老少皆宜,尤其是脾胃虚弱患者最佳的进补佳品。现代研究发现,豆类中的异黄酮素和金雀异黄素,不仅是强有力的抗氧化剂,还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经常食用可以降低乳腺癌、宫颈癌的发病率,预防和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消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人体的衰老。同时,由于大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理所当然地成为防止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极好的保健食品。

 

    黑豆

 

    近年来,人们发现:黑色食品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特别丰富,若能经常食用,不仅有助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而且可防老抗衰、美容养颜。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黑色入肾可补肾气,如黑豆就具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益气活血、利水解毒、润泽肌肤、乌须黑发等功效。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坚持食用黑豆等黑色食品,还可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抗氧化、降血脂、抗肿瘤和增强性功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治肺气肿妙方
后一篇:五脏六腑之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