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ft5808
mft580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552
  • 关注人气:7,8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季高温特辑之饮食

(2013-07-01 18:48:26)
标签:

美食


      

 

    多吃红黄色食物少吃豆腐鱼子

 

    高温天,老人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最好是多吃红、黄色食物,如鲜枣、芥蓝、胡萝卜、番茄等,因为这些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维生素C等,可有效降低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另外,老人在高温天不宜多吃2种食物:1.豆腐。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2.鱼子。鱼子虽很小,但吃下去难消化,烧煮也很难烧透,吃了后易消化不良拉肚子。因为夏季本身就是腹泻高发季节,这两种食物会加大腹泻的几率。

 

    食之有味:老人苦夏吃百灵菇烧鸡翅

 

    主料:鸡中翅,白灵菇,干淀粉。

 

    做法:1.鸡中翅加味精、盐、酱油、蚝油、料酒拌匀,再加点干淀粉拌匀。白灵菇切成宽条。

 

    2.用平底锅煎鸡翅至两面呈金黄色,盛出备用。

 

    3.炒锅加油,加葱姜蒜爆锅,放白灵菇,小火慢煎出香味后再下鸡翅,加料酒、高汤、盐、味精、糖、老抽、蚝油翻炒一下,盖上盖子用中火焖10分钟。焖好后加点香菜和红椒,翻炒一下就可以出锅了。

 

      

 

    菠萝苹果汁帮孩子开胃口

 

    高温天孩子没胃口,先不要强求孩子吃正餐,让孩子先来一杯菠萝苹果汁开胃。制作方法:菠萝1/6个,苹果1个,凉开水200毫升。将菠萝、苹果去皮切丁,加水放入果汁机搅拌均匀,即可饮用。

 

    有份专门针对小孩子的菜谱,您也可以借鉴下。         午餐:大米饭、糖醋带鱼、黄瓜炒胡萝卜、罗宋汤、水果。

 

    晚餐:大米饭、酱汁鸭腿、大蒜头炒空心菜、小白菜面筋汤、水果。

 

    食之有味:低脂罗宋汤

 

    原料: 番茄(切小块) 1个、柠檬(洗净) 四分之一个、卷心菜(切丝) 半个、蒜蓉 1汤匙、胡萝卜(去皮,切小块)1根、 清水 5杯、洋葱(切小块)1个、盐、胡椒粉适量。

 

    做法: 1. 清水煮沸,加入所有材料,煲一小时。

 

    2. 下盐及胡椒粉调味。

 

      

 

    进食水果每天不超过 200

 

    孕妇因为妊娠反应比较严重,胃口本身不太好。如遇上高温酷暑,食欲基本就没有了。这时很多准妈妈就会选择吃水果。其实,这里要提醒各位准妈妈,夏季饮食不宜用水果代替主食,像西瓜一类的含糖分较高的水果,每天不宜超过200克,以免引发血糖增高威胁到胎儿健康。吃水果的时间最好在两餐之间,且因水果中含有发酵糖类物质,吃后最好漱口。

 

    早餐应该品种丰富,量充足。中午应该荤素兼备,膳食平衡;晚上尽量清淡,不要吃得太多。将绿色蔬菜、红萝卜、白萝卜、小黄瓜等,作为凉拌的材料制作菜肴,能够补充所需要的维生素,也能增强食欲。

 

    专家推荐菜谱

 

    早餐:蛋花、豆奶、面包、香蕉。

 

    中餐:京酱肉丝、香菇肉汤、凉拌萝卜丝、西瓜。

 

    晚餐:西红柿蛋汤、凉拌豆腐、香瓜。

 

    为防便秘,孕妇应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瓜果。不宜多食冷饮,以免伤脾胃。牛奶、豆浆、自制蔬果汁、菊花茶、柠檬茶、豆花都是很不错的食品。

 

    上班族

 

    带饭存放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

 

    首先,对于带饭族来说,最好早晨起来做,饭菜存放的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如果是头天晚上的菜,可将想带的饭菜密封冷藏,第二天到单位后将饭菜放进冰箱,吃之前一定要将饭菜热透。饭盒食物一定要放在冰箱,办公室没有冰箱的话最好放弃这种方式。带饭的蔬菜在烹调时炒至六七分熟最好,像西红柿炒鸡蛋、烧茄子等经典菜式都比较适合“带饭”。

 

    有条件在家吃饭的上班族,饮食不妨如此安排:

 

    早餐:温水+全麦食品+水果。

 

    中餐:主食+肉食+蔬菜+酸梅汤(编辑插嘴:之所以推荐酸梅汤作为午餐饮品,主要是因为以乌梅、山楂为主要原料的酸梅汤,能有效地为人体去除体内积累的油腻垃圾,减轻肠胃负担,具有解油腻的功效。而且酸梅汤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粗纤维等营养物质,对于因“苦夏”吃不进饭的人群来说是个极好的营养补充)。

 

    晚餐:粥+蔬菜沙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