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酒曲配方及制作方法
(2013-06-19 09:26:09)
标签:
美食 |
根霉的培养和观察,注:甜酒曲也就是根霉!
目的 认识根霉的形态特征,了解根霉的培养方法。
实验前的思考 根霉有怎样的“根”?它的孢子跟青霉、曲霉的孢子的着生方式有何不同?它在什么条件下生长?
材料器具 馒头或面包,浓缩甜酒药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解剖针,吸水纸,喷壶,塑料袋或培养皿,针或接种环,恒
温箱,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棉絮,无菌接种箱,烧杯,三角烧瓶。
方法一 用馒头或面包培养根霉
步骤
1.取一片馒头或面包,厚一二厘米,暴露在空气中一二小时,然后放入小塑料袋里,用喷壶喷湿,再把袋口扎紧。放在黑暗的地方。
如温度在20℃以上,二三天后馒头的表面甚至沾有馒头屑的塑料袋壁会长有疏松的白色绒毛,在白色绒毛上散布一点一点的小黑灰,像煤灰大
小,这就是根霉的菌落。
2.观察菌丝和假根
用解剖针从馒头上挑出一些带有黑点的根霉,尽量不带或少带馒头屑。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仔细摊开,但不要拉开连着的菌丝。盖上盖玻片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根霉的菌丝没有横隔)。
菌丝向四方蔓延,跟馒头或基质接触的地方,长在像根一样的突起,但没有像种子植物根一样的复杂结构,所以叫假根。联系两处假根的菌丝
叫匍匐菌丝。
3.观察孢子囊 从假根处找到丛生的直立菌丝,在它们的顶端长有孢子囊。长孢子囊的菌丝叫孢子囊柄。移动玻片,寻找几个处于不同发育阶
段的孢子囊,再做比较,可以了解它的成熟过程。原来根霉的孢子囊的顶端膨大呈球形,孢子都聚生在孢子囊柄顶端膨大处,外面被以薄膜,
孢子囊成熟后,薄膜裂开,散出孢子。可以在根霉菌落里看到孢子完全散落,只剩膨大顶端的孢子囊柄。
注意事项 培养根霉时水分不要加得过多,否则馒头或面包会湿烂,细菌就会大量繁殖。
分析和讨论
1.根霉孢子色黑,多寄生在馒头或面包上。在西方,人们常叫它面包霉,或黑霉。在室内空气中常飘浮着根霉的孢子。在温暖潮湿季节,面
包暴露在空气中时间稍久,沾上根霉孢子就会长出根霉。
2.在基质上常见到不止一种霉菌,青绿色的菌落多属青霉,黄绿色而菌丝密集似绒毯的是曲霉,凭肉眼就能区分。
方法二 用培养基培养根霉
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的配制法
步骤
1.把盛有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的容器隔水加热,熔化后,在接种室倒入消过毒的培养皿里,任其凝固。
2.在火焰上把接种环烧红,灭菌。冷却后,用环蘸取浓缩甜酒药粉在培养基上接种,只要把接种环在培养基上涂抹几下,不必戳穿培养基(见图)。
3. 倒置培养皿,使培养基接触空气的一面向下,把灭菌的载玻片放在皿盖中,以盛培养基的皿底作盖(见图)。
4.把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温度控制在20℃左右。
5.三天后取出培养皿,从皿外就能透过玻璃看到培养基上已长出黑霉菌丝,有许多菌丝倒挂着,有的已碰到载玻片,并在载玻片上分化出假根。
6.打开培养皿,取出载玻片,把片子两端揩净,在中间有根霉的地方滴一滴水,盖上盖玻片,制成装片观察。
用载玻片培养根霉,因载玻片上没有杂质,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甜酒曲是一种‘根霉菌’。
人们喜欢吃甜酒,但往往为买不到理想的酒曲而发愁,这里介绍一种制作优质甜洒曲的简便方法。 配方:①新鲜尖叶辣蓼草150-200克。采
摘辣蓼草时,选其上部带白色的嫩茎叶,并以农历八月前后采摘为好。然后洗净晾干、切碎待用。②大米750克。将大米用温水泡15-20分钟
,再滤干水,用手指捏,如成粉状即可。③选比较甜的陈甜酒曲2粒。 制作:将米倒入臼(农村舂米工具)内,边舂边用粉筛过筛,舂至臼内
只剩下半碗碎米时,再加入辣蓼草一起舂,待舂碎后,将筛出的米粉统统倒入臼内继续舂,直舂到辣蓼草与米粉均匀了,方可取出。用手紧紧
捏成小丸子上,严防松散。在捏制时,如捏不拢,可以掺少量的水再捏,每0.5公斤大米可做小丸子100粒,小丸子做完后,用筛子盛着。然后
将2粒陈酒曲碾成粉末,撒在新做的小丸子上,敷盖一层,轻轻团动几下,盖上较厚的干净毛巾。经24小时发酵后,揭开毛巾,若每个小丸子
(新酒曲)像枫树球一样,长了一层淡白色茸毛,并闻着有香味道,证明制作成功。 最后一道关键工序是晾酒。开始2-3天内晒半天,阴半天
,以后整天晒,一般一星期左右晒干。制好的酒曲用袋盛着,置于生石灰缸内,保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