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遗精食疗方

(2013-05-14 10:31:56)
标签:

美食


     遗精是指男子经常有精液流出的疾病,有梦遗与滑精之分,有梦而遗者,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甚则白天精液自流者,名为滑精。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者,一月遗精12次,属于生理现象,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症状。每周2次以上,或清醒时流出,并有头昏、精神萎靡、腰腿酸软、失眠等症,则属病态,须及时治疗。病理性的遗精可见于神经症、前列腺炎及某些慢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素体肾气亏虚,或由于手淫、早婚、恣情纵欲,肾精不藏,肾阴虚则相火偏盛,干扰精室,以致封藏失职,肾阳虚则精不固而自遗。也有因湿热下注,扰动精室而发生遗精者。临床上常见阴虚火旺、肾精不固和湿热下注三种证型。

 

 

阴虚火旺

      临床表现 梦中遗精,夜寐不安,头目昏晕,心悸烦躁,精神不振,体倦无力,或兼小便短赤而有热感,舌质红,脉细数。

 

 【山药海蛰汤】  

配方: 山药50克,海蜇皮30克。

制法: 以上二味加水适量煎汤。

功效: 健脾益肾,滋阴泻火。

用法: 每日1次服食。

 

 【藕节莲须汤】  

配方: 藕节30克,莲须10克。

制法: 以上二物加水适量,煎煮取汁。

功效: 清热泻火。

用法: 饮汤吃藕,每日2次。

 

 【百合芡实汤】  

配方: 百合30克,芡实50克。

制法: 百合、芡实加水煮熟,加糖调味。

功效: 养心安神,补肾固精。

用法: 随量服食。

 

 

肾精不固

      临床表现 遗精频作,甚至滑精,头昏目眩,耳鸣腰酸,面白少华,形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

 

 【核桃猪肾汤】  

配方: 核桃仁50克,猪肾1对。

制法: 将猪肾去筋膜,洗净,切花刀,与核桃仁一起加水炖熟,入食盐调味。

功效: 温肾助阳,固精止遗。

用法: 佐餐食用。

 

 【金樱子煲鲫鱼】  

配方: 金樱子30克,鲫鱼250克。

制法: 鲫鱼洗净,与金樱子加清水适量煲汤,用油、盐等调味。

功效: 健脾益气,补肾固精。

用法: 食鱼饮汤。

 

 

湿热下注

      临床表现 梦中遗精,甚至滑精,伴面红耳赤,头晕目眩,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车前薏米粥】  

配方: 车前子12克(布包),薏米50克。

制法: 将车前子加水煮,去渣取汁,入薏米煮粥。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趁温热服食,连用10日。

 阳萎食疗方2009-09-20 12:28:44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a0976830100erzp [查看原文  阳萎是指成年男子有性要求,但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不能完成性交过程。引起阳萎的原因很多,但临床上除少数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外,大多数由精神心理因素造成,如精神过度紧张、过于忧虑、误犯手淫、婚后房事过度或恣情纵欲等。中医认为本病发生是由房劳过度,精气空虚,肾气亏耗;或因思虑伤神,心脾受损;或伤于恐惧,肾气不振,肝气不达;或湿热下注,宗筋弛纵所致。临床常见命门火衰、心脾两虚和湿热下注三个证型。

 

 

命门火衰

      临床表现 阳萎,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精神委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麻雀虾仁汤】  

配方: 麻雀5只,鲜虾仁50克,姜3片。

制法: 麻雀、虾仁共放炖盅内,加姜片、盐、酱油少许,放开水适量,加盖,隔水炖30分钟,再入白酒、味精少许调味。

功效: 补肾阳,填精髓。

用法: 食肉饮汤,隔3日食用1次。

 

 【红烧狗肉】  

配方: 狗肉250克。

制法: 狗肉如常法操作,加适量八角茴香、小茴香、桂皮、陈皮、草果、生姜、盐、酱油等调料同煮,肉烂即可。

功效: 温补肾阳。

用法: 佐餐食用。

 

 【韭菜炒胡桃仁】  

配方: 胡桃仁50克,韭菜500克。

制法: 先将胡桃仁用香油炸黄。韭菜切段与胡桃仁同炒,菜熟后调味即成。

功效: 温补肾阳。

用法: 佐餐随量食用。

 

 【苁蓉羊肉粥】  

配方: 肉苁蓉10克,精羊肉200克,大米200克。

制法: 将肉苁蓉、精羊肉切细。肉苁蓉加水用砂锅煮,去渣取汁,入羊肉、粳米同煮,待粥将成,加盐、姜末、葱花煮至粥稠。

功效: 温肾助阳。

用法: 每日1次,宜常食。

 

 

心脾两虚

      临床表现 阳萎,精神不振,夜寐不安,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腻,脉细。

 

 【百合莲子汤】  

配方: 百合15克,莲子15克,冰糖适量。

制法: 莲子去心,与百合一起加水适量煮至烂熟,入冰糖调味。

功效: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用法: 随量服食。

 

 【薯蓣粥】  

配方: 淮山药100克,白面粉100150克。

制法: 将山药洗净,去外皮,捣烂,同面粉调入冷水中,煮熬成粥糊,将熟时加葱花、姜末和红糖稍煮即成。

功效: 健脾益气。

用法: 可作主食用,最宜常服。

 

 

湿热下注

      临床表现 阳萎,小便短赤,下肢酸困,神疲倦怠,苔黄,脉沉滑或濡滑而数。

 

 【泽泻粥】  

配方: 泽泻

制法:泽泻晒干研粉,将粳米先入锅煮至米开花时调入泽泻粉,改文火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 清泻肾火,健脾利湿。

用法: 早晚服食。

 

 【芹菜汁】  

配方: 鲜芹菜250克。

制法: 将芹菜切碎,绞取汁液,加白糖调味。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每次15毫升,每日2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