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误区多
(2010-11-27 06:43:30)
标签:
健康 |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冬进补,开春打虎”。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冬季进补是十分必要的。科学地进补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但冬季进补要讲科学,否则很容易步入误区。
误区一:越贵越补
一些人以为补品越贵越好,不惜花高价买燕窝、鱼翅之类的保健品。其实中医讲究“缺什么,补什么”,关键是应根据体质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进补原则。
误区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是不科学的。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在夏季里,人们由于吃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刚进秋季如果突然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还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
误区三:虚实不分
进补一定要先分清自身体质,中医讲辨证施补,虚者进补,不是虚证病人则不宜进补。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进补前最好先咨询一下专业医生,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证施用。比如,人参、鹿茸、海马,是温热药,用于热性体质就不适合了。
误区四: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许多食物也是好的滋补品,如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多吃山药能补脾胃。
人们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红枣、扁豆等,其实也是进补的佳品。
误区五:进补单一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的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长此以往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对健康是不利的。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如牛羊狗肉、辛辣食物、酒等,都是偏温热的,会导致体内毒火盛,口干、口渴、嗓子疼,严重的还会引发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