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常见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小儿脏腑娇嫩,更易患病。由于四季气候不同,病邪性质不同,患儿体质各异,所以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一般常见的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大类,其中还有挟湿、挟暑和体虚,小儿感冒常还有挟食等情况。感冒虽然多易治愈,但由于小儿脏腑未充,每易反复发作,加上又不知节制饮食,也易引起反复。所以除药物治疗外,饮食治疗是不可缺少的。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疗药膳,可根据病情选用。
五神汤
用料:荆芥6
克,紫苏叶6 克,茶叶5 克,生姜5 克,红糖20 克,水适量。
制法服法
①
将荆芥、紫苏叶洗净,与茶叶、生姜一并放入沙锅内煎沸约10 分钟,取汁去渣,加红糖稍煮至沸即可。
②
代茶饮用,趁温热服。
功效:本方取自《惠直索经验方》,荆芥、紫苏叶均为风寒感冒的常用解表药。茶叶苦甘性凉,有清热利水、化痰消食、清暑止渴、温中和胃功效。茶叶分有绿茶、花茶、红茶三类,绿茶性凉,红茶性温,花茶居中,所以本汤宜用红茶。生姜辛温散风寒,红糖和胃暖中。本汤有疏风散寒解表的效果。
主治:风寒感冒,清涕不止,喷嚏频频,恶风等症者。
注意事项:感冒汗多、咽喉红肿、鼻流浊涕、舌苔黄者不宜用。
紫苏粥
用料:紫苏叶6
克,粳米50 克,红糖。
制法服法
①
先将粳米常法煮粥。再用适量水另煎紫苏叶,煮沸1 分钟,去渣取汁,调入粥内,加糖适量。
②
趁热服,服后微汗出。
功效:紫苏叶辛温,有散寒解表、行气宽中的功效。药理研究紫苏叶能扩张毛细血管,刺激汗腺分泌而发汗,其浸液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精氨酸等。与粳米同用,有健胃扶正的协同作用。本粥和胃散寒解表。
主治:体弱婴儿,偶感风寒易患感冒者。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体实或咽喉肿痛者不宜服用。
豆腐葱花汤
用料:豆腐2
块,葱2~4 根,清水适量。
制法服法
①
豆腐清水浸泡半小时,用油锅稍煎,加适量清水,煮至沸后20分钟。将葱切碎,拌入即可。
②
喝汤吃豆腐,调味佐餐食用。
功效:豆腐味甘微寒,能补脾益胃,清热润燥,利小便,解热毒。豆腐营养丰富,有“植物肉”之称。其蛋白质可消化率高,最宜病人佐餐用。葱辛温,有通阳宣痹、发汗解毒的作用。本汤有散寒清热、解肿痛的作用。
主治:外感风寒、内有胃热、咽痛声音嘶哑症者。
注意事项:体弱感冒、痰多有火者则不宜选用。
萝卜生姜汁
用料:鲜萝卜250
克,生姜15克。
制法服法
①
将萝卜、生姜洗净,萝卜连皮,生姜刮皮,两者均切碎捣烂,用干净纱布绞汁。
②
将上汁分次慢慢咽服。
功效:萝卜味辛、甘,性凉,具有凉血止血,化痰止咳,利小便解毒的功效。其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生姜辛温散寒和胃。本药汁能祛寒疏风、解毒消肿。
主治:风寒感冒、咽喉肿痛、声哑者尤宜。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不要与人参、地黄、首乌等补药同时服用。
桑叶薄竹饮
用料:桑叶5
克,菊花5 克,薄荷3 克,淡竹叶20 克,白茅根3 克,沸开水适量。
制法服法
①
将上药洗净,放入茶壶内,用沸开水泡10 分钟。
②
随意代茶饮用,凉服。
功效:桑叶、菊花、薄荷为辛凉解表的常用药,有清热解毒、利咽等作用。淡竹叶性味甘微寒,有清热利尿作用,药理研究淡竹叶有解热作用。白茅根亦为清热利尿的常用药。本饮有疏风清热的作用。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身热,咽痛,小便短黄者。
注意事项:体弱感冒、咽痒流清涕、无热者不宜选用。
双花饮
用料:双花(即金银花)30 克,山楂10 克,蜂蜜250 克,水适量。
制法服法
①
将双花、山楂放入锅中加适量水,武火烧开,3 分钟后,将药汁倒出,药渣再熬1 次,同样收取药液。将2
次药汁混合,放入蜂蜜,搅拌后即成。
②
随时服用。
功效:金银花甘寒,为清热解毒的要药,由于其性味清香,清热之中,又有透解宣散作用。药理研究其有较广的抗菌谱,对流感病毒、上呼吸道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山楂是消滞开胃的常用药,蜂蜜润燥解毒。本饮有清热解毒、开胃消滞的作用。
主治:婴儿食滞、感冒风热邪毒、咽喉肿痛、轻咳少痰之症。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风寒感冒者不宜用。
牛蒡根粥
用料:粳米50
克,牛蒡根30 克,水适量。
制法服法
①
先以米煮粥。另用水煎牛薯根,煮开后5 分钟,去渣取汁,调人粥内,加糖调味。
②
温食、凉食均可。
功效:牛蒡根辛苦寒,作用与牛蒡近似,具有疏风散热,利咽消肿之功。另外,牛蒡子根内服可增强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通利大便,通经等作用。与粳米煮粥,又有健胃和胃的作用。本粥可起疏风清热,利咽和胃的功效。
主治:风热感冒,咽喉疼痛,食欲不振。
注意事项:胃寒便溏的婴儿不宜选用。
白菜绿豆饮
用料:白菜根数个,绿豆30 克,水适量。
制法服法
①
先将绿豆煮至半熟。再将白菜根洗净切片,加入绿豆汤中,同煎至绿豆裂开、菜根烂即可。
②
可加糖调味后饮汤。
功效:白菜味甘,性微寒,有益胃生津、清热除烦、利小便、清肠道作用。菜根作用更为显著,主要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B6
及胡萝卜素、钙、磷、铁等。绿豆味甘性凉,能清热除烦、利小便、解毒,含有蛋白质,主要为球蛋白类,组成中蛋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较少。本汤主要有清热解毒作用。
主治:风热感冒、汗出不彻、周身困重、发热口渴、小便短赤者。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或素体肺寒、阳虚体质者不宜服食。
绿豆诃子饮
用料:绿豆60
克,诃子10 枝。
制法服法
①
将绿豆、诃子洗净,用沙锅文火熬煮成汤饮。
②
凉后慢慢咽饮,亦可作夏季饮料。
功效:绿豆清热解毒,其性味甘寒,善消暑解毒。诃子性味酸苦、涩平,有敛肺利咽的作用。其含有大量的鞣质,对黏膜溃疡有收敛作用,并对多种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主治夏季感冒咽炎发作,热盛声音嘶哑,伴烦渴、咽干者。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大便溏烂、咽痒流清涕者不宜食用。
荷叶粥
用料:鲜荷叶1
张,粳米50 克,白糖、水适量。
制法服法
①
常法将米煮粥,煮时将荷叶盖于粥上;或将荷叶洗净切碎,另煎汁,调入粥内,加白糖。
②
吃粥,随意食用。
功效:荷叶为清热解暑的良药,与米煮粥,有健胃解暑的功效。
主治:暑天感冒、困倦乏力、头重、不思饮食者,可用此粥代餐。
注意事项:此粥平和,一般暑天感冒皆可食用。
荆芥粥
用料:荆芥5~10
克,薄荷5 克,淡豆豉5~10 克,粳米50 ~100 克,水适量。
制法服法
①
先将荆芥、薄荷、淡豆豉煎沸后5 分钟(不宜久煎),取汁去渣。另将粳米煮粥,待粥熟后,加入药汁,同煮为粥。
②
用白糖调味后分次服用。
功效:荆芥为伤风感冒的常用药,有发汗、祛风、解表的功能,无论风寒、风热均可应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荆芥有解毒退热作用,能旺盛皮肤血行,增强汗腺分泌。薄荷辛凉,为发散风热的解表药,用于身不出汗、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淡豆豉是大豆加工而成,有解表、除烦作用。三药煮粥,对一切感冒之症,均可选用。由于药力和缓,又有粳米扶助正气,尤适用于婴儿感冒。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身痛,咽喉肿痛,心烦厌食。
注意事项:体弱正虚感冒者慎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