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护孩子眼睛的十个注意事项 和十个必知事项

(2009-09-20 06:23:33)
标签:

健康

十个注意事项

  <第一点 阅读或念书都要在桌前进行>

 

  不论是阅读或用功念书时,都一定要坐在椅子上,背骨挺直,眼睛距离书籍或薄本30公分以上。

 

  在这十项中,此乃是重要的基本事项。

 

  <第二点 绝对不可以躺着看书>

 

  两眼球具有经常保持水平的功能,因此,一旦躺着看书,两眼球就会拼命想保持水平。

 

  结果,焦距就会从正确的位置产生了差距,因而造成视力衰退。甚至会使眼轴产生变化,因此,要特别注意。

 

  <第三点 不要躲在被炉中看书>

 

  被炉的高度相对于小孩的座位高度,显得大高了,因此,会拉近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所以会驼着背造成姿势不良,这也是造成近视的原因之一。如果一‘定要在被炉中看书,最好是将座势对折,使得高度增加,接近桌面,这样比较好。

 

  <第四点 有时必须下意识地伸展背肌>

 

  即使最初保持正确的姿势,长时间下来,也会变成人向前倾、脖子向前弯曲的姿势。

 

  因此,每看完一页,就要伸展背肌、改正姿势,一定要养成这种习惯才好。所以,在本人自觉之前,父母得时时提醒他注意。

 

  <第五点 要使用颜色较浓的铅笔>

 

  铅笔要使用B以上的,最少也得是HB。

 

  笔心颜色较浅的铅笔,在书写时必须用力,人很容易向前倾,是造成姿势不良的一个原因。因此,仅可能使用笔蕊颜色较浓的铅笔。

 

  <第六点 与桌面保持倾斜度>

 

  在桌面上摆入一块可以调节高度的板子,以调整眼睛与书本的角度。

 

  板子的高度,以10-15公分为宜,其上则放着三夹板。可以减少眼睛的疲劳。

 

  此外,市售的直立式书架也不错。

 

  <第七点 选购适台的桌持>

 

  保持正确的姿势坐在椅子上,调整桌子的高度到膝盖的高度。如果双脚无法碰到地面,可以利用旧书等来作为踏台,切忌不要使脚在半空中摇晃,否则,无法保持正确的姿势。

 

  <第八点 定期进行桌椅的调整>

 

  无法配合身体的桌椅,虽然不是直接造成近视的成因,但会影响正确的姿势,压迫胸部,导致背骨弯曲。因而形成姿势不良,致使近视,因此,要配合小孩的成长速度,定期调整桌椅,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最好选择能够任意调整高度的桌椅。

 

  <第九点 不在车上看书>

 

  车内的照明度不够,外来的光线容易使书面忽明忽暗。文字随着车子前进而晃动,很容易造成脖子弯曲、眼睛疲劳。在车上看书的人,姿势绝对不会正确。

 

  <第十点 适度的休息能保持正确的姿势、提升效率>

 

在学校,可以利用休息时间,伸展背肌、两手向上高举、拉直背骨,或看看远景。在家里用功,每隔30分钟要休息五分钟,让身心充分休息,使情绪焕然一新。最好在纸上写明这十个注意事项,然后贴在桌前或压在桌子上,以便时时提醒自己努力保持正确的姿势。

 

10个必知事项

 

    1.切忌“目不转睛”,自行注意频密并完整的眨眼动作,经常眨眼可减少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避免泪液蒸发。  

 

    2.不吹太久的空调,避免座位上有气流吹过,并在座位附近放置茶水,以增加周边的湿度。

 

    3.多吃各种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还应多吃绿色蔬菜、粮食、鱼和鸡蛋。多喝水对减轻眼睛干燥也有帮助。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充足,不熬夜。

 

    5.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注意中间休息,通常连续操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休息时可以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

 

    6.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保持一个最适当的姿势,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这样可使颈部肌肉轻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

 

    7.调整荧光屏距离位置。建议距离为50~70厘米,而荧光屏应略低于眼水平位置10~20厘米,呈15~20度的下视角。因为角度及距离能降低对屈光的需求,减少眼球疲劳的几率。

 

    8. 如果你本来泪水分泌较少,眼睛容易干涩,在电脑前就不适合使用隐形眼镜,要戴框架眼镜。在电脑前佩戴隐形眼镜的人,也最好使用透氧程度高的品种。

 

    9. 40岁以上的人,最好采用双焦点镜片,或者在打字的时候,配戴度数较低的眼镜。

 

    10. 如果出现眼睛发红,有灼伤或有异物感,眼皮沉重,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眼球胀痛或头痛,休息后仍无明显好转,那就需要上医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