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姜保健医疗新发现

(2009-08-07 00:18:32)
标签:

美食

    生姜是中国传统出口创汇产品,每年大量出口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加入WTO后,生姜行业面临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了解生姜行业开发的前景,增大生姜行业吸引外资的力度,我们对生姜医疗保健功效进行了较深层次的调研。国外近期的研究表明,生姜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价值,在食品调味,保健医疗(学),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国外最近几年的研究情况:

  抗癌和防老化

  生姜和小豆蔻等的甲醇提取物对12-O-hexadecanoyl phorbol B-acetate(十六烷酰佛波醇-13-醋酸盐)引起的Epstein-Barr Virus(EBV)病毒起抑制作用。

  生姜所含的Pungent Vanillyl Ketones[辛辣香草兰基(包括6-gingerol姜醇等)]具有很强的抗炎,抗肿瘤增生的特性。减弱由7.12-二甲基苯[a]蒽和乌氨酸脱羧酶引起的皮肤乳状瘤的增生,抑制十四烷酰佛波醇-15醋酸盐引起的过氧化物。

  天然的化学保护物质具有抑制、延缓、逆复多级致癌作用,例如姜黄素、姜黄属植物的黄色部分等能抑制炎症和皮肤致癌。

  6-gingerol(6-姜醇)是生姜的辛辣味的主要组分,其对佛波醇酯引起的发炎,皮肤肿瘤的增生具有抑制作用

  脂类的氧化、不饱和脂肪酸原子基(团)链的反应对人体组织引起各种损伤和危害。生姜的二芳基瘐醇、被长链烷基团取代的酚醛物质对DNA、细胞具有防癌和防老化作用,对损伤组织的发炎具抑制作用。

  许多植物化学药品对人体有利,它们所含的酚类、萜烯类、色素和其他抗氧化物质对防护和治理心脏、癌、糖尿病、高血压均有利,具较高抗癌活性植物有大蒜,生姜等。

  存在于生姜和其它姜属类植物中的芳香料(pungent)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这些组分还具有抗肿瘤增进的活性。

  含有核酸和生姜等的口服液能提高免疫力和防止老化

  生姜和一些蔬菜、水果、海藻的提取物可以作为Epstein-Barr-Virus(EBV)病毒的抑制剂。

  天然的抗氧化剂例如绿茶的茶多酚,生姜的组分等对皮肤癌具有防护治疗作用。

  许多香料,包括生姜及姜属类植物具有抗致癌的活性。生姜具有抑制肿癌的活性组份,主要是6-gingcral和6-paradol等

  生姜、柴胡根、人参、甘草、枣子、黄苓等对败血病、自由基、NO-基团等的内毒素具有生物活性调节性。

  包括生姜在内的不少食用植物的甲醇提取物对抑制肿瘤的增长,特别是对癌症早期损伤的控制和治理起作用。

  “老年斑”是人体内自由基作用的结果,自由基是人体内衰老因子。生姜是清除人体衰老因子的能手。它所含的姜辣素等多种活性成分,有对付人体自由基的本领,且比人们熟知的维生素E的抗衰老作用还强。

  姜中的油树脂,可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脏和血清胆固醇的蓄积。

  生姜具有防癌,软化血管,加强心房收缩等作用。

  抗氧化和防治心脏病

  生姜的甲醇提取物是新的抗氧化的环状的diarylheptanoid(二芳基庚醇),新化合物的结构是1,5-epoxy-3-hydroxy-1-(3,4-dihydroxy-5-methoxyphenyl)-7-(3,4-dihydro xyphenyl)heptane on the basis of ms.

  从生姜中能提取药用组分治疗p-Amyloid protein(β-淀粉状蛋白质)引起的疾病。

  生姜提取物能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和减弱动脉硬化。

  生姜提取物(petroleum extracts)对抑制和清除羟基化产生,抑制类脂物的过氧化(如对肝的线粒体)、对红血细胞膜的保护,其效率可达92.42%~97.39%。

  生姜能调解和抑制人体主动脉内皮细胞低密度脂肪蛋白的氧化,对人体健康有利。

  对神经系统、头发的医疗保护作用

  生姜挥发油对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养,防护和减轻神经系统组织的有害变化方面具有利的效应。

  组分中含有生姜色素的头发滋补剂能刺激头发的生长

  化妆品、香料(精)

  以中药提取物作乳化剂、基质、添加剂等,开发出的药物性化妆品不仅能达到美容、保健、治疗的目的,而且较化学性化妆品副作用小,深受消费者喜爱,引起国内外化妆品制造商的重视。应用于化妆品的植物类中药主要有:红花,生姜等近40种。

  我国芳香性中药的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有400余种,如肉桂,八角茴香,花椒,丁香,生姜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