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牙齿的几个误区
(2009-01-17 06:54:08)
标签:
健康 |
误区1:孩子睡觉磨牙就代表他有心事
和很多成年人一样,孩子白天所经历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可能导致他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地出现磨牙。如果没有伴随其他的征兆,家长就无须多虑。幼儿总是在不断地长牙,到了上小学换牙的时候总觉得嘴里不舒服,这种感觉可能长达几年之久。因此,一些孩子出于对牙齿的不习惯或不适应——通常这只是暂时地,而在睡觉时相应地调整牙齿,这是完全正常的。当然为了谨慎起见,也可以带孩子去牙科诊所就诊。
误区2:再频繁的刷牙也不嫌多
食物残渣经过口腔中残留的细菌而最终转化为对牙齿有害的牙垢,大约需要48个小时。因此从理论上说,只要每两天刷一次牙,把牙垢统统清理干净,就无须担心会生龋齿。但这种纯理论的洁齿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孩子也就更不可能做到。所以为了保持牙齿健康坚固,每天早晚各一次彻底刷牙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有时人们会矫枉过正。经常看到有人频繁而且用力的刷牙,特别是在吃了水果或果汁之后,这样做其实在清除牙垢的同时还顺带刷掉了牙齿的天然保护屏障,即珐琅质层。特别是儿童乳牙上的珐琅质层只有薄薄的一层,而且较为敏感。
只要孩子长大到可以使用牙刷,那么就应该让他早晚两次刷牙,起初家长应在晚上帮助孩子处理一次,这就足够了。有一些托儿所、幼儿园、看护班甚至是一些小学校都要求孩子们在午餐后刷牙,这其实是多余的。中午最多只需要认真漱漱口就可以了。稍大一些、戴牙齿矫形器的孩子,中午最好使用含氟的口腔冲洗液来漱口。
为保持牙齿健康,比频繁刷牙更重要的是做到认真刷牙。受到众多家长青睐的电动牙刷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更简便而彻底地刷牙。此外,家长应该坚持每周两至三次帮助孩子用牙线清洁牙缝中可能残存的食物残渣,特别是臼齿之间的缝隙。龋齿最常出现在乳牙牙床最后部位的臼齿间。这四颗是孩子第一次长出的臼齿,需要特别仔细的保养,因为它是长在牙床的最后面(因此父母常常注意不到),而且终生不会换牙——另外这几颗牙长得比较早,通常在前面的乳牙要换牙而出现松动前,已经长出来很久了。
误区3:吃完甜食后立刻刷牙
孩子都喜欢吃甜食。对于他们来说,刚美美地吃了一口巧克力,那份香甜醇厚的好味道还在唇齿间萦绕的时候,却必须要把他们统统刷掉,实在是件不情愿的事。这貌似一种讲卫生的好习惯,可实际上并非如此。与其监督孩子经常刷牙,不如多加留意孩子吃甜食的频率。设想一个常见的场景吧:在老师那里得到了一块胶皮糖,药店的阿姨给了瓶葡萄糖浆,中午再来上一块蛋糕……就这样,牙齿频繁地接触糖分,长此下去将非常不利于牙齿保健。正确的做法是,孩子们要学会一旦得到了糖果不要立即吃掉,而是攒在一起,然后一次把它们全吃掉,至于是一小块还是一大板,这到没太大差别。重要的是:最好让糖分一天只刺激牙齿一次,也就是说,吃糖的时间要尽可能的短而集中,切记不要一整天吃甜食不断。
误区4:吃个苹果就等于刷牙了
往往在吃完苹果后,牙齿会有种很清爽的感觉,因此,就有人认为吃苹果等于刷牙。但事实上,水果中所含的果糖会在48小时内被口腔细菌转化为有害的牙垢。问题还不止于此:一些水果,比如柑果和苹果中富含果酸成分,它会致使保护牙齿的釉质脱钙,从而导致龋齿细菌更容易侵害牙齿。
吃苹果不仅不能代替刷牙,口腔内的苹果残渣更要求人们彻底刷牙。家长不应在孩子刚吃完东西后立刻让他们洗漱,最好是做些其他事情,等上半小时后再去刷牙。原因是需要一段时间分泌足够的唾液,其中所含的矿物质可以有效帮助牙釉质从酸侵蚀中恢复过来。经过这样半小时左右的恢复期,釉质会重新变坚固,这时即便坚硬的牙刷刷毛也不会刮伤或损坏它。
如果小孩(成人也是如此)偶尔在晚上刷牙前又喝了果汁,吃了苹果或沙拉(沙拉油里含有酸性物质),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吃完酸性东西立刻刷牙是不可取的。偶尔一次无关紧要,但不应形成习惯。例如,如果孩子每天早起喝一杯果汁,最好在刷牙前要留出一段时间,或者可以喝完先简单漱口,直到午饭过后再认真刷牙。
误区5:看牙时要告诉孩子:勇敢点儿,挺住哦
现代牙医努力使所有儿童患者都无惧无痛地接受治疗。因为今天的科学告诉人们,人类的所谓疼痛记忆,即一个人初次接触疼痛的时间越早,潜意识中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就越高。当然,不能仅仅为了怕孩子疼痛就一再推迟带他去看牙,或干脆拖到龋齿的乳牙自行坏掉。
鉴于目前的医疗现状,不是所有牙医都具备专门针对儿童或适合儿童特殊要求的治疗手法,因此安全起见,在看牙时,家长有必要选择一位专门从事儿童牙科诊疗并具有一定相关经验的大夫。
误区6:长牙会引起发烧或腹泻
孩子的乳牙一点点开始冒头的时候,颚部会感到很痒,对此有些孩子会感到很不舒服,爱发脾气;同时唾液分泌增多,精神烦躁,有可能使孩子的大便变软,体温轻度上升。在儿科医生看来,只有体温到38.5度才可说是发烧,低于该温度一般叫做“体温上升”;家长们所谓的“腹泻”,其实大多数情形只是大便变多变软而已。真正腹泻时,大便根本不是软,而是不成形、呈流状。家长应该知道,无论是发烧、腹泻、哭喊、疼痛或食欲不振,很多不是长牙所致,而是另有原因。如果孩子病了,就要立刻去医院就诊——不论牙是否疼。
大多数孩子大约在5个月左右开始长牙,因而不应把一个3个月大宝宝的哭闹理解为要长牙的征兆。另外,孩子长牙的时间早晚和聪不聪明、发育得好不好没关系。
误区7:不必理会受损的乳牙,反正它迟早会脱落的
应该像对待正常牙齿一样对待已经受损的乳牙。也就是说:应该钻牙孔,填补牙洞,拔掉受损严重的牙齿再装上人工冠齿。人工冠齿可以批量生产,因此价格相对比较便宜。
乳牙受损只会令儿童感到轻微的疼痛,但牙齿溃烂会迅速蔓延。与成人相比,儿童的龋齿会更快地侵入牙髓,然后引发神经炎。因为牙齿溃烂是由细菌引起的,所以有牙洞的牙齿会引起传染性口腔溃疡,牙龈也会发炎,而剩余的牙齿也就会处于龋齿细菌的包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