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 |
口腔温度超过37.3℃,腋下温度超过37℃,直肠温度超过37.6℃,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认为是发热。发热一般分为超高热(体温在41℃以上),高热(38℃以上)与低热(体温37-38℃左右)。发热持续2-4周称为长期发热。
发热的原因,概括分为两大类:
1. 感染性发热:是由于病原体侵犯人体后引起的发热,是最常见的发 热,如:感冒、胆囊炎、疟疾等。
2. 非感染性发热:如:恶性肿瘤、损伤出血等。
根据发热的高低又分为高热与低热:
1. 高热:指发热在39摄氏度以上者,常见于各种急性传染病,如:肺炎、败血症等。
2. 低热:是38摄氏度以下的发热,大多与一些慢性疾病有关,如:结 核病、风湿病、慢性肝炎等。低热而且往往在下午比较明显,疲劳或其 他因素均可加重,休息后又可相对减轻。
还可根据发热热程的长短分为:
1. 短期发热:指发热在1~2天至1周左右的短时间发热,大多见于各种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等,如:上呼吸道感染、麻疹等。
2. 长期发热:发热在2周以上或数月,大多见于一些慢性疾病。
此外,在发热的同时,常常伴有身体一些其他症状,这一点非常重要,往 往能帮助提示引起发热的可能原因,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启发:如:
1. 发热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等可能提示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等。
2. 发热伴有咳嗽、咯痰、胸痛、气急时,应考虑心、肺方面疾病。
3. 发热伴有腹泻时,大多与食物中毒、痢疾等多见。
4. 发热伴有腹痛,要想到急性腹痛的疾病,如:阑尾炎、腹膜炎等。
5. 发热伴有胁下疼痛或黄疸等要考虑肝炎、胆囊炎等肝胆胰疾病。
6. 发热伴有尿急、尿频、尿痛或腰痛等,可能与泌尿系感染有关。
7. 发热伴有皮肤粘膜出血点,多见于全身性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或血液病等。
8. 发热伴有淋巴结肿大,要想到恶性肿瘤,或某些特殊急慢性感染。
发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症状,一旦出现发热往往预示着某种疾病的发 生。特别是突发高热,来势凶猛,在小儿还可能出现惊厥等紧急情况, 但千万不可冒然使用退热剂,因为,某些药物的使用,在降温的同时也掩盖了发热的热型,和其他症状表现,给诊断带来不必要的困难,以致 延误治疗。因此,一定要记住:凡遇高热,最好是以冷毛巾在额部,腋 窝等处进行冷敷,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再做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