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赋新疆(20)——洪亮吉西域百日赐环

标签:
诗赋新疆洪亮吉嘉庆百日荷戈西域激情抒怀伊犁纪事天山歌文化 |
分类: 聚焦 |
洪亮吉西域百日,为我们留下了《伊犁日记》《天山客话》《万里荷戈集》
和《百日赐环集》等四部内容丰富、很有影响的著作。
洪亮吉(1746~1809)清代文学家。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是清代中期有名的学者,诗人、哲学家和思想家。阳湖(今江苏常州)人,诞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士大夫家庭,曾祖父曾官至山西大同知府,祖父为隶州同知,父亲亦是国子监生。自幼丧父,在慈母等长辈的教育下,而刻苦读书,得袁枚、蒋士铨的赏识,走科举做官之路。
越职言事获罪
1799年(嘉庆四年)二月,弘历驾崩,洪亮吉随班哭灵,四月派任实录馆纂修官。他抚今忆昔,提笔上书,言辞激愤,指出社会风气败坏的根源,在于朝廷腐败。提出以严明法纪使吏治肃而民乐生,以宽仁扭转社会风气。
尽管他是一片忠心,但嘉庆不受其冒犯,当天就下旨革职严审,定拟具奏。臣子即心领神会,议定其罪名“大不敬”,惩处是“斩立决”。嘉庆随后又发布谕旨:“洪亮吉著从宽免死,发往伊犁,严行管束”。洪亮吉次日即被驱赶上路,充军新疆伊犁。1800年(嘉庆五年)二月,到达伊犁惠远城(今霍城县惠远故城)。
《出关作》
半生踪迹未曾闲,五月游完鬓乍斑。
却出长城万赊里,东西南北尽天山。
这是洪亮吉在即将进入新疆时写的七绝,写出诗人初涉异域的茫然与惶惑。
洪亮吉纪念馆
西域激情抒怀
洪亮吉精于史地和声韵、训诂之学,善写诗及骈体文。他论诗强调“性情”、“气格”,认为诗要“另具手眼,自写性情”。他在流放新疆期间,以其强烈的情感,豪迈的气派,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尽情赞美了西域壮美的山河。
洪亮吉创作了大量描写边地风光的诗篇,多方面展现了新疆独特而神奇的自然地理风貌。其中,描写天山的几首诗尤为突出,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名山的热爱和对边疆的深情。洪亮吉的天山诗,是对岑参边塞诗的继承与发展。
《天山歌》
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穷冬棱棱朔风裂,雪色包山没山骨。
峰形积古谁得窥?上有鸿濛万年雪。
天山之石绿之玉,雪与石光皆染绿。
半空石坠冰忽开,对面居然落飞瀑。
青松冈头鼠陆梁,一一俱欲餐天光。
沿林习雉飞不起,经月饱啖松花香。
人行山口雪没踪,山腹久已藏春风。
始知灵境迥然异,气候顿与三霄通。
我谓长城不须筑,此险天教限沙漠。
山南山北尔许长,瀚海黄河滋起伏。
他时逐客倘得还,置冢亦象祁连山。
控弦纵逊骠骑霍,投笔或似扶风班。
别家近已忘年载,日出沧海倘家在。
连峰偶一望东南,云气茫茫生腹背,
九州我昔履险夷。五岳顶上都标题,
南条北条等闲耳,太乙太室输此奇。
奇钟塞外天奚取?风力吹人猛飞舞。
一峰缺处补一云,人欲出山云不许。
《松树塘万松歌》这首诗虽只有二十四句,却使人感到千峰万峰,千松万松,迎面扑来,狂吟如注。既有景物的白描,也有哲理的问答,更有直抒胸臆的高歌,描绘出峰松的形态、色彩和明暗,构成一幅气象万千的天山万松图。
《松树塘万松歌》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
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
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
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赤迎日。
无峰无松松必奇,无松无云云必飞。
峰势南北松东西,松影向背云高低。
有时一峰承一屋,屋下一松仍覆谷。
天光云光四时绿,风声泉声一隅足。
我疑黄河瀚海地脉通,
何以戈壁千里非青葱?
不尔地脉贡润合作天山松,
松干怪底一一直透星辰宫。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
看峰前行马蹄驶,欲到青松尽头止。
洪亮吉的称赞赛里木湖“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下面这篇诗句也是这类诗的一个代表,表现出即便边地风光美好,在流人眼中,也往往会无心观赏,甚至会引出愁怨之情。
《宿沙枣泉》
伊犁三月三,哈密六月六。
风日固自佳,其奈客幽独。
他写了《伊犁记事诗四十二首》,记伊犁贸易兴盛,“牛羊十万鞭驱至,三日城西路不开”。春光明媚,“风光谷雨尤其丽,苹果花开雀舌香”。河鱼极多,“昨宵一雨浑河长,十万鱼皆拥甲来”尤具特色。其诗笔于质直明畅中有奇峭之致。
《伊犁纪事诗》
荷锸开畦四月天,不须好雨润芳田。
真阳消尽天山雪,顷刻飞来百道泉。
《伊犁记事诗》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黄泥墙北打门频,白发来辞喜气新。
欲买鲜鱼饲花鸭,商量明日饯归人。
《伊犁纪事诗》
谁跨明驼天半回,传呼布鲁特人来。
年羊十万鞭驱至,三日城西路不开。
《伊犁记事诗》
谪出长城不许诗,一看瀚海放歌奇。
伊犁河谷行舟赏,塞外风情醉笔痴。
头枕天山明月睡,神游冰岭雪鸡嬉。
纵横篆隶闻西域,戍百归乡驻足辞。
嘉庆借求雨恩赦
《伊犁记事诗》
雪深才出玉门关,三月君恩已赐环。
赢得番回道旁看,争传李白夜郎还。
这首诗是《伊犁记事诗》组诗的终结。写的是流放的诗人“百日赐环”。洪亮吉在《天山客话》开篇说:他流放伊犁时间是嘉庆五年二月十日,到了四月三日,即有特旨释还,在伊犁的流放岁月正好是一百天。难友们(流放的汉族官吏)纷纷赋诗送别。
1800年6月22日(嘉庆五年五月一日),洪亮吉从伊犁动身回家。塞外归来,恍如隔世,因自号“更生居士”。大难不死,余悸犹存,以后完全消沉,埋头学问,1809年(嘉庆十四年)卒于家中,卒年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