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我为何不愿参加毕业典礼
(2010-06-20 09:51:05)
每年的六月份中旬,是各大院校毕业生走出校门的高峰期,当然,也是各大院校举行各种送别仪式和送别活动的高峰期,每每此时,学校的校报、广播、横幅、礼堂,都会充斥着大量关于送别的消息,而最庄重、最正式的,恐怕就是各位校领导云集的毕业典礼了。然而,我却不愿意也最终没有去参加这样一个典礼。
领两证即毕业证、学位证那天,在辅导员办公室遇到了班委,结果被临时给拉过来加入参加毕业典礼的大军当中,我以繁忙为借口,当即拒绝了,可是班委还是不肯放过,我解释说,自己既不是“三好学生”,也不是“优秀毕业生”,哪有资格参加如此盛大的校方活动。可是班委依然不依不饶,用半威胁、半哀求的语气说:“你考上研究生了,这就有资格去啊”。最后,实在没法了,我也不愿看着班委为难,随便敷衍了一下就赶快逃出了。和我一起的兄弟也说,他也不会去的。后来才知道,院里规定,每个班派四个学生代表去参加毕业典礼,只是好多人都不愿去,还有一部分人压根就不在学校,所以班委就只能四处“抓壮丁”了,逮着谁就让谁去。过去很多人视为荣誉的毕业典礼,如今却到了需要四处找人才能凑足人数的境地,真是可悲啊。
浏览一下各大院校的毕业典礼,不难发现,绝大部分典礼形式和过程都是相似的,其流程无非如下:首先是平时深藏宫中、难得一见的各位校领导大人身着红袍、正襟危坐于主席台前排,众学子身着黑色道袍安坐台下,摄影机、照相机的镜头对准台上拍个不停。负责主持典礼的一般是某位副职校领导,宣读大会进行的各项事宜。校长书记大人发表讲话,内容无非是说经历四年风雨洗礼,大家都成了饱学之士,值此毕业之际,祝贺大家奔赴祖国四面八方,为国家多做贡献,成为栋梁之才,并不忘母校栽培养育之恩,等等。于是乎,原本觉得自己一无所长、面临毕业即失业威胁的人听后,也都仿佛觉得真的成了栋梁,如果没有这次典礼和讲话,似乎就不算是或者无法成为栋梁了。接下来,由某学院某系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全体学生发表豪言壮语,内容也无非是感谢母校及老师领导的栽培,将来走向社会一定会好好干一番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和母校(不知能不能在大会上公开宣布感谢我们的父母?)。
然后,某领导宣布授予本届毕业生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决定,此时,由一批早已被提前安排好的毕业生代表本届全体学生(其他人又一次“被代表了”)上台接受众领导大人的整理衣冠、拨穗鼓励,并把“两证”递到学生手中,学子感激涕零,此时台下掌声雷鸣,毕业典礼达到高潮。
最后,有的学校典礼还会搞一个宣誓签名活动,即由毕业生到事先准备好的红色条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表报效祖国、回报母校的决心和意志,于是乎,一场典礼,终于结束——圆满结束。不久,校报、广播、条幅上就会出现关于本次毕业典礼圆满结束的报道,令人眼花缭乱。
由此可以看出,毕业典礼已经变得公式化、流水线化了,毫无新意,甚至毫无意义,都是一些空洞的形式,校方举办此类活动,多半都是出于宣传和象征的考虑,至于学生的过去和未来,究竟有多少校领导大人在多大程度上放在心上,恐怕就很难估计了。
校报出来了,头版头条当然是“校方高度重视”的毕业典礼了,对着主席台拍摄的巨幅照片赫然入眼,字里行间也都是某某领导发表重要讲话,而那讲话也就是跟他们在典礼现场讲的毫无差别。校园广播就更不用说了,毕业典礼十一点结束,十二点广播开始时就要大讲特讲,内容当然不具任何委婉行,可以保证,就连学校里智商最低的人也能才出来接下来的广播稿是什么内容——重要讲话。
发了证,办了典礼,一切就成过去时了,大家也都被成“栋梁”了,也都开始被不忘“母校栽培”了。所幸我最终还是没去参加,没有穿着黑色学士服在闷热的大礼堂里忍受高温的炙烤,而各位校领导所坐的主席台两侧,则有名牌空调不停地吹送着凉爽的水雾。其实,好多人都不愿去,原因都是相似的,无聊,乏味,没有实际意义。当然,礼堂可能还是坐满了,校报上也宣传说有多少多少名毕业生聆听了教诲、表达了决心,没错,好几千名毕业生,各院系总能找到足够的“壮丁”前去充数。
http://imgcache.qq.com.qqdiy.info/a/s/m.php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